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增加 19,49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big>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图像 =[[File:斯大林.jpg|缩略图|居中|[https:/big>/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4858386014&di=14933ac57580fe16bcdd8c3c7f91142e&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2Fw720h480%2F20180214%2F2a79-fyrpeie399899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ina.com.cn/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出生日期 = 1987年6月24日 | 国籍 = 苏联| 职业 = 政治家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1]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 [[ 乌克兰 ]] 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 [[ 美国 ]] 为首的北约对峙。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 [2]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 [[ 莫斯科 ]] ,年74岁。著有《斯大林全集》。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 [[ 普希金 ]] [[ 彼得大帝 ]] [[ 列宁 ]] ),仅次于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
{| class="wikitable"
==='''早年生活'''===
斯大林时期官方称其于俄历1879年12月9日(公历为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 [[ 格鲁吉亚 ]] (Грузия)古老的城镇哥里,后来苏联历史学博士斯比宁更正了斯大林正式传记中的诞生日期,根据当地教堂出生登记册,斯大林生于俄历1878年12月6日,即公历1878年12月18日,材料来源是第比里斯省戈里大教堂1878年的出生登记簿第一部分第33页,上面写道:12月6日,戈里居民、农民维萨里昂·伊万诺维奇·朱加施16岁的斯大林,1894年16岁的斯大林,1894年维里和他的合法妻子叶卡节琳娜·格勃里耶诺夫娜生了一个儿子——约瑟夫。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1937年7月去世,她是农奴的女儿。 [3[File:斯大林小时候.jpg|缩略图|右|16岁的斯大林,1894年]]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斯大林这个姓氏是成年后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钢铁。他出身寒微,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过父亲一次。他说,作为一个鞋匠,父亲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因为他仍有小资产阶级思想。10岁那年,他差点被父亲送到制鞋厂学手艺而不是继续在神学院上学。鞋匠对孩子的母亲咆哮:“你想让我的儿子当神父?休想!我是个鞋匠,我儿子将来也是个鞋匠!”又过了一年,鞋匠在一次酒后争执中被人用刀子捅死了。母亲叶卡捷琳娜曾经搬进克里姆林宫住过一段时间,很快又回到老家格鲁吉亚,住回那幢老房子,睡那张很窄的铁床。孙儿孙女很少跟她来往。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对儿子说:“真遗憾,你没当上一个东正教神父!” [4-5] 16岁时,斯大林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他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奖学金。期间他接触到一些革命书籍,并深受 [[ 马克思主义 ]] 影响,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1899年,因其无法支付突涨的学费,而不得不放弃最终的考试,被学校开除。随后他供职于第比利斯的气象观测台,亦同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他选择加入以列宁(ленин)为首的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一边。不久斯大林就成了高加索地区主要的革命活动者,他组织罢工、发放传单,为布尔什维克活动募集资金,为之而抢劫银行、绑架、敲诈。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 [[ 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 ]] 结婚,她不久后就为他生下首个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随后他带着妻子来到巴库,但斯瓦尼泽却在1907年12月因斑疹伤寒去世,这使斯大林在悲痛中渡过了几个月,最后他选择了把孩子雅可夫交给了娘家抚养。
==='''参加革命'''===
来到巴库后,他积极从事阿塞拜疆和波斯地区的革命活动,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逮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斯大林23岁入狱时的档案中记着:他身高大约1米62,左脚第二三个趾头联趾。7岁那年得过天花,强健的体格帮他熬过那场大病,但脸上留下很深的麻子。上学时,他又得了败血症,左臂感染。病愈后,左臂略短,肌肉有些萎缩。托洛茨基(Троцкий)说,后来斯大林左手总戴一只厚手套,即使在政治局会议上也是如此。1912年,来到圣彼得堡的斯大林在列宁的指示下创办了《真理报》。1913年3月,他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首次使用了“斯大林”(意思为“钢铁的人”)这一笔名。随后不久他最后一次被捕。1916年,沙俄政府将他强征入伍参加一战,却被医生检查出左臂有伤,于是他免于参与动员,被流放到阿钦斯克。
1917年俄圣彼得堡沙皇秘密警察关于斯大林的档案圣彼得堡沙皇秘密警察关于斯大林的档案 国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爆发,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斯大林被释放。他于3月25日重返圣彼得堡,与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继续从事布尔什维克《真理报》的编辑工作。他们曾一度对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的俄国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而在4月召开的党内会议中,列宁主张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等人于是转变了立场支持列宁。会议上他被选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成员。同年发生七月流血事件,列宁由于试图发动革命而被临时政府所通缉,斯大林协助他逃往芬兰,为了避免扩大流血冲突,斯大林下令让被围困的布尔什维克党员投降。不久列宁重返俄国,并在斯莫尔尼宫策划武装起事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成为了领导团体人民委员会的一员,最终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夺取了政权,随后他被任命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任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在粉碎尤登尼奇、邓尼金和波兰贵族的战斗中,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功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此授予他红旗勋章。 [6] 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斯大林和 [[ 列夫·托洛茨基 ]] 等人入选了由列宁组建的五人主席团。同年5月,他被派往察里津征粮,在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人的支持下,他加强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期间,斯大林多次违抗时任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的决议,处决了很多红军中在沙皇时代任过职的军官以及“反革命分子”。为了强迫征粮,他还使用了焚烧村庄的手段,防止食物供应被强盗劫掠。最终红军在察里津战役中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和第一骑兵军的军人建立了政治上的合作关系。 [7] 为了纪念他的功勋,察里津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称伏尔加格勒)。1919年初斯大林被调回莫斯科,3月24日他与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结婚。5月他又被派往彼得格勒附近的西部前线,期间他严厉地把红军的逃兵处决。1919年波苏战争爆发。任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斯大林希望夺取波兰城市利沃夫,然而此举却违背了列宁和托洛茨基主攻华沙的战略意图。他说服了第一骑兵军的谢苗·布琼尼和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一起行动,拒绝援助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的西北军,最后苏军在利沃夫和华沙的两场战役均以失败告终 [8] 。归国后,斯大林的行为受到批评,他则辩护说问题在于中央的决策,而同时也主动辞去军职。在党内第九次会议中,托洛茨基更是公开地指责了他。
