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漓江

增加 3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px 10px 20px;">{|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漓江</big> '''|-| [[File:漓江1.jpg| 有框thumb | center | 350px |[http://p3.pstatp.com/origin/2889000225f7e9b094a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431729771244503297/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 漓江中文名称''' ,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旅行社组织的桂林两日游,一般是第一天游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和芦笛岩;第二天起由 漓江 去阳朔。
基本信息中文名 '''别 ''' :六峒河、大溶江、桂
别称六峒河、大溶江、桂江'''发源地''' :兴安县猫儿山东北面的老山界
发源地兴安县猫儿山东北面的老山界'''全长''' :164公里
'''流经地区''' 全长164公里: 兴安、灵川、桂林、阳朔、平乐
'''主要支 经地区''' 兴安、灵川 :龙塘江 桂林 黑洞江 阳朔 黄柏江 平乐川江等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1月):08:40~22:40
'''著名景点''' 主要支流龙塘江 :九马画山 黑洞江 九太山 、黄 柏江、川江等布倒影
'''建议游玩时长''' 开放 :4-5小 旺季(4月~11月):08:40~22:40
著名景点九马画山、九太山、黄布倒影'''适宜游玩季节''' :4月至10月最佳
建议 |}</div>'''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 玩时长4-5 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  适宜 ,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 玩季节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4月至10月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 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旅行社组织的桂林两日游,一般是第一天游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和芦笛岩;第二天起由漓江去阳朔。
==干流概况==
1941~1990年桂林市区平均径流深为1120毫米,年径流量为6.33亿立方米,入境水为38.8亿立方米,共计地表水资源为45.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1.0万立方米。
 [[File:江作青罗带1.jpg||缩略图| |江作青罗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04/d0e80b5915444d4492b24acddacb9f5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18427469_120064989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漓江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兴安]]、[[灵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冲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悬沙为主。含沙量的变化随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较大,桂林水文站断面实测最大值达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时含沙量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4.3万吨。漓江上游河道流经山区,植被繁茂,覆盖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门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组成,泥质甚少,同时在它的河床上有一个又一个的深潭起着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莹的江水,成为广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获“江作青罗带”的美誉。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