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埔军校

增加 304 位元組, 4 年前
同学会
===民国时期===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正式开学,同年8月左右,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学生 [[ 蒋先云 ]] 与在粤的粤、桂、湘、滇各军军校的学生联系,酝酿“青年军人联合会”组织,并向黄埔军校建议成立这个组织,意在以革命的黄埔学生,影响各军官学校的学生,以免成为各军在广东争夺地盘,各霸一方的罪恶工具。此建议,不仅为全体黄埔同学所赞同,并得到校长蒋中正的特许。蒋曾亲笔写了一篇发起这个组织的序言,说明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革命意义。10月,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已基本建立,加之黄埔二期共产党员学生 [[ 周逸群 ]] [[ 王一飞 ]] 的积极活动,在大多数的青年军人中,树立了相当的威信。1925年1月间,就发展到了相当人数,成为较有力量的组织,能在广东的青年军人中起着领导作用了。
1925年2月1日上午,在广东大学召开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大会,会员约两千人,出席大会并讲话的国民党要员有: [[ 廖仲恺 ]] [[ 胡汉民 ]] [[ 邹鲁 ]] 等。会后参加游行人数达五千人,旗帜蔽空,整齐严肃,实为从来未有,市民观看者,途为之塞,可谓盛况空前。
黄埔军校开学时,国民党元老 [[ 谢持 ]] 由上海来到广州,极力拉拢教授部 [[ 王柏龄 ]] 等以及学生 [[ 贺衷寒 ]] [[ 潘佑强 ]] [[ 冷欣 ]] 等。并煽动说:“共产党名虽与国民党合作,其实是想乘机篡夺国民党的党权,一朝得逞,所有国民党员,尤其是黄埔同学中的国民党员,将受到无情的迫害,而无立足的余地”等等,激起了上述诸人对共产党员同学的仇视。后耒又感到 [[ 蒋先云 ]] [[ 周逸群 ]] 等在校内公开散发《向导》和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而他们又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分子。就断定这是一个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据点,从而决定采取以组织对付组织的行动。
1925年4月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后,经常与共产党员同学发生为主义之争论,矛盾不断升级,其最为突出的是在 [[ 广州中山大学 ]] 内互欧事件,彼此都受了伤。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校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组织,在师生中两种思想和势力的内部斗争越演越烈。
1926年,蒋中正于中山舰事变之后,除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限制共产党的办法,和把在军队中任党政工作的共产党员一律清除出去之外,并以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破坏整个同学的团结,下令一律撤销。决定成立黄埔同学会(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的简称)的组织,并派蒋先云、冷欣、贾伯涛、杨引之、余洒渡、曾扩情等为筹备员。五月中旬,在广州中山大学体育场召开成立大会,蒋中正任黄埔同学会会长,秘书曾扩情,监察干事胡静安,组织科长杨引之,宣传科长余洒渡,总务科长李默庵。
===新中国建国后===
1983年在中共中央与 [[ 邓小平 ]] 的亲切关怀下,决定重新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纪念母校60周年华诞之日宣告成立。 [[ 李先念 ]] [[ 徐向前 ]] [[ 乌兰夫 ]] [[ 习仲勋 ]] [[ 杨静仁 ]] 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
当年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 叶剑英 ]] 元帅在贺词中祝愿广大同学“发扬黄埔精神,致力振兴中华”。全国政协主席 [[ 邓颖超 ]] [[ 聂荣臻 ]] 元帅为大会题词。 [[ 徐向前 ]] 元帅在贺词中深盼校友、同仁“切记中山先生教导,发扬黄埔精神,惟发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为己任,抛嫌释怨,携手合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余力,为中国革命和自己的历史增光添彩”。明确的指示和谆谆教诲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海内外黄埔同学的真挚爱护和殷切期望。
徐向前、聂荣臻二位元帅亲自领导黄埔军校同学会发展前进,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90春节,两位元帅发表谈话指出:“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深切期望海峡两岸和旅居海外师生,焕发爱国、革命精神,同心戮力,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恪尽职责”。
过去20多年中,无论是黄埔的重大活动,还是重要接待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1986年11月理事扩大会议期间, [[ 胡耀邦 ]] [[ 彭真 ]] [[ 万里 ]] [[ 习仲勋 ]] [[ 杨尚昆 ]] [[ 胡启立 ]] [[ 杨得志 ]] [[ 余秋里 ]] [[ 王震 ]] [[ 杨静仁 ]] 等曾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与会全体同志,1990年5月, [[ 邓小平 ]] 会见从台湾地区来访的黄埔一期同学 [[ 邓文仪 ]] ,1991年4月, [[ 江泽民 ]] 会见了台湾地区“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陵访问团,1994年,当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江泽民、 [[ 刘华清 ]] 亲笔题词, [[ 李鹏 ]] [[ 李瑞环 ]] [[ 胡锦涛 ]] 等参加了纪念活动。这都体现了中央对黄埔军校师生及其同学会的重视。
黄埔同学会的会员包括:1924年后在黄埔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分校的学生;在大陆办的1至23期的中央军校学生;在台湾办的24期以后各期中央军校学生;冠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各种训练班的学生。符合上述规定的黄埔同学,自愿申请,经理事会同意,均可为会员。
会长:
[[ 徐向前 ]] (一期)1984~1988
[[ 侯镜如 ]] (一期)1988~1994
[[ 李默庵 ]] (一期) 1995~2001
[[ 李运昌 ]] (四期)2002~2008
[[ 林上元 ]] (十八期)2009至今[6]
顾问:
[[ 聂荣臻 ]] (教官) [[ 许德珩 ]] (教官) [[ 程子华 ]] (五期) [[ 郭化若 ]] (四期)
[[ 阎揆要 ]] (一期) [[ 胡立教( ]] 武汉军官训练团)[7]
副会长:
[[ 郑洞国 ]] (一期) [[ 宋希濂 ]] (一期) [[ 程元 ]] (十八期) [[ 覃异之 ]] (二期)
[[ 郭汝瑰 ]] (五期) [[ 赵子立 ]] (六期) [[ 杨荫东 ]] (十六期) [[ 莫文骅 ]] (五期)
[[ 张伯权 ]] (七期) [[ 丁家骏 ]] (外语班) [[ 林上元 ]] (十八期) [[ 沈策 ]] (六期)
[[ 黎原 ]] (十一期) [[ 贾克 ]] (十期) [[ 田申 ]] (十六期) [[ 唐格森 ]] (二十三期)
[[ 赖坚 ]] (海校九期)[8]
[[ 苏联瓦西里·布留赫尔 ]] (加伦将军):顾问团团长
[[ 契列班诺夫 ]] :曾任军校总顾问
[[ 鲍罗廷 ]] :曾任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
[[ 白礼别列夫 ]] :曾任步兵顾问
[[ 嘉列里 ]] :曾任炮兵顾问
[[ 互林 ]] :曾任工兵顾问
[[ 喀扶觉夫 ]] :曾任政治顾问
==历史意义==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