===''' 权力'''===
在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的报告。他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1922年12月中旬,列宁再次中风,俄共中央全会责成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22日深夜,列宁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右臂右腿瘫痪,但头脑清楚,思维清晰,口授了一批给党的应届代表大会的信。信是专门谈他的战友或接班人的,一共谈及3组人,即斯大林和 [[ 托洛茨基 ]] [[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 [[ 布哈林和皮达可夫 ]] ,既谈到他们的优点,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9] ”这以后的几天,列宁继续口授信件,议论了改革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工农检查院,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民族问题等等 [10]
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
列宁、斯大林在1922年的合影列宁、斯大林在1922年的合影会主义建设。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写下《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直言不讳的批评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促使两人与斯大林联手形成共同对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发表文章称“托洛茨基主义”并非真正的列宁主义,斯大林还表示“党的任务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不久之后,斯大林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的意见亦见分歧:斯大林支持布哈林的意见,延续新经济政策,减少约束农民,并希望先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革命的主张,他们形成“新反对派” [11]
1925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他们和斯大林为首的主流派公开对抗,却以失败告终。季诺维也夫于是重新联合托洛茨基,并和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等人结成反对派联盟,共同和斯大林集团斗争,1927年12月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后开除出党,1929年布哈林“右倾投降主义集团”也被赶出政治局。
==='''国内建设'''===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年起进行计划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12] 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 [[ 苏联 ]] 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13]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14] 特征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斯大林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5] 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联建设事业的发展, 斯大斯大林 斯大 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16] ,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17] 1937—1938年间审理的要案主要有:以中央委员皮达可夫、拉狄克为首“反苏托洛茨基中心”;以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军事中心”;以前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托派反苏联盟”。这些案件的被告都以“人民公敌”的罪名被判处死刑。[18] 莫斯科大审判一共3次,它是1937-1938大清洗的高潮剧目,三次大审判的被告人数分别为16、17、21。除第二、三次各有3人获有期徒刑外,其余被告全部枪决。当年著名的列宁遗嘱中提到了6位苏共领导人,最后除斯大林外,另外5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全部在三次大审判中被处决(托洛茨基因流放海外缺席审判,但后被刺杀)。此外,领导十月革命的第6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有2/3被枪决;11大中央委员会的27人有20人被枪决;15大政治局的7人,除斯大林外,6人被枪决或暗杀;第1届苏维埃政府的15名成员中,除5人已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遭枪决。大清洗中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包括了5名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1936-1938年间,苏共一半的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斯大林对列宁时期的老布尔什维克的清洗,其实并非始自大清洗。早在1929-1931年的清党运动中,就有25万人被开除党籍。 [19] 大清洗冤死的不仅是无数苏联本国干部和群众,还有库恩·贝拉等侨居苏联的外国共产党人,包括中国一大批在苏联工作、学习的干部和学生,以及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的许多工作人员,李正文、姚艮等被关押数年才获平反,吴先清等不幸遇难。大清洗时期,不仅在人文领域,就是科技工作者也未能逃脱厄运,世界闻名的育种学家农业科学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瓦维洛夫、植物学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医生科赫、坦克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无后坐力炮发明者库尔切夫斯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第一批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者火箭科学研究所所长克列伊梅诺夫、喀秋莎火箭炮的发明者朗格马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实用矿物学创始人费多罗夫斯基等也都被处死或逮捕。 [20]
1938年末大规模的捕杀浪潮平息下来,也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1939年3月,联共(布)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在会上作关于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中强调指出:“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雅基尔、图哈切夫斯基、布哈林和其他恶棍之类的间谍、杀人凶手和暗害分子从苏维埃组织中清洗出去,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他又说:“决不能说,在进行清洗时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遗憾的是,所犯的错误竟比原来预料的还多。毫无疑问,我们今后已不再需要采用大批清洗的方法了。但是,1933-1936年的清洗终究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次清洗基本上产生了良好的结果。”由于斯大林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肃反运动的错误,而是继续把它当作巩固集权体制的必要手段,因此肃反运动的余波一直延续到战争前夕和战争初期,并在战后再掀高潮。 [21]
政策服务的。第一,为了保证超高速工业化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斯大林认为,必须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因此,不能通过市场,也不能通过批发贸易,而应通过集中分配的办法来实现对整个经济的控制。第二,农业全盘集体化是超高速工业化合乎逻辑的产物,是从农村榨取资金与粮食的重要办法。第三,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为商品经济,苏维埃国家应该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物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另外,还实行配给制。在理论方面,这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似乎苏维埃经济已进入了商品货币关系不断消亡的阶段。 [41]
计划原则的绝对化,把计划性提升为规律,不只意味着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也意味着指令的随意性和唯意志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经济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维埃国家不断地把计划原则绝对化,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大大发展了,所谓计划调节实际上变成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少数领导人乃至个别领导人的意志调节。 [41]
 
