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秦朝

增加 3,3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 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首创了皇帝制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是为秦始皇 。秦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平民暴动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享国十五年
基本信息
名 称 秦朝
秦、大秦、秦帝国、大 帝国
建立时间 公元前221年
灭亡时间 公元前206年
开创者 嬴政
国家领袖 秦始皇、秦二世、秦子婴
首 都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货 币 秦半两
主要民族 华夏族
目录
1 国号由来 2 历史沿革▪ 秦国崛起▪ 攻灭六国▪ 严刑峻法▪ 走向灭亡▪ 秦亡之论3 疆域领土面积▪ 行政划分▪ 区划列表4历史兴衰▪ 郡县争议4 5 政治▪ 创皇帝制▪ 中央制度▪ 法律制度▪ 郡县制度5 6 军事▪ 军队建制▪ 秦军兵器▪ 秦剑6 7 经济▪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土地制度▪ 户籍制度▪ 重农抑商▪ 盐铁国营7 8 文化▪ 统一文字▪ 五德学说▪ 封禅大典▪ 焚书坑儒8 9 民族▪ 北征匈奴▪ 降服百越9 社会▪ 男女服装▪ 道德教育10 历史影响 帝王世系
11 历史故事
2 历史沿革
元221 元前221 年 秦灭六国 秦朝建立公 元209 元前209 年 陈胜 吴广起义公 元207 元前207 年 巨鹿之战公 元207 元前207 年 秦朝灭亡公 元206 元前206 年 楚汉之争开始公 元202 元前202 年 楚汉之争结束 汉朝建立  3领土面积秦朝统一六国时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国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 ,后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帝国版图,国土面积达347万平方公里,疆域已东至朝鲜、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西抵高原,为之后的西汉巩固汉地奠定了基础。 
4历史兴衰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迈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构筑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相传的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一方面把秦国的法律推向全国,同时采取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享国十五年。
 
 
 
5 政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由中央统辖的郡县制,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推行以法治国,长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权威性。
 
 
6 军事
统一后的秦代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分为有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四个基本兵种。秦时期,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这些表明秦王朝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已经基本成型。秦国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具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其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秦军的兵器无论品质或是生产力都比前代有长足的提升,几乎囊括了当时盛行兵器的所有种类,既有以往常见的戈、矛、戟、剑、弩、殳、钺和铜镞等,也有首次发现的长铍和金(吴)钩。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显示了新旧结合、新旧交替的历史持点。后来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7 经济
秦始皇统一货币,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修驰道,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商鞅变法以后,按亩纳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爵级载在户籍,所以户籍也是人们身份的凭证。自“商鞅变法”后,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秦朝的主要基础行业是盐、铁的开采和贩卖,秦朝令民间商人不得从事此类行业,而统一由国家行政官僚经营,负责全国各地的盐、铁开采和出售。
 
8 文化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只保留对民生以及执政所需的,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
3 领土面积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9 民族
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北击匈奴,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是秦帝国中央关于“天下版图”南北扩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还有降服百越其一系列征服战争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 政治改革10 历史影响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颁发法律,开始简单的明文法律规定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5经济
3 历史贡献
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4.这个大家都知道 当然修筑万里长城!虽然意图是正确的!并且历史已经证明 万里长城在防范匈奴方面给后人带来的益处!但当时施工的手段过于残忍!造成了失民心的后果!
4 9 历史故事
(1)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4) 秦始皇 统一六国
(5)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