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公山

增加 18,864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镇。 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
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镇。

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八公山也是绿色健康食品--豆腐的发源地,公认淮南王刘安及八公为豆腐发明人。
八公山地质地貌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
八公山
八公山
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地质公园内分布着晚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其中,青白口系和震旦系的伍山组、刘老碑组、四十里长山组、九里桥组、四顶山组的总厚度为923.83米;寒武系的凤台组、猴家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固山组、土坝组,总厚度为1081-1235米。特定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形成的晚元古代的沉积盖层,具有独特的"北型南相"的过渡性质,弥补了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历史缺页,解决了南方峡东剖面与北方蓟县剖面之间上前寒武系的对比、衔接问题,为中国上前寒武系标准剖面推向世界级研究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完好地保存了约在1.7亿前发生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对接碰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以及这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和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标志性构造现象。例如:在八公山西麓的构造滑脱面与碎裂糜棱岩带;东部有向北的大型推覆倒转构造;南部有近东西向延伸的碳酸盐岩型碎裂糜棱岩构造带等壮观的地质构造现象。此外,尚还有北西320°和北东45°走向、陡倾的两组区域性剪切节理和劈理,是形成八公山石林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系列的标志性构造现象,对于揭示板块碰撞过程和碰撞之后在板块内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类型和应力调整关系及创建板块内构造演化模式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渡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在淮南八公山地区所产出的"淮南生物群",是由合肥工业大学郑文
八公山
八公山
武教授等于1962年发现,并于1979年正式命名。该生物群主要包含有宏观藻类、蠕虫类及造迹生物的遗迹化石等,是世界珍稀的化石类型。

折叠八公山历史文化
寿县古时叫寿春,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八公山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荼。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

折叠八公山楚汉文化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闻名遐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

折叠八公山古籍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肥水)北对八公山,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高帝之孙,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按肥水之战时,前秦苻坚登寿阳城望八公山草木,皆以为晋兵,即此山也。据《凤阳府志·山川考》,八公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

折叠八公山新罗时代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新罗王采取了中国化的政策,在地名上全面采用了中国的体例,也设置了五岳。[1]其中以吐含山(土含山)为东岳、鸡龙山(界龙山)为西岳,地理山(支离山)为南岳、妙香山为北岳、八公山(父岳)为中岳。其中,八公山位于大邱附近,作为中岳受到崇拜,可以看出大邱的重要程度。

折叠八公山豆腐来源
八公山豆腐的来源------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折叠八公山紫金砚
八公山紫金砚乃历史名砚。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著有一部《云
八公山
八公山
林石谱》,记载了用寿春府寿春县的紫金山石雕琢成的砚台,称之为"远古物也",多有赞美之词。以北宋上溯能称得上"远古"的,时代该多么遥远。紫金山又是古代八公山的别称。八公山紫金石制砚,始于汉,盛于唐,后来因为连年战乱不绝,曾繁盛数百年的八公山一带逐渐沦为蛮荒之地,以后的各个朝代对紫金砚开发渐少,到明代已经珍衡得可以上贡皇宫,而到清代则基本绝迹。直到近几年,八公山区政府在振兴经济、繁荣文化的时代条件下,依据历史文献和少量存世的实物,聘请雕砚名师进行重新开发,紫金砚才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经北京荣宝斋等地的砚石专家鉴定,被誉为是集砚石的"下墨、润泽、质坚"三美于一身,为国内所罕有。

折叠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
八公山美景(2)
八公山美景(2)
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起源于八公山,其发明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折叠八公山淮王鱼
淮王鱼,又称回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已不多见。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折叠八公山大救驾
八公山
八公山
"大救驾"是安徽淮南和寿县两地的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瑞 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马山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

折叠八公山汉淮南王宫
为纪念淮南王刘安而建。刘安治理淮南国时,体恤百姓,善
汉淮南王宫
汉淮南王宫
于用人,因地制宜,鼓励生产,使国内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刘安又是集楚文化精华之大成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突出贡献。他继承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的衣钵,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写出了不朽著作《淮南子》,这部书综合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渊博,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淮南王宫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建筑包括淮南王宫殿、刘安及八公塑像,供中外游客瞻仰;周边回廊内镶嵌六十幅砖雕壁画,仿汉画像砖艺术风格,内容主要反映淮南国兴衰、刘安的重要活动、《淮南子》所载科技成果,神话故事等。大殿后山峰上修建反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升仙台,增添景区的神秘气氛,引人入胜。

折叠八公山白塔寺
白塔寺为八公山中历史古刹,重修后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回廊内嵌贴金砖雕五百罗汉图,格调独特。主峰白鹗山恢复古建筑--白塔,七层五十四米之高,仿汉建筑风格,登塔远眺,江淮大地尽收眼底。

