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韩念龙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韩念龙'''(1910年3月---2000年6月2日)杰出的[[外交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原常务副部长。贵州[[遵义]]市仁怀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政委,上海警备司令部副政委等职。1949年12月入外交部,历任驻[[巴基斯坦]]、 [[ 瑞典 ]] 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94年10月离休。中共十二、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0年6月2日在 [[ 北京 ]] 逝世,享年90岁。
== 人物简介 ==
韩念龙是 [[ 贵州 ]] 仁怀人,1935年春参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 [[ 江苏 ]] 崇明县工委委员兼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崇启海三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九团政治部主任,南通警卫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副县长,新四军苏浙军区三纵八支队政委、三纵政治部主任;1945年夏至1949年11月,历任华中[[野战军]]八纵队政治部主任、军调部驻淮阴执行小组代表,[[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四纵十师政委、四纵政治部主任、三十三军政委、淞沪警备司令部副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团团长。[2]
韩念龙1949年12月调入外交部,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交生涯,历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1951.8~1956.2)、驻瑞典大使(1956.5~1958.10),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1958.11~1964.4)、外交部副部长(1964.4~1982.4)、党组副书记、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党组书记等职。任副外长期间,主管亚洲地区事务。1974年访问 [[ 日本 ]] ,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中日海运协定。1979年与 [[ 越南 ]] 副外长举行了15轮会谈,就处理两国关系问题提出八项原则建议。同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34届联大。1980年赴日本出席首次中日外交事务当局高级官员定期协商。1981年与 [[ 印度 ]] 高级外交官员举行了中印边界等双边关系会谈。1982年率中国外交官代表团访问 [[ 泰国 ]] 。1983年9月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1994年10月离休。<ref>[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57550/157954/9475503.html 韩念龙 ,人民网 来源:外交部网站 . 2014-02-17]</ref>
2000年6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 人物小传 ==
韩念龙(1910-2000),原名蔡仁元。贵州仁怀中枢街道办事处人,1927年在遵义三中读书期间,深受校长黄齐生的影响,立志追求 [[ 民主革命 ]] 真理,报效祖国。1929年毕业后,因不满贵州军阀周西成不准黔籍学生外出求学的高压政策,怀揣200块大洋,晓行夜宿走路到重庆,然后坐船到 [[ 南京 ]] ,再坐火车去上海,进入了[[广西]]名流马君武在上海创办的中国公学,主攻 [[ 美国 ]] 经济。这与他后来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该校当时名师如林,[[王造时]]、[[周谷城]]、[[罗隆基]],以及客座教授胡适都授过他们的课。1931年"1·28"淞沪战役,日军炸毁中国公学,韩念龙与同学们一道搬迁到法租界上课,完成学业。
"9·18"事变后,韩念龙经常参加学生救亡宣传活动,他曾在田汉创作的《伊通河畔》中扮演配角。他原名蔡仁元,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差不多都知道有个"老蔡",著名戏剧家夏衍在他的长篇回忆录中多次提到"老蔡",足见他当时已很有名声。
2,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