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英殿

增加 3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
'''武英殿'''是始建于明初的 [[ 汉族 ]] 宫殿建筑,位于 [[ 北京 ]] 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 [[ 凝道殿 ]] [[ 焕章殿 ]] ,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 [[ 恒寿斋 ]] ,西北为 [[ 浴德堂 ]]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 [[ 文华殿 ]] 相对应,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 [[ 文华殿 ]] [[ 崇祯 ]] 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 李自成 ]] 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 [[ 北京 ]] ,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 [[ 摄政王 ]][[ 多尔衮 ]] 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 [[ 康熙 ]] 八年(1669年)因 [[ 太和殿 ]] [[ 乾清宫 ]] 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 [[ 翰林院 ]] 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 [[ 乾隆 ]] 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 [[ 永乐 ]] 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 [[ 道光 ]] 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 [[ 敬思殿 ]] 中。 [[ 嘉庆 ]] 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武英殿是“殿本”发源地,武英殿建筑群落成于明 [[ 永乐 ]] 年间,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60余间,6500多平方米。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 [[ 武英门 ]] 、武英殿、 [[ 敬思殿 ]] [[ 凝道殿 ]] [[ 焕章殿 ]] [[ 恒寿斋 ]] [[ 浴德堂 ]] 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明清交替之际, [[ 李自成 ]] 曾在此仓促登基, [[ 顺治 ]] 朝摄政王 [[ 多尔衮 ]] 曾在此理政。从 [[ 康熙 ]] 十九年起在武英殿开书局。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武英殿陈列文物。武英殿建筑格局奠基在明代,主要建筑是清 [[ 同治 ]] 八年(1869年)大火后再建,并于 [[ 光绪 ]] 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
自明初建成以来,武英殿建筑群落除用于政务、仪典等活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文化活动。明代曾在武英殿设画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清朝 [[ 康熙 ]] 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成为词臣篆辑之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 [[ 乾隆 ]] 朝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之处。刻书活动以 [[ 康熙 ]] [[ 雍正 ]] 、乾隆三朝最为兴盛,纸墨优良,校勘精审,书品甚高,版本学上即以刊刻地点称之为“殿本”。修书处的刻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长达200余年,几近贯穿全清。
[[ 同治 ]] 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 [[ 东配殿 ]] [[ 浴德堂 ]] 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2005年故宫开始进行大修之后,武英殿区被修缮,现已完成,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其东西配殿为典籍馆。
基本信息
==主要景点==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 [[ 文华殿 ]] [[ 崇祯 ]] 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 崇祯 ]] 十七年(1644年)春, [[ 李自成 ]] 占领北京皇宫之后曾在武英殿办理军务,李自成兵败 [[ 山海关 ]] 退回 [[ 北京 ]] 以后,于6月3日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时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所以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10月19日顺治皇帝由沈阳迁都到北京时,一度也住在武英殿里。 [[ 康熙 ]] 八年(1669年)二月因为开工重建 [[ 太和殿 ]] ,康熙皇帝要迁出 [[ 保和殿 ]] 以避开喧闹的工地,他的祖母认为保和殿是用于举行典礼的庄重场所,此后不宜再用作寝宫,决定将乾清宫修复以供皇帝居住。康熙皇帝在十一月乾清宫修理完工之前暂居于武英殿,擒拿 [[ 鳌拜 ]] 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正是康熙皇帝暂居于武英殿的期间。
[[File:康熙皇帝4.jpg|缩略图|右|康熙皇帝[http://dingyue.nosdn.127.net/U743CE=tWzzLML3=ShxgQ1yKDgFiPM9aWFlkDxPcln3tG1536750858927compressflag.pn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RHC7AFB0523TVNP.html 来自网易网 图片 ]]]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 [[ 翰林院 ]] 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朝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之处。 [[ 乾隆 ]] 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武英殿刻书活动以 [[ 康熙 ]] [[ 雍正 ]] 、乾隆三朝最为兴盛,因纸墨优良,校勘精审,书品甚高,版本学上即以刊刻地点称之为"殿本"。修书处的刻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长达200余年,几近贯穿全清。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 [[ 敬思殿 ]] 中。 [[ 嘉庆 ]] 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 同治 ]] 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 [[ 东配殿 ]] [[ 浴德堂 ]] 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 光绪 ]] 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
1913年,古物陈列所建立之初,其展陈空间就是以武英殿为中心扩展形成的。1914年,由 [[ 德国 ]][[ 罗克格 ]] 公司设计,武英殿和 [[ 敬思殿 ]] 连接在一起,改造成为"工"字形结构的展室,于同年双十节起对公众开放,主要展陈故宫珍藏的古物。
2005年故宫开始进行大修,武英殿区因为大木结构、台基、院落铺装、屋顶、油漆彩画的破坏状况比较典型,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管理起来较为方便,所以成为故宫"百年大修"的试点。大修以还原整洁、庄严、肃穆的面貌为宗旨。在修缮中,武英殿原来的主要构件更换的量很少,不足10%。大殿的内檐彩画完全保留原状,只是加上了除尘保护。对于破坏过于严重的外檐彩画,修缮时尽量选用我国古代沿承下来的矿物颜料,少用当前的化学颜料。琉璃瓦只换下来30%,尽量用原有的瓦片,将其回窑重烧,再重新上釉;一定要换下来的瓦,也按照老传统,用门头沟的土烧制。 完成修缮后,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其东西配殿为典籍馆。从2008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在武英殿书画馆陆续推出"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并作为常设展览,分批展示故宫馆藏的众多国宝级书画展品。
2018年, [[ 故宫博物院 ]] 宣布,武英殿与 [[ 文华殿 ]] 展陈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
==相关故事==
===中国消防队始于武英殿===
1889年11月1日,清政府于故宫武英殿设立激桶处,以 [[ 拉200 拉]]200 名为激桶兵,作为宫廷的消防队。激桶是一种人工灭火的器具,早在 [[ 宋代 ]] 就有了,当时叫做唧筒,灭火时,唧筒的水射出,如一条白色的水龙,因此这种灭火器具也叫"水龙",由于是以人力作为动力,所以也叫"人力龙"。为何要在武英殿南设立防火机构--激桶处?因为,武英殿在清代为宫廷的修书之所,是皇室文化事业的核心。在这里修书、编书、校书最多时有上千人。在这里建激桶处很有必要。
==实用信息==
===自驾车===
育群胡同-南阳胡同-大佛寺东街- [[ 大佛寺 ]] 东街南口-向右转-美术馆东街-向右转-五四大街-向左转-北河沿大街-东华门大街-景区正门。
===公共交通===
(1)1、2、5、8、10、20、52、22、120、728、802 [[ 天安门 ]] 西或天安门东下车。
(2)60路东华门下车。
<center>{{#iDisplay:e08568anumu |650|480|qq}}</center>
 
<center>大内出版——武英殿</center>
<center>{{#iDisplay:e0562uu24k6|650|480|qq}}</center>
 
==参考资料==
766,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