==='''军事理论'''===
 
斯大林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观。战争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比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美、苏必战之说缺乏根据;世界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就仍然存在。
战争是政治的表现,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不能把战争问题同政治问题分开,因为战争是政治的表现。战争有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和解放的、正义的战争之分,因而不能笼统反对一切战争。现时代的战争是机器时代的战争。以往的战争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战争;现时的战争,则由于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成了机器时代的战争。战争命运决定于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2]
 
==='''国防理论'''===
 
斯大林认为,由于俄国比先进国家落后50~100年,苏联从资本主义国家那里争得的喘息时机也很短,所以要做到今后不挨打,就应该有计划、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全面增强国防力量。要做到维护和平,推迟战争;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雄厚的国防经济基础;加强后方建设。
 
==='''战略理论'''===
 
斯大林指出,战略必须完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为依据。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变动而改变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战争,是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利用的"间接后备军",战略指导的任务就是要正确运用这一切后备军。 [42]
 
==='''作战理论'''===
 
斯大林指出,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艺术在于掌握战争的一切形式和这方面的一切科学成就,并善于根据情况合理地运用它们;不仅要善于运用其中某一种形式,而且要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全军指挥员要真正做到:正确选择和规定主要突击方向;在选定的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实施迅猛而坚决的突击;用合围方式歼灭敌重兵集团;组织好各军种和兵种间的协同动作,把火力和机动巧妙结合起来;提高进攻速度,实施连续作战,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突破敌防御全纵深;不断探索和改进各军种和兵种,特别是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的作战使用方法;把各级司令部和后勤机关的工作提高到现代化战争所要求的水准。 [42]
 
