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甲戏

增加 4 位元組, 4 年前
濒危状态
“大气戏”和武戏逐渐消失,这一消失是“建设性的”破坏,犹如为了建设一座新城市,而破坏了有价值的古建筑一样。
·二、1977—2005年,即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 这一时期的最初阶段,在[[ 文化大革命 ]] ”中被解散的高甲戏剧团重新恢复]] ,此时厌腻了八个现代“样板戏”的观众对久违了的古装戏,犹如久旱逢甘雨.剧团每排演一出新戏,可在城市剧场连演数月,场场观众爆满。这一短暂的繁荣现象只持续了两三年,演员又复卷席到乡村演出。
新时期以来, [[ 福建省 ]] 每两至三年举行一次戏剧会演,高甲戏各县级剧团争相效仿泉州市高甲戏剧团60年代《连升三级》晋京获得好评的做法,大多选择与编演丑戏剧目参赛,而受到戏曲评论界的褒扬。于是,丑脚戏占领了高甲戏的当代舞台,其他类型的剧目无形中受到了排挤,使戏路越走越窄。 若以生物学的新陈代谢现象来比喻艺术品种的更替,那么,近些年来影视、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证实了这一点。
各种视听艺术通过电缆输入千家万户,再加上VCD、DVD等高科技娱乐产品的出现,它们正在夺去高甲戏昔日的观众。如今,高甲戏的草台前,正在呈现七、八十年前梨园戏演出时的惨淡情景:戏台前的观众场,摆着几条长板凳,坐着十来八个的老伯伯和老婆婆,他们以疲倦的眼神看着台上……昔日高甲戏舞台的四周,百米范围内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所幸的是,农村的各种民俗活动依然进行,使这一剧种的生存暂时有所依附,否则,艺人将大量转业。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