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药王山

增加 11,1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景区介绍==
 
===山名由来===
 
药王山位于陕西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耀县孙家源人,早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药理,读经史百字之说,青年时已造诣颇深。学成后曾辞朝廷征召,长期在家隐居行医济人。晚年根据唐代医药文献,搜集民间治疗经验,结合个人行医体会,编著医书。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发达的古代,手抄本广为流传,直到宋代才出版了两书的摘缩本,并传入朝鲜和日本。这两本书开创了疾病分类、症候记述、治疗方法和药剂处方,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极大。
 
==主要景点==
 
===药王庙===
 
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来,宋、元、明、清各朝,陆续为孙思邈修建庙宇,使药王山成为寺庙林立、文物丰富的宝库。
 
药王山海拔812米,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从山下拾级而上,经过天门,便是雄伟 壮观的大殿。大殿高22米、宽24米、长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楼阁。
 
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上面有一幅赞颂药王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相貌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
 
大殿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 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内立30多通石碑,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
 
孙思邈被人尊为药圣,药王。旧日,每逢农历二月二日,这里有庙会,前来烧香磕头的男女老少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献祭面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脱身,健康长寿。在药王洞内,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石谱上刻有名字的药王庙,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这里取神水。耀县药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诸代建筑近200间。
 
===静应庙===
 
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长3.9米,相传为孙思邈所植。院东南有一块平地,叫检药场,相传为孙思邈在这里检晒过中药材。
 
药王庙建筑以金、元建筑尤为可观,特别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画两幅,至今基本完好,为国内少见。
 
药王大殿东约200米左右,有一处"摩崖造像"共有8个大小不同的佛龛,有佛像43尊,据清代重修碑记载,这里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龛观音立像,高1.8米,姿态优美,肌肉丰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作风上看,属隋代作品。
 
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龛,其余均系唐代作品。这批 造像有浮雕、有圆雕,大者高达丈余,小者不过1尺,形象生动,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肌肉感强,表情和悦可亲。
 
===碑林石刻===
 
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耀州区药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药王(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庙,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山上还有纪念孙思邈碑碣百余通。
 
药王山石刻众多,除大量的摩岩造像、摩岩石刻石牌坊,动物、植物石刻等文物外,还包括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人称碑林。
 
药王山碑林陈列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遗像碑,皆系耀州区境内所搜集,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知名国内外。
 
《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 等为稀有之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罕见。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等珍贵的史料。
 
碑林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址在耀州区政府西边,解放后移至区文化馆展出。1971年迁到药王山吕祖庙保存。1989年在原集谋宫废址建成新馆陈列。
 
药王山碑林被誉为"历史艺术的灿烂明珠",是我国石刻之瑰宝。医方碑碑亭内立置医方碑五通。
 
《千金宝要》是宋代郭思辑选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医论、医方及自己临床有效验方,汇编成书,计六卷,载方九百余首。《海上方》为孙思邈搜集民间单方、验方,编成七言方歌一百二十一首,一百二十五方。明隆庆六年(1572年)秦王朱守中刻立于此。
 
药王山的造像碑和历代名碑,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物。现保留有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碑石100余通,有被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誉为"三绝"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卜还有许多反映宗教音乐、经变,以及其他内容的碑石,为从事宗教研究、民族史研究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历代名碑等150多块,其中见诸各家金石著录的近30块。
 
有著名的《张僧妙法师碑》(碑即《宋徽宗题椿慧龙章云篆诗碑》北宋)。这些碑石存放在药王大殿西侧的五室一廊中,号称耀县碑林。药王山集山川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物胜迹丰富多彩,是关中渭北有名的游览胜地。
 
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的药王山,堪称古代艺术陈列馆和古代医学博物馆。
 
现列举一些名碑如下:
 
====石鼓文碑====
 
唐拓本石鼓文,清顺治十六年刻碑,用四块巨大的华原磬玉石刻成,刻石有石鼓文658字并录有与全文相应的658字石鼓文音释。刻石还录有韦应物、韩愈、苏轼分别在不同年代作的《石鼓歌》邑人左重耀撰的《刻石鼓文铭》。刻石依据版本是由唐韩愈亲校由宋苏轼所藏再传于李文正之手最后由明末御史邑人左佩玄得到左佩玄之子左重耀与耀州知州唐输辅所刻。
 
