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波利尼西亚

增加 32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所属类别 : 岛屿
'''波利尼西亚''',是中[[太平洋]]的岛群。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180°经线以东,南纬30°至北纬30°之间。由一大群超过1,000个以上的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岛屿零星分布,人烟稀疏。数百年前,善于航海的波利尼西亚人经过远洋航行到达这些无人岛屿并在此定居,成为波利尼西亚各岛屿的最初居民,如[[新西兰]]的[[毛利人]]等。波利尼西亚是台风源地之一。
{| class="wikitable"
|-
!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 示例 || 示例 || 示例
|}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称 || 波利尼西亚 || 国际电话区号|| +689 || 国土面积|| 2.7万平方千米  || 英文名称|| Polynesia|-| 主要民族|| 波利尼西亚人 || 主要宗教|| 基督教  || 所属洲|| 大洋洲 || 人口数量|| 142万|-| 首都 || 帕皮提 || 政治体制|| 民主共和制  || 主要语言|| 波利尼西亚语、法语  || 货币|| 太平洋法郎|-| 官方语言|| 波利尼西亚语 || 国歌|| 马赛曲 Ia Ora 'O Tahiti Nui || 时区|| UTC-10  || 人口特征|| 身材高大,深褐色皮肤|-| 主要城市 || 帕皮提 || 国家领袖|| 爱德华·弗里奇 || 国际域名缩写|| .pf || 国家代码|| PYFPYF|-|}
目录
1概述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依据考古证据和比较的语言相同性之判断,专家们认为来自美拉尼西亚的移民大约在3,000~4,000年前定居于波利尼西亚中部。最早从东南亚迁徙而来。后来其中一部分的人群又向更遥远的波利尼西亚地区迁徙。马克萨斯群岛可能早在西元300年就已经有萨摩亚人定居,复活岛则可能早在公元400年就有萨摩亚人从马克萨斯群岛至此定居。夏威夷也同样居住著一些来自马克萨斯的航海者,他们迁入的时间在公元500~1000年之间;来自社会群岛的探险者在几个世纪以后也到达了这里。   社会群岛可能最后来定居于库克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的原始居住地。马克萨斯和社会群岛两者之一则是新西兰岛民(他们在公元1000年前的某个时间开始定居于此)的原始居住地。各种波利尼西亚语言散布地被使用于太平洋上一片广大区域,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这一点可以支持考古学上认为波利尼西亚文化的扩散相对上是很近期的事情的说法。
名族特色图
名族特色图
波利尼西亚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始于18世纪头十年晚期,这种接触彻底地改变了玻里尼西亚人的生活方式。寻找财富与热衷传播基督教的西班牙探险家是最早到达波利尼西亚的欧洲人。[[阿尔瓦罗·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Alvaro de Mendana de Neira)在1595年登陆马克萨斯群岛,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吉洛许(Pedro Fernandez de Quiros)则在1606年发现了土阿莫土群岛与北库克群岛 。葡萄牙人在不久之后也到达这里。[[塔斯曼]](Abel J. Tasman)在1642年发现了新西兰,之后又发现了汤加群岛。英法两国对波利尼西亚的探险始自1767年,当时英国航海家沃利斯(Samuel Wallis)发现了[[塔希提岛]],而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也到达了塔希提岛,他随后又发现萨摩亚群岛。英国海军军官及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在1769和1770年环新西兰的两个主岛航行,绘下海图,并在之后抵达了塔希提岛。科克在1778年登陆了夏威夷群岛,并将它命名为桑威奇(Sandwich)群岛,以表示对海军大臣[[伯桑威奇爵]]的敬意。几乎所有的波利尼西亚岛屿都曾展开对欧洲人的反抗行动,但都为时甚短
葡萄牙人在不久之后也到达这里。[[塔斯曼]](Abel J. Tasman)在1642年发现了新西兰,之后又发现了汤加群岛。英法两国对波利尼西亚的探险始自1767年,当时英国航海家沃利斯(Samuel Wallis)发现了[[塔希提岛]],而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也到达了塔希提岛,他随后又发现萨摩亚群岛。 英国海军军官及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在1769和1770年环新西兰的两个主岛航行,绘下海图,并在之后抵达了塔希提岛。科克在1778年登陆了夏威夷群岛,并将它命名为桑威奇(Sandwich)群岛,以表示对海军大臣[[伯桑威奇爵]]的敬意。几乎所有的波利尼西亚岛屿都曾展开对欧洲人的反抗行动,但都为时甚短。 