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392
次編輯
變更
喜马拉雅山
,無編輯摘要
==简要概述==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据地质学家考证,70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到了300万年前,已上升到3500米,而近10万年以来,上升更快,平均高度今已达到6000米以上,现在还在继续上升。喜马拉雅山骤然隆起,构成一道凌空屏障,阻挡了 [[ 印度洋 ]] 暖湿气流的北上,造成 [[ 青藏 ]] 高寒干旱气候,一直影响到大西北。
“ [[ 珠穆朗玛 ]] ”是藏语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银装素裹,亭亭玉立于地球之巅,俯视人间,保护着善良的人们。时而出现在湛蓝的天空中,时而隐藏在雪白的祥云里,更显出她那圣洁、端庄、美丽和神秘的形象。作为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对于中外登山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攀登目标<ref>[http://www.uua.cn/show-47-1672-1.html 喜马拉雅山],2014-04-17 13:46:22 来源:化石网</ref>。
==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 [[ 西藏 ]] 和 [[ 巴基斯坦 ]] 、 [[ 印度 ]] 、 [[ 尼泊尔 ]] 和 [[ 不丹 ]] 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 [[ 迦帕尔巴特峰 ]] ,东至 [[ 雅鲁藏布江 ]] 急转弯处的 [[ 南迦巴瓦峰 ]] ,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形成原因==
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 米 ~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 [[ 阿尔卑斯山脉 ]] 到 [[ 东南亚山脉 ]] 这一连串 [[ 欧亚大陆山脉 ]] 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 [[ 侏罗纪 ]] ,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 [[ 贡德瓦纳超级大陆 ]] 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 —— 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 [[ 特提斯洋海底 ]] 被向前猛冲的印- — 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ALUSBE00524NHJT.html 一山之隔:干燥的中国西部和湿润的印度],网易</ref>。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 [[ 印度洋板块 ]] 、 [[ 太平洋板块 ]] 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 [[ 印度大陆 ]] 与 [[ 亚洲大陆 ]] 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 —— 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 [[ 塔里木 ]] 、 [[ 中朝 ]] 、 [[ 扬子 ]] )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 [[ 山谷 ]] 和 [[ 高山冰川 ]] ,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至今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 [[ 山崩 ]] 。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冰塔分布==
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伟壮丽、形态多姿的 [[ 冰塔林 ]] 。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和金字塔。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浅圆形消融坑,晶莹闪耀,有的冰塔间有星罗棋布的冰湖,十分奇妙。有的冰塔内部有河道,在这些冰融水的长期作用下,又形成了冰桥和水晶宫殿般的冰洞、冰帘、冰钟乳石、冰柱和冰笋等,鬼斧神工,好似天然形成的 [[ 冰雕群 ]] 。
形成冰塔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多支冰流汇合后,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褶皱和纵横裂隙,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其次,在低纬度的高山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温度升高,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冰塔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这也是地球上其他高山冰川地区,如 [[ 阿尔卑斯山 ]] 、 [[ 昆仑山 ]] 、 [[ 祁连山 ]] 、 [[ 天山 ]] 等都没有发育出如此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经过中外科学家们的考察和研究,已经在树木年轮和冰芯记录中获得了有关喜马拉雅山地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的大量信息,比如古今冰川特点、变化趋势等等。珠峰北坡的 [[ 绒布冰川 ]] ,总长22.4千米,裸露冰长16.6千米,末端海拔5158米。冰塔末端从1966~1997年间后退270米,平均每年退缩8.7米,而1921~1966年间,平均每年退缩6米。如果按每年8.7米的速度继续后退,到2035年,还要退缩418米,到那时仍然有16千米长的裸露冰面和冰塔林,仍然是十分壮丽的冰川<ref>[http://www.dili360.com/cng/article/p5350c3d68be5214.htm 喜马拉雅山 冰川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1期 作者: 郑本兴 </ref>。
