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增加 2,1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这句话经常被电视剧引用,告诫那些到了年龄还不娶妻生子,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的人。这就理解成了不孝有三件事,没有后代是最为严重的。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看我来辩证,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出自《 [[ 孟子 · 离娄上 ]] 》,《孟子·离娄上》是记载 [[ 孟子 ]] 说过的一些话。全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 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的“三”明显是代指多德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参考孟子的《 [[ 离娄章 · 句下 ]] 》,里面讲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这里说的不孝有五种,可知道不孝有三的说的是多的意思。
原文中的无后也不能翻译成没有后代,理由一,如果“不孝无后为大”,那么孟子后文所说的五不孝中肯定有一条是“无后”,但是五不孝没有一条提及“没有后代”。理由二,“为无后也”,如果“为”翻译成“为了”表目的的话,原文就成了“为的就是没有后代”,明显不符合语意。
这些都是在讲如何使父母高兴,如何遵守父子纲常。但是从来没有提及是否要后代的问题。舜不告而娶,他的这段婚姻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必定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孟子对他的行为做出了“没有尽到做后代的责任”这样的评论。但是孟子又不是舜,他怎么能知道舜当时的想法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离娄上]]》是记载[[孟子]]说过的一些话。全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的“三”明显是代指多德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参考孟子的《[[离娄章句下]]》,里面讲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这里说的不孝有五种,可知道不孝有三的说的是多的意思。
 
原文中的无后也不能翻译成没有后代,理由一,如果“不孝无后为大”,那么孟子后文所说的五不孝中肯定有一条是“无后”,但是五不孝没有一条提及“没有后代”。理由二,“为无后也”,如果“为”翻译成“为了”表目的的话,原文就成了“为的就是没有后代”,明显不符合语意。
 
我们再来结合上下文,无后应该是说没有做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让我们来看一下佐证。
 
《孟子·离娄上》第十一章: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十二章: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十九章: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孟子·离娄上》二十七章:
 
'''仁之实,事亲是也。'''
 
《孟子·离娄上》二十八章:
 
'''瞽瞍砥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这些都是在讲如何使父母高兴,如何遵守父子纲常。但是从来没有提及是否要后代的问题。[[舜]]不告而娶,他的这段婚姻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必定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孟子对他的行为做出了“没有尽到做后代的责任”这样的评论。但是[[孟子]]又不是[[舜]],他怎么能知道舜当时的想法呢?
18,1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