1898年美国兼并了夏威夷;法国在1880年兼并了马克萨斯和社会群岛;智利在1888年提出它对复活岛的主权;英国在1840年兼并了新西兰,又在1901年兼并了库克群岛;汤加则始终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但从1900年开始受英国的保护)。到19世纪末所有的波利尼西亚岛屿都落入欧洲列强与美国的控制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德国的太平洋利益被战胜国瓜分。   西属萨摩亚在20世纪获得独立(1962);1929年美属萨摩亚成为美国的领地;1959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五十州;1947年新西兰获得独立,成为大英国协的一员;库克群岛政治上依赖于新西兰;马克萨斯群岛、社会群岛及土阿莫土群岛则共同构成了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的海外领地)。
殖民者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尤其是后者)在向波利尼西亚人灌输西方信仰系统与生活方式的同时,成功地铲除了波利尼西亚本土的传统与习俗。大部分传统的生活习惯不是被西方的生活习惯所取代就是与之混合。萨摩亚和汤加是所有的波利尼西亚岛屿中传统文化保存较多的两个地区。在别的地方,西方文化的影响几乎显著地随处可见,尤以消费品最明显。
折叠阶级属性
酋长在古代的波利尼西亚社会里虽然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且无疑是整个群体神圣力量的执著者,但他并没有被视为与众不同。后来这套系统在某些玻里尼西亚社会里(诸如夏威夷、塔希提和汤加)被一种新的秩序所取代。酋长的家族(有时候是以声望和势力来取决的)把自己确立为一个有别于一般人的阶级,而他们的地位也变得世袭罔替。   他们将系谱上溯至一些创造神,而创造神又是马那(mana,一种非凡的与超自然的力量)所从生的神祇。这些社会设有一套严格的禁忌(触犯禁忌的人常被判以死刑)以保护酋长,防范那些血统与地位不同的人接近他。它也是维护酋长权位的宗教性支柱。这些社会中阶级分明,战事频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型的社会中,如果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士想成功地推翻原有的宗教信仰,他首先要能说服酋长改信基督教。由于酋长的权力深植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并且必须透过宗教的禁忌以有效的执行,因此假使社会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酋长对人民的许多掌控也将随之丧失。
折叠信仰
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
宗教和巫术在波利尼西亚的传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波利尼西亚人的神种类繁复,恶神与善神具全。这些神灵的地位与重要性各有不同,有些属于万神殿(这些神曾参与宇宙的创造),有些则是非常地方性的神。各神都有一套专属的祭祀仪式,由不同种类的祭司主祭。宗教仪式包括献祭(有时候会用人来当献祭品)、吟唱、大宴和丰年祭。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的一个关键信仰是人们相信万事万物(不管有生物或无生物)都各自具有一个马那。这种马那是动态的,人会因为不当的行为而减损、削弱乃至于丧失他的马那。   妇女尤其被人视为具有力量(虽然是不洁)的生物,人们相信妇女可以污染某些地带土地或树丛的圣洁,也相信她们可以污染不计其数她们碰到过的没有生命的物体。波利尼西亚人依据马那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社会规则系统,以供保护马那和避免触犯禁忌之用。巫术也同样的流行,有无数跟求爱、战争、复仇、农耕与捕鱼有关的仪式被执行。
折叠社会生活
货币
货币
玻里尼西亚的文化是一个依海洋为生计的文化。但一如其他依海洋为生计的文化,园艺业和树木栽培在此并未受忽视。除了鱼类以外,软体类和甲壳类动物也是食物的主要来源。捕鱼通常是一种群体活动,一队人一起将鱼群(有时候甚至是海豚和鲸鱼)驱向岸边或一起撒网与拉网。海湾和礁湖并非波利尼西亚人捕鱼的唯一地点;玻里尼西亚的渔人也在他们栖息岛屿四周的广大海洋上活动,找寻石斑鱼和鲔鱼群,有时也捕到鲨鱼和美味的鳐鱼。其他的主食与副食一般由果园和栽种的林木提供。   甜马铃薯、芋头、面包果、香蕉、甘蔗和椰子都是波利尼西亚具重要食用价值的农作物,但对所栽种农作物的选择则视特定社会的需求和生长条件而定。以胡椒属作物根部制成的卡瓦酒(kava)不含酒精,是一种成年人喜爱和在典礼中饮用的饮料。
折叠生活习性
居民
居民
木头被用于制造独木舟,它的树液则可供填充船缝之用。面包树(或构树类植物)的内皮在经过浸泡以後,可以捶制成一种称为「塔帕」(tapa)的衣服。某些植物的叶子可供编织席子、衣服、船帆和其他家庭用品。从制品的样式中,可以看出波利尼西亚人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与艺术家。设有舷外浮子的独木舟在岛民生活中扮演著本质性的角色。这种独木舟既便行于浅水的礁湖,也便于架放在礁石上,并易于拖回岸上,它在跟另外一艘独木舟装并在一起时便成为一艘双体独木舟。   无论是单体或双体独木舟通常都装有用席造成的帆。供岛际往来和移民探险之用的双体独木舟体形非常巨大,食水深度达30~45公尺(100~150呎)。这种独木舟的甲板上还设有一间用茅草盖成的船屋。它可载运整个家庭的人、畜和农作物,在海洋上走一段极为遥远的路程。
折叠经济活动
10,5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