==哲学思想==
 
斯大林生前写了大量的文章,在51年的时间里写了近400万字,这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创作活动。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分为三个“板块”: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 [43]
斯大林哲学思想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它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斯大林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二,斯大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第三,从哲学的内容来看,斯大林的著作对自然观和自然科学的问题涉及的比较少,对历史观和社会问题论述得比较多,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44] 。
毋庸讳言,斯大林的哲学思想理论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斯大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在讲述辩证法和唯物论时把二者机械的分割为方法和理论两大块等。 [43]
 
==轶事典故==
 
毛泽东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的时候受到了斯大林的冷遇,用他的话说,“这两个月很不好受”。那个时候,毛泽东到莫斯科给斯大林祝七十大寿,但是,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祝寿,而是想同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没想到,斯大林不同意,因为“他对中国党是不信任的”。斯大林曾经把铁托看作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把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中国共产党取
毛泽东访问苏联
毛泽东访问苏联
得革命胜利之后,斯大林又不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共产主义者,而是看作“属于铁托一类的人”,怀疑毛泽东是“半个铁托”。毛泽东当初“并不了解这个底细,而一心要同苏联签订一个同盟条约。”他到莫斯科第一次见到斯大林的时候,就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却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一直不提这个问题。 [45]
后来,斯大林虽然改变了态度,答应签订新的同盟条约,但又讨价还价,从中国要了两块势力范围,还搞了四个合营公司,才把条约签了下来。所以,毛泽东一想起来“就有气”,说在谈判时苏联人表现出对我们不信任,“至少不完全信任”。中长铁路要中苏共管,旅顺口要做苏联海军基地,在新疆还搞了“什么合股公司”,对新疆和东北三省,斯大林是“不想放手的”。 [45]
改善形象
为了改善形象,斯大林对没有“尽职尽责”的画家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一个叫纳尔班迪安的画家比他们都高明。在纳尔班迪安的画笔下,斯大林正笔挺地从前方走来,双手叠放在腹前。画面取的是仰角,这种角度能使小人国里的小矮人也显得像巨人。原来,纳尔班迪安听从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指点:画家必须像鸭子望阳台似的看他要画的对象。对于这幅画,斯大林非常满意,于是每一个机关都挂上了这张画的复制品,甚至理发店和蒸气浴室也挂。于是,斯大林的形象变得“伟大”起来。
毕加索也为斯大林作过两次画。第一次是在1949年,斯大林70寿辰,法共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一幅肖像祝寿。毕加索认真地说,他还不熟悉斯大林的面部特征,于是三两笔画了一只举着酒杯的手,上书:“祝你健康!”第二次,也就是1953年3月,法共中央委员阿拉贡看到毕加索“在斯大林的前额上特意添了一绺头发”,就指责此画与斯大林“伟大光荣正确”的一贯形象相去甚远。好在这是为悼念斯大林而画,斯大林本人已经看不到了,不然毕加索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46]
喜穿高跟
斯大林身材矮小,为了改善领袖形象,斯大林的卫士长保克尔动起了心思。他揣测斯大林希望“增加”身高,就专门为斯大林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高跟鞋,这种特制的“增高鞋”外皮巧妙地掩饰着增高部分的后跟。 [46]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斯大林墓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斯大林墓
的评选活动,尽管斯大林曾发动过大清洗运动,任内还发生过大饥荒,仍不妨碍他在俄罗斯历史人物排行榜中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彼得·斯托雷平。
斯大林在俄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指他是暴君,在30年代透过政治大整肃、流放及设立古拉格集中营,害死估计多达2000万条人命。但亦有人推崇斯大林在二次大战击退纳粹德军的辉煌战绩,并在主政期间推行3个5年计划,把苏联建立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他也在苏联各地建立集体农庄,促进农业机械化,有助提高农业生产。2007年,俄罗斯新出版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2008年8月,再次出版新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这两本教学参考书重新评价斯大林曾做出"正确历史选择"。
 