==气候特征==
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 [[ 垂直自然带 ]] 。
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对於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於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同时迫使( ( 带雨的) )[[ 西南季风 ]] 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 ( 雨雪兼有) ) 和西藏的干燥状况。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在西喜马拉雅的 [[ 西姆拉]](Shimla)和 [[ 马苏里]](Mussoorie)为1,530公釐(60吋),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3,048公釐(120吋)。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在诸如印度河谷的 [[ 查谟 ]] 和 [[ 喀什米尔 ]] 地带的 [[ 斯卡都]](Skardu)、 [[ 吉尔吉特]](Gilgit)和 [[ 列城]](Leh),只有76∼152公釐(3 (3 ∼6吋) ) 的降雨量。
当地地形和位置决定气象的变化,不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同地方气候不齐,甚至就是在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也有差异。例如, [[ 马苏里城 ]] 在面对 [[ 台拉登 ]] 的 [[ 马苏里山脉 ]] 之巅,高度约为1859米,由于这一有利位置,年降雨量为2.337米,而西姆拉城在其西北一系列高度为1 848.9米的山岭之后约145千米的地方,记录到的年降雨量为1.575米。东喜马拉雅山脉比西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低,较为温暖;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在西姆拉,为-25℃。5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在大吉岭1945米的高度记录到的是11℃。同月,在邻珠穆朗玛峰近5029米的高度,最低温度约为-8℃;在5944米,气温降到-22℃,最低温度为-29℃;白天,在能避开时速超过161千米的强风的地区,即使在这样的高度,太阳也多是和煦温暖的。
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常 [[ 绿阔叶林 ]] 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 [[ 针叶树 ]] 则渐增加,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丛代替森林,出现 [[ 灌丛带 ]] ;在4500米以上为 [[ 高山草甸带 ]] ;5300米以上为 [[ 高山寒漠带 ]] ;更高处为 [[ 高山永久积雪带 ]] 。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两个因素那个影响为主很难区分,但现在见到的题基本上表现出来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应该雪线高,但南坡也是迎风坡,所以雪线应该高,出现矛盾,但实际上南坡雪线低,因而说明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判断雪线高低应以此为准<ref>[http://www.hengqian.com/html/2009/3-4/a173832705.shtml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恒谦教育,2009-3-4</ref>。
==水系流量==
喜马拉雅山脉由19条主要河流排水,其中以 [[ 印度河 ]] 与 [[ 布拉马普特拉河 ]] 为最大,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千米的山地汇水面积。在其他河流中,有5条属于印度河水系-- [[ 杰赫勒姆河 ]] , [[ 杰纳布 ]] , [[ 拉维河 ]] , [[ 贝阿斯河 ]] ,以及 [[ 苏特莱杰河 ]] --总汇水面积约为132090平方公里;9条属于恒河水系-- [[ 恒河 ]] 、 [[ 亚穆纳河 ]] 、 [[ 拉姆甘加河 ]] 、 [[ 卡利河 ]] (Kali,萨尔达河)、 [[ 卡尔纳利河 ]] 、 [[ 拉普提河 ]] 、 [[ 根德格河 ]] 、 [[ 巴格马蒂河 ]] ,以及 [[ 戈西河 ]] --疏泄另外21756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还有3条河属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 蒂斯塔河 ]] 、 [[ 赖达克河 ]] ,以及 [[ 马纳斯河 ]] --疏泄18389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
