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垣县 ''' 位于 [[ 山西省 ]] 东南部 [[ 长治市 ]] 辖区正中, [[ 太行山 ]] 西麓, [[ 上党盆地 ]] 之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东以 [[ 仙堂山 ]] 、 [[ 黄岩山 ]] 与 [[ 黎城县 ]] 分界;西以 [[ 石磴山 ]] 和 [[ 沁县 ]] 相连;南以 [[ 五阳山 ]] 、 [[ 麓台山 ]] 、 [[ 磨盘山 ]] 、 [[ 五赞山 ]] 分别与 [[ 潞城区 ]] 、 [[ 潞州区 ]] 、 [[ 屯留区 ]] 接壤;北和 [[ 武乡县 ]] 为邻。县城位于长治市主城区北约50公里。2009年,襄垣县被 [[ 联合国 ]] 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地名由来==
[[File:襄垣县.jpg|有框|右|[http://cz.sxgov.cn/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170405/fcaa1498aa581a4e84c203.jpg 原图链接][http://cz.sxgov.cn/content/2017-04/05/content_7954842.htm 来自山西日报 的图片]]]
[[ 赵孝成王 ]] 六年(前260年), [[ 秦昭襄王 ]] 攻赵, [[ 赵襄子 ]] 筑城于甘水之北(今北关贵江沟),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建制沿变==
[[ 夏朝 ]] 时,襄垣属 [[ 冀州 ]] 。
商初属 [[ 上党国 ]] ,后并入 [[ 黎国 ]] 。
西周时期,复属上党国。
春秋时期, [[ 周桓王 ]] 二十一年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地归潞子婴儿国。 [[ 周定王 ]] 十三年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邑。 [[ 周敬王 ]] 十二年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平阳。
[[ 战国 ]] 时期, [[ 周贞定王 ]] 十四年,归晋侯赵襄子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襄垣。 [[ 周安王 ]] 姬娇二十六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归赵,地又属赵。 [[ 赵王迁 ]] 十四年,赵被秦灭,地归秦辖。
[[ 秦朝 ]] 时期,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为战国七雄之余 [[ 魏王豹 ]] 所据。
[[ 西汉 ]] 新 [[ 王莽 ]] 始建国元年,改襄垣为上党亭。
[[ 东汉 ]] 光武建武元年,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
[[ 西晋 ]] 永嘉二年, [[ 刘琨 ]] 迁都尉张倚领上党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
[[ 东晋 ]] 咸和三年,为后赵石勒辖地。升平二年,上党郡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符坚灭燕,地属后秦。太元十一年,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北魏割上党置襄垣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乐阳五县。
[[ 北魏 ]] 泰常五年,废郡复县,属乡郡。北魏建义元年,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刈陵、襄垣四县,属并州。
[[ 北齐 ]] 废郡为县。
[[ 北周 ]] 宣政元年改襄垣为潞州,开皇三年罢州。十六年于襄垣置韩州,隋大业初罢州为县,属上党郡。
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垣,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襄垣、铜 、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县属潞州。
明嘉靖八年,襄垣属潞安府。
[[ 民国 ]] 元年(1912),襄垣直属山西省。
民国三年(1914),属冀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