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御花园

增加 2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御花园.jpg|有框|右|<big>御花园</big>[http://n.sinaimg.cn/sinacn17/328/w1280h648/20180927/c4bb-hiixpuq0984655.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92596861_182fd2a7d00100cfbm.ht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 御花园 ''' 位于 [[ 北京 ]][[ 紫禁城 ]] 中轴线上,是 [[ 汉族 ]] 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 [[ 永乐 ]] 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
==名称简介==
 明代 [[ 永乐 ]] 十五年(1417 )始建,十八年建成, [[ 坤宁宫 ]] 后方,名为“ [[ 宫后苑 ]] ”。清 [[ 雍正 ]] 朝起,称“御花园”。位于 [[ 紫禁城 ]] 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 [[ 琼苑东门 ]] [[ 琼苑西门 ]] ,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 [[ 集福门 ]] [[ 延和门 ]] [[ 承光门 ]] 围合的牌 [[ 楼坊门 ]] [[ 顺贞门 ]] ,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 [[ 神武门 ]] 。 
==建筑布局==
 
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占紫禁城面积的1.5%。
[[ 紫禁城 ]] 中共有四座大小不等的花园,分别是御花园、 [[ 慈宁宫 ]] 花园、 [[ 建福宫 ]] 花园、 [[ 宁寿宫 ]] 花园(即 [[ 乾隆 ]] 花园)。其中,以御花园面积最大。它的整体布局以及局部点缀上,都极其考究。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 [[ 钦安殿 ]] 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 [[ 堆秀山 ]][[ 御景亭 ]] [[ 璃藻堂 ]] [[ 浮碧亭 ]] [[ 万春亭 ]] [[ 绛雪轩 ]] ;西路建筑有 [[ 延辉阁 ]] [[ 位育斋 ]] [[ 澄瑞亭 ]] [[ 千秋亭 ]] [[ 养性斋 ]] ,还有 [[ 四神祠 ]] [[ 井亭 ]] [[ 鹿台 ]] 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 [[ 乾隆 ]] 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著名的堆 [[ 秀山 ]] 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影壁是 [[ 顺贞门 ]] ,出此门即是 [[ 神武门 ]] 广场,到达 [[ 紫禁城北门 ]] 。南面是 [[ 坤宁门 ]] ,通往后三宫的入口。西南角是 [[ 阆苑右门 ]] ,由此进入西六宫;东南角是 [[ 阆苑左门 ]] ,由此进入东六宫。 
==历史沿革==
 
解放后,经古建专家单士元先生及其他诸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于1959年将这两处从整体和局部看都无实际价值的清末“违章建筑”彻底拆除,并在原地植上了两片竹林。翠竹与院内的白皮松,墙外的数株玉叶梅相呼应,形成了一处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绝妙佳境。
 御花园的西侧是 [[ 延晖阁 ]] ,它与位育斋中间隔着一个小夹道。原也是一间清末的灰顶房。同属清末的“违章建筑”,因年久失修解放后已濒于倒塌了。 1959年,在单老的亲自指导下,拆除了破房。在原地上砌了个方砖台子。里面植上了数株翠竹,六块长短不等的淡绿色的剑石矗立其间。剑石长则4、5米;短则不足2米;石前植有数株 [[ 牡丹花 ]] 。其中还有一株牡丹中珍品——墨牡丹。花开之际,红墙为衬,绿色的剑石与翠竹争晖,红牡丹与墨牡丹争奇斗妍,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御花园的东南侧,降雪轩前的一片裸露的黄土地,在清朝时是皇帝用来养鹤的地方,名为鹤圈。与它相对应的两侧是皇帝养鹿的地方,名为鹿圈。取意为“鹤鹿同春”。原本两处都有栏杆相围,解放后因不在此养鹤与鹿了,所以均被拆除。
 
现今在原鹤圈的旧址上,矗立着一个高3米多的太湖石。它上大、下小,凸凹多变,异常精美,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气势不凡,真乃巧夺天工,令人称绝。
 此石能来故宫也真是天赐良缘。它本是圆明园之物。不知何时何故被丢弃在 [[ 北京 ]] 西直门外的一个工厂。1959年春,该单位规划场地,要将其随便处理掉。此事被当时任故宫园林顾问的 [[ 韩铁庵 ]] 先生得知,他便很快将此事告之负责故宫古建园林的 [[ 单士元 ]] 先生。单老先生慧眼识宝,委托当时的庭园科长 [[ 马良杰 ]] 先生与厂方谈妥以百元的价格将其买下。 
此石来宫后,被巧置于鹤圈旧址之上,使其石为园增辉,园为石添色。
 ==建筑特点==
     其一,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 [[ 钦安殿 ]] 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 [[ 万春亭 ]] [[ 千秋亭 ]] 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故宫御花园
  其二,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
   其二,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  其三,彩石路面,古朴别致 。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 。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旅游信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博物院内
  无需门票。包含在故宫门票内。
 
==视频==
 
===<center>走入御花园</center>===
 
<center>故宫御花园<center>
 
<center>{{#iDisplay:m0812zfufhb|650|480|qq}}</center>
 
<center>故宫皇家的御花园,中国最有名气的皇家后花园<center>
 
<center>{{#iDisplay:a0862dk4iy1|650|480|qq}}</center>
 
==参考资料==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