==='''名人评价'''===
 
弗拉基米尔·列宁:“斯大林过于粗暴,作为党的总书记,这个缺点是令人无法容忍的”。 [47]
莫洛托夫:“开始时斯大林反对对他的个人崇拜,后来他就喜欢个人崇拜了。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顶峰时期,到处都挂着斯大林的像,在各种书籍、文章、广播节目不引用斯大林的著作以及不多次提到他的名字是不行的。” [48]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长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斯大林对人类、欧洲、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布达佩斯和布达佩斯市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列夫·托洛茨基在回忆录中评价道:①“不是斯大林创造了权力机构。而是权力机构塑造了斯大林。”②“官僚集团上上下下全是庸才。斯大林是官僚集团中最杰出的一个庸才。他的长处在于,他比所有其它的人更坚决、更果断、更无情地表现出统治集团的自卫本能。其实,这恰恰是他的软弱之处。他目光短浅,是个历史上的近视眼。他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但却不是个战略家。关于这点,他在1905年和1917年战争中的表现足资证明。斯大林本人肯定意识到自己的庸碌无能。”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在下院发表演说:①“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她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她的是天才而且坚韧不拔的统帅约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②“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领导人中,他都是无与伦比的” [49] ③“斯大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使其臣服于他。斯大林的确是一个世界上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最大的独裁者。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 [50]
毛泽东:①“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②“斯大林在他一生的后期,愈陷愈深地欣赏个人崇拜,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违反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因而发生了例如以下的一些重大错误:在肃反问题上扩大化;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夜缺乏必要的警惕;对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福利缺乏应有的注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特别是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作了错误的决定。斯大林在这些问题上,陷入了主观性和片面性,脱离了客观实际状况,脱离了群众。” [51]
赫鲁晓夫:“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强的一个,他的逻辑、他的力量和意志,对于干部和党的工作者有着巨大的影响”。 [48]
芬兰总统尤霍·库斯蒂·巴锡基维:“可以以不同的观点对待他的政策,但是应该承认,是他把俄罗斯提高到它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不仅得以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也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的胜利者尚未得到的和平。”
法国总统戴高乐这样写他:“斯大林不仅在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威望。他能使自己的敌人‘驯服’,他既不因失败而惊慌,也不因胜利而陶醉。”
斯大林的政敌克伦斯基对斯大林的功绩给予了应有的评价:“斯大林使俄罗斯从灰烬中振兴起来,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粉粹了希特勒,拯救了俄罗斯和人类。”
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见证》 里写道:“我见过斯大林,也和他谈过话 。我没尿过裤子,也没见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与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 [46]
1935年6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克里姆林宫里见到了斯大林,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斯大林不像画像上的形象。他既不是个高个子,也不是矮胖子。相对说来,他身材矮小,而且很瘦。” [46]
梅德韦杰夫:①“当时发生的一切,不仅是斯大林,其他所有领导人毫无疑问都应当受到最严厉的批评。尽管目前已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但这应当保留在史册中,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再发生。对自己的人民发动战争,这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他还呼吁统俄党党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不要抹去苏联时期本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②“斯大林是苏联最成功领导人。不论他们曾经做了些什么,不论我们对他们的看法如何,这(卫国战争)是全国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虽然我对当时绝大多数领导人并没有好感”。 [52]
普京:①“依我看,不能给予整体的评价。显然,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斯大林领导的。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②“正面的东西无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难以接受的代价。尤其是存在过镇压。这是事实。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不能这样做。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我们遇到的不简单的仅是个人崇拜,而是反对自己人民的大规模罪行。这也是事实。关于此事我们也不应当忘记。” [53]
 
==个人作品==
 
 
书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斯大林全集》 人民出版社 1953年9月—1956年4月
《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年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人民出版社 1971年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6] 人民出版社 1972年
 