====魏文朗造像碑====
 
中国最早的纪年造像碑,建于北魏始光元年(424),造四面五龛有佛道混合造像十四尊,人物三十六众,铭文八十八字并有狮、虎、鹿、车骑等浮雕和线刻。造型生动布局得体刀法粗犷铭文完整为造像碑中精品。
 
====姚伯多造像碑====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造四面三龛有佛像九尊及供养人线刻像十铭为四面刻制计一千二百余字,书法古朴,楷中有隶,是研究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珍贵资料。此碑拓片多次在外展出以文字、书法、雕刻被誉为"三绝"。是一种罕见的楷书。
 
====三县邑子造像碑====
 
北魏正光四年(523),造北地郡宜君同官、土门三县邑子二百五十人合造首身座齐全雕工精细。碑高二点二米,宽零点九五米,厚零点三米,为药王山现存造像碑中最大最完整最精细致的一通。
 
====张僧妙法师像碑====
 
北周建德三年(574)刻立。蟠首方座上有圭额。额文楷书共一千零三十八字以书法健美著称于世。《陕西金石志》录有全文《鲁迅日记》、《鲁迅书帐》均有记。
 
====吴洪标兄弟造像碑====
 
北魏(年代不详),造四面两龛佛六尊,有铭文,北地郡泥阳县道民七十一人造,碑身正面绘有《天界图》日作园形中有黑线可能是古代对太阳黑子的描绘。碑阴刻碑顶竿、高跷、叠罗汉、相扑、假面戏、竹马戏等《百戏图》。也是古代杂技艺术实物史料。
 
====孙真人祠记碑====
 
宋元丰四年(1081),碑金大定九年重刻立石,碑额有金代画家杜穆所绘《孙真人新堂图》碑文二千五百余字,是研究药王山沿革、地貌、形胜及孙真人隐居旧址生平事迹、传说等的宝贵资料。
 
====龟蛇碑原碑刻====
 
元代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刻立石,现存两通一在南庵、一在北洞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两个大字各半米见方二字若象形龟如乌龟爬动,蛇字蜿蜒盘曲,活灵活现一挥而就堪称神来之笔!为元代著名道士谭真君书。在南庵者附刻于《唐太宗赐真人颂》碑之阴。
 
==历史记载==
 
献亭东侧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宝要》碑由四块相等石碑组成,刻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卷,有164页,拓印后可装订成书。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人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选的,可称普及本。另一石碑为《海上方》,上刻卫生常识和常用验方100多副,韵文记述,便于记忆。
 
《千金宝要》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海上方》一名源自民间传说,相传孙思邈救过东海龙王的太 子,老龙王感恩不尽,将宫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赠与孙思邈。大殿东边有一陈列室,展出历代印刷的孙思邈著作的版本,还有1985年日本出版的《千金翼方》。
 
==所获荣誉==
 
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相关人物==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早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药理,兼读经史百字之说,青年时已造诣颇深。学成后曾辞朝廷征召,长期在家隐居行医济人。晚年根据唐代医药文献,搜集民间治疗经验,结合个人行医体会,编著医书。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发达的古代,手抄本广为流传,直到宋代才出版了两书的摘缩本,并传入朝鲜和日本。这两本书开创了疾病分类、症候记述、治疗方法和药剂处方,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极大。
 
孙思邈被人尊为药圣,药王。旧日,每逢农历二月二日,这里有庙会,前来烧香磕头的男女老少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献祭面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脱身,健康长寿。在药王洞内,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石谱上刻有名字的药王庙,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这里取神水。
 
耀县药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诸代建筑近200间,除药王庙,还有静应庙,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长3.9米,相传为孙思邈所植。院东南有一块平地,叫检药场,相传为孙思邈在这里检晒过中药材。药王庙建筑以金、元建筑尤为可观,特别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画两幅,至今基本完好,为国内少见。
 
==参考文献==
720,2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