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悦然

增加 6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马悦然和[[诗人]][[北岛]]、[[翻译家]][[李之义]]合作出版了一册中文版的[[《北欧现代诗歌选粹》]],他编写了多种汉语教材,供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的青年学者使用,他不仅两度担任欧洲汉学协会主席,领导了欧洲的汉学研究活动,同时,他也是其它一些人文科学机构的成员。近些年来他承担了欧洲汉学协会3项主要国际学术研究计划项目之一,即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马悦然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的编写工作。
== 社会评价 =={{Infobox person | 图像 =[[File:122235072.jpg|缩略图|居中|250px| ]]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57/208/1879/122235072.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E9%A9%AC%E6%82%A6%E7%84%B6&src=tab_baike&correct=%E9%A9%AC%E6%82%A6%E7%84%B6&ancestor=list&cmsid=59f6c7a819be4480e0e5cf69acaa3baa&cmran=0&cmras=0&cn=0&gn=0&kn=31&fsn=101&adstar=0&clw=275#id=2a0224bae42a01456fe5857c4a770304&currsn=0&ps=63&pc=63 来自360网]}}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当代西方汉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马悦然不仅在文学作品2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中瑞文化交流的社会活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p style="text-indent:2em;">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马悦然回忆道:"当时是龙应台先问我,你知道沈从文去世了吗?我说没听说,就给在瑞典的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打了个电话,说你能不能告诉我沈从文是不是去世了?他说,谁?我说沈从文。他又说,谁?我马上就挂了!他是文化参赞,却没听说过沈从文这个名字,我非常生气!当时我在(瑞典)学院开会,那时是主席,会议结束前我就敲桌子(主席有个议事锤),敲得很大声,报告给大家说,沈从文去世了。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只有马悦然懂汉语,他也对中国作家情有独钟。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颁给沈从文了,却听到了沈从文的死讯。视沈从文为偶像的马悦然试图说服其他评委破例把奖授予死去的人,在多次劝说无效后,64岁的马悦然哭着走出了会议室。<ref>[http://culture.ifeng.com/8/detail_2012_04/26/14172899_0.shtml 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的作家凤凰网] </ref>
===论高行健===
<p style="text-indent:2em;">马悦然是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瑞典文翻译者,正是因为马悦然既是翻译者又是评委,所以当高行健获奖时,马悦然一度受到强烈质疑和批评。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十天前,高行健将他作品瑞典版的出版商,从Forum换成了Atlantis。Atlantis出版社恰恰是马悦然一位朋友的,有媒体猜测他这样做会不会是马悦然事先走漏了得奖的结果。但高行健否认他知道结果,他表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列入考虑名单,太意外了。"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可疑的幕后操纵令诺奖蒙羞》]]抨击马悦然,[[德国]][[文化部长]][[诺曼]]也公开指责马悦然给瑞典文学院的名誉带来了沉重打击。马悦然说:"我86年就开始翻译高行健的作品,差不多他所有的短篇小说,两个长篇小说,18个戏剧中的14部,我都翻成瑞典文。我不管别人对高行健的评价,我有我自己的评价。"<ref>[http://www.infzm.com/content/85067 马悦然:汉学渊茂,悦然从之,南方周末] </ref>
===评论莫言===
<p style="text-indent:2em;">马悦然并非[[莫言]]作品的翻译者,但马悦然一直认为莫言是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中国作家之一,除了莫言,他还非常推崇北岛、李锐、[[曹乃谦]]。<ref>[5http://news.ifeng.com/c/7qsfWRyCviF?_zbs_baidu_bk 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享年95岁,.凤凰网]</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莫言,马悦然说:"我头一次跟莫言见面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我在那儿当了一学期客座教授。有天莫言来了,我们花了几个小时谈话,第二天他又回去了,因为要分房子,我觉得非常奇怪。后来听说没有分到。第二次是在[[台北]],他跟9个作家([[陈文芬]]补充:[[有苏童]]、[[余华]]、[[丛维熙]]、[[张炜]]、[[陈丹燕]]、[[池莉]]等),在台北住了几天。有天他们晚上出去看热闹,莫言不想去,跟我在饭店里喝[[威士忌]]。第三次是2005年他参加(北京)[[斯特林堡]]戏剧节,那天来的中国作家有李锐、余华和莫言等,我们没多少机会见面,但常常通信。"[6]
{{#ev:youku|XNDQwNjY1NDMxMg|640|center|365专家汉学家马悦然去世|frame}}
== 参考文献 ==
 
 
 [[Category:文学家]]
1,0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