==个人生活==
 
斯大林于1904年首次结婚,1907年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
斯大林的发妻叶卡捷琳娜
斯大林的发妻叶卡捷琳娜
尼泽死于斑疹伤寒。他们的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被姨妈养大,于1941被德国俘虏,雅科夫后来牺牲。
1919年,41岁的斯大林再度成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当时只有18岁。她后来为斯大林生下了一个儿子瓦西里·朱加什维利和一个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 [54]
斯大林和娜杰日达的儿子瓦西里·朱加什维利是空军飞行员,24岁就成为苏联最年轻的空军少将。1947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1952年他因指挥空军飞行表演发生严重的事故,被斯大林撤职。此后瓦西里曾一度意志消沉,常常酗酒闹事。斯大林死后,瓦西里被逮捕并被判决八年监禁,关押在弗拉基米尔监狱,当时他改用了他的第三个妻子的姓──瓦西里耶夫。1960年提前释放,1962年3月瓦西里因酗酒死亡,年仅40岁,其墓碑上写着:瓦·约·朱加什维利将军之墓。 [54]
 
==相关争议==
 
==='''死因争议'''===
 
自然死亡
2013年3
格鲁吉亚哥里的斯大林雕像(现已拆除)
格鲁吉亚哥里的斯大林雕像(现已拆除)
月12日,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Joseph Stalin)已经去世60年,但有关其死因依然有许多疑点。《柏林信使报》(Berliner Kurier)首次公布了其获得的11页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斯大林是自然死亡。
文件显示1953年3月1日下午6点30分,斯大林因中风摔倒。最后被发现时,他穿着睡裤和背心坐在毯子中打鼾。斯大林的助手最初以为他只是喝醉了,但随后发现他可能陷入昏迷。
死于投毒
有人认为,谋杀斯大林行动是贝利亚一手策划的。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说,父亲知道斯大林在1952年时便有意逮捕自己,他决定孤注一掷。下毒时间的选择用心良苦:1953年2月28日至3月1日,正值周末,医学权威恰好放假。这表明在投毒之初,凶手寄希望于毒药迅速致命。
不过,有证据显示,斯大林未能被当场毒死,对
斯大林怀抱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
斯大林怀抱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
贝利亚而言这是沉重的打击,他变得歇斯底里。但据包括斯大林之女斯韦特兰娜在内的许多人回忆,当"一切结束"后,贝利亚"难掩喜色"。贝利亚的这次下毒几乎功败垂成。所以,斯大林尸骨未寒,他便将暗杀专用毒品实验室的主任迈拉诺夫斯基投入监狱。后者在狱中多次给贝利亚写信,承认自己对剧毒药品的效用渲染过度,请求宽恕。
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回忆说:"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裸体,最后时刻,他突然睁开眼,环视了所有立在一旁的人。他突然抬起了左手,或是在指什么方向,或是在威胁我们所有人。"医疗记录夹中有很多零碎材料,最不可思议的当属有关护士最后注射的材料。有4名护士为元首服务,5日晚正好轮到莫伊谢耶娃当班。她在21时50分遵医嘱为领袖注射了肾上腺素,斯大林随即死亡。医生告诉记者,在斯大林当时的状况下,注射该激素只会引起血管大面积抽搐、加速死亡,不幸终于发生了。
 
==='''身后争议'''===
 
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无论是公众生活,还是私人生活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干预。20世纪30年代有许多人恨他,斯大林逝世后他们的仇恨也没消除。但在苏联人民中,支持斯大林的大有人在。 [36]
不管怎样,斯大林的计划体制是在缺乏广泛社会认同的条件
斯大林两次登上《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斯大林两次登上《时代》年度风云人物(2张)
下强制实行的结果。强调国家利益优先导致政治体制僵化,而斯大林的工业和文化变革也走入了死胡同。在他的统治下,苏联政府的思想和行动模式最终会阻碍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的、开放式的发展。他在延续并巩固苏联模式,这令苏联在竞争中缺乏活力。 [36]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知道如何取悦不同的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意志坚定、铁面无私,他将苏联急行军式地拖进了军事和工业大国的行列。他有阴谋家的谋略,也有官僚所具备的手腕。 [36]
 
==人物墓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
斯大林墓
斯大林墓
去世之后,遗体也被装入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不过,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里只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迅速地移出了列宁墓,然后又迅速地被移到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安葬。这座匆匆造就的斯大林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简单地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份。
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