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木兰

移除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历史争论 ==
<small>[[File:花木兰2.jpg|缩略图|右|花木兰[http://static.1sapp.com/qupost/image/20170504/23/23b4e9cf4d6b1c2e75600c5a5eecab9cbb41130d.jpg 原图链接] [http://www.vokeycar.cn/%E8%8A%B1%E6%9C%A8%E5%85%B0%E6%89%8B%E7%BB%98%E5%8A%A8%E6%BC%AB%E5%9B%BE%E7%89%87/ www.vokeycar.cn]]]</small> <p style="text-indent:2em;">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她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
<p style="text-indent:2em;">[[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
<p style="text-indent:2em;">[[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p style="text-indent:2em;">据碑文、《归德府志》和[[唐朝]]以来的有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p style="text-indent:2em;">据今人[[尚起兴]]考证,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木兰诗》,系木兰根据其自身经历写成。唐代追赠木兰为将军,谥孝烈,并在其故居建祠纪念之。
<small>[[File:花木兰2.jpg|缩略图|右|花木兰[http://static.1sapp.com/qupost/image/20170504/23/23b4e9cf4d6b1c2e75600c5a5eecab9cbb41130d.jpg 原图链接] [http://www.vokeycar.cn/%E8%8A%B1%E6%9C%A8%E5%85%B0%E6%89%8B%E7%BB%98%E5%8A%A8%E6%BC%AB%E5%9B%BE%E7%89%87/ www.vokeycar.cn]]]</small>
=== 葬地 ===
<p style="text-indent:2em;">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今谷熟县(今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 花木兰考证 ==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