折叠八公山古战场遗址
八公山
八公山
吕圣山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旅游功能区为纪念"淝水之战"而建。这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我国公元4世纪。那时东晋与前秦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前秦国王苻坚为他统治全国的梦想,于383年率百万大军南侵,攻破寿阳后又急攻洛涧。当时东晋由谢按统率的八万精兵开赴前线拒敌,他们采用夜袭洛涧的策略大败秦军,在八公山下扎营安寨。两军的决战就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摆开了阵势。苻坚此时登上寿阳城楼,但见晋军阵势十分威武,遥生城西北的八公山,见山上草旌旗飘飘摇动,以为都是晋兵,心中便开始气馁了。结果在淝水渡水之战中,秦兵大败,苻坚只身逃回淮北,百万大军只剩下十余万人。秦军逃跑时,听见夜间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惊慌万分,由此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折叠八公山淝水之战
主体建筑为:长100米,高6米的花岗岩雕塑墙,艺术地再现当年发生在八公山下的著名战役--淝水之点的壮烈场景。

折叠八公山忘情谷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与著名景点孙家园相邻,谷长2.3公里
八公山石林
八公山石林
,东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涧落差160多米。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有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确系旅游休闲及避暑的胜地。

折叠八公山孙家花园
历史上江淮名园--孙家花园部分建筑,重塑园林氛围。 孙家花园又名"青琅馆",清代寿州人孙蟠所建。孙蟠为嘉庆年间进士,官场失意后,在此隐居了后半生。这里成了族中后人读书的好地方,并在咸丰年间出了一个状元--孙家鼐,孙家鼐先任光绪帝师,后任工部尚书,他支持康梁变法,兴办实业,主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为当时的民族振兴作了重要贡献。据说孙家鼐每回乡省亲总要在孙家花园小住,因为他的文章道德盛名于世,江淮间文人雅士也将青琅 馆视为文阁书渊,就连四方路过的官员常常也要到此一拜。直到孙家没落,又几经战乱,风雨侵蚀,孙家花园便逐渐失修倒塌,但园林足迹仍留存在山林之间,当年园主人种下的珍贵树木已郁郁葱葱,分布其间的数百亩古林,千姿百态、苍茫一片,犹如缩小的桂林山水和黄山诸峰,十分奇绝。 恢复后的孙家花园主要建筑仍以"青琅馆"命名,内置原花园主人孙蟠和孙家鼐的生平事迹及遗存之物,供游人观瞻。石林景观。以孙家花园为中心的南北两山坡均有大量石林地貌景观及"古生树"奇观,组织整修,设置步道,使游人绕行其间,产生峰回路转、神秘莫测之感。奇石馆。八公山奇石有一定知名度,深受群众喜爱,规划在孙家花园内修建奇石馆一座,集中收藏展出单位和个人收集的奇石,形成规模,扩大影响。花卉盆景园。在孙家花园,除建筑物外,均用花卉盆景装点其间,做到四季有花可看,有景可赏。其中盆景栽培,争取在几年内达5000盆以上,成为省内最大盆景园之一。

折叠八公山淮王丹井
八公山下有"淮王丹井"一景,其泉井因当年刘安等取水炼丹而得名。山之东麓有淮王庙,曾是淮南王宴游之地。古人《寿阳》诗中"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中"指的就是此处。淝水之战后,刘安庙易为谢元庙,明代又成为涌泉书院、涌泉蓭。碑文记载:"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有亭、有台、有池、有瀑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八公山之东南有一石洞,《寿州志》谓"石洞深邃,峭壁崚嶒,梵宇称胜。"陈翰有"莫讶桃花迷洞口,武陵原自在人间"的诗句,把此处喻为世外桃源。八公山的"珍珠涌泉"、"茅仙古洞"和"硖石晴岚"风情无限,景致各异,列为明代寿阳八景。

折叠八公山元君庙
从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大门沿着一条大道可直达四顶山。四顶山山上建有碧霞元君庙,这是一处在历史上曾经由佛道共同主持的宗教场所。每年三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接踵而至,四顶山人流如潮。碧霞元君庙建筑群雄伟宏丽,自坡下至山顶,戏台、大门、中天门、配殿、主祠等数十间屋宇依次而建。怀着虔诚之心拾级而上,便有一种肃穆与畅达的感觉。立于四顶山顶北面而望,便是梨与桃的世界。东去春来,桃梨花开。那梨树如银装素裹,远远望去好像是下了一场扬扬的瑞雪。那桃花如霞光穿云,东风拂过,带给你一股醉人的芳香。安徽寿县碧霞元君庙位于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山顶,故又称四顶山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君,故名;寿州人多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

折叠八公山交通
有26路自八公山通往田家庵,经淮南火车站。

公交线路:111、121、20、33路等 。

折叠八公山门票
景区门票:40元/人

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