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在中国境内全长2057多公里,在中国名流大川中位居第五;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千米,居中国第六,流出国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次于 [[ 长江 ]] 、 [[ 珠江 ]] ,居中国第3位;天然水能蕴藏量达7911.6万千瓦,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河床一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ref>[https://www.5068.com/swgwsm/604866.html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是从海里升起来的],5068儿童网,2018-05-25 14:12:37由曾扬供稿</ref>。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可以大体分为4带-- [[ 热带 ]] 、 [[ 亚热带 ]] 、 [[ 温带 ]] 及 [[ 高山带 ]] --主要是根据海拔和雨量画分的。地方地形和气候以及光照和风吹的差别,造成每一带内植被构成的相当大的变化。 [[ 热带常绿雨林 ]] 局限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喜马拉雅山脉潮湿的丘陵地带。 [[ 常绿龙脑香科森林 ]] --一个可产木材和树脂的树群--是常见的;它们的异种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上和陡峭程度互异的山坡上。
====树木植被====
随着西向雨量的减少和高度的增加,雨林次于热带落叶森林,珍贵的木材树) [[ 娑罗双树]](sal, 即柳安)成为主要树种;娑罗双树在海拔914米(3(3,000尺) ) 的高原( ([[ 湿娑罗双树) ]]) 及高达1,372米(4,500尺)的高原( [[ 干娑罗双树 ]]) 生长最为繁茂。再往西, [[ 草原森林]](即广阔平原上的森林)、 [[ 草原 ]] 、 [[ 亚热带棘草原 ]] 及亚热带、 [[ 半沙漠植被 ]] 次第出现。温带森林从大约1,372米延伸到大约3,353米,包括针叶树和温带。
====动物种类====
东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主要源于华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主要是可以在热带森林中找到的动物类型,其次才是那些适应了在较高海拔和较干西部地区的亚热带、山地和温带条件的动物类型。然而,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动物却与 [[ 地中海 ]] 、 [[ 衣索比亚 ]] 和 [[ 土库曼 ]] 这些地区的动物有着较多的类同之处。一些 [[ 非洲 ]] 动物过去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例如 [[ 长颈鹿 ]] 与 [[ 河马 ]] ,可以从外 [[ 喜马拉雅锡瓦利克]](Siwalik)山脉沉积层的化石遗迹推断出来。在树线以上高度的动物几乎完全由适应寒冷的当地特有物种构成,它们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后从草原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
在树线以上更高的地方, [[ 雪豹 ]] 、 [[ 棕熊 ]] 、 [[ 赤熊猫 ]] (即小熊猫)和 [[ 西藏牦牛 ]] 偶能一见。牦牛已被驯化,在拉达克(Ladakh)被用作役畜。然而,树线以上的典型栖息动物是多种类型的 [[ 昆虫 ]] 、 [[ 蜘蛛 ]] 和 [[ 蟎 ]] ,它们是能够生活在高达6,309米(20,700尺)之地的仅有动物种类<ref>[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320234/ 自然世界:喜马拉雅山 Natural World: The Himalayas (2010)],豆瓣电影</ref>。
===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矿物丰富,不过开发局限于较易进入的地区。查谟和喀什米尔是矿物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札斯卡尔山脉发现 [[ 蓝宝石 ]] ,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找到 [[ 沙金 ]] 。在 [[ 伯尔蒂斯坦 ]] 有 [[ 铜矿床 ]] ,在 [[ 喀什米尔河谷 ]] 找到 [[ 铁矿 ]] 。 [[ 拉达克 ]] 蕴藏着 [[ 硼砂 ]] 和 [[ 硫磺矿 ]] 。在 [[ 查谟山 ]] 找到了煤层。 [[ 铝土矿 ]] 也在查谟和喀什米尔出现。 [[ 尼泊尔 ]] 、 [[ 不丹 ]] 和 [[ 锡金 ]] 有着广布的 [[ 煤炭 ]] 、 [[ 云母 ]] 、 [[ 石膏 ]] 和 [[ 石墨 ]] 矿藏,以及 [[ 铁 ]] 、 [[ 铜 ]] 、 [[ 铅 ]] 、 [[ 锌 ]] 矿石。
===水利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具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印度已经得到密集利用。一项浩大的多用途工程坐落在外喜马拉雅山脉的 [[ 苏特莱杰河 ]] 上的 [[ 巴克拉-楠加尔 ]] (Bhakra-Nangal,1963年竣工),水库蓄水能力约为100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50兆瓦。此外,戈西、根德格(纳拉亚尼)和贾尔达卡这3条喜马拉雅山脉河流也已经为印度所利用,向尼泊尔和不丹供电。
===主要山峰===
===冈仁波齐峰===
===狮泉河===
===班公错===
===双湖===
双湖地处 [[ 恰其阿依特山 ]] 南坡中山带,喀纳斯西岸,北西走向,呈椭圆状。由两个狭长和小湖串联构成,长1200米,宽度不等,一般在300米左右,面积1.4平方公里。
===圣湖玛旁雍错===
===象泉河谷===
===西藏扎达土林===
===雅鲁藏布江===
==攀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