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丁大钧

增加 9,96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丁大钧'''(DingDaJun),男,1923年4月出生,[[安徽]]无为人。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国际著名的[[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专家、[[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 <ref>[http://tech.gmw.cn/scientist/2016-03/24/content_19428191.htm 丁大钧: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科普中国,2016-03-24</ref> 。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奖(1978年),刚度裂缝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82年)和省部级1-3等科技奖共10次,含2002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 生平简介 ==
丁大钧(1923~2010),男,安徽无为人,[[东南大学]]教授,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导,培养博士31名,硕士70多名。曾被江苏省政府聘为1992-1997年省政府参事,1993年退休。9高校名誉教授,[[江苏]]省土建学会顾问,[[美国]]国际高层建筑与都市小区理事会原极限状态设计委员会主席、刚度裂缝控制委员会编辑,印度国际高层结构联合会名誉理事,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等。发表中文论文310篇,外文210多篇,含14语种近151篇刊在22国48种国际学报上,其中28种为国际核心刊物(共刊入83篇),约30篇摘要刊入美国SCI和EI。丁英文能四会,俄文能顺利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章(90年访问前苏联时,对方所赠俄文资料,拟为英译,告以能自译,试译2篇题目成英语,乃罢),德、法、日(1947年日文字改革前日文书很易阅读,之后片假名增多,则较难)则借助字典勉强阅读。对其它外文论文,艇提供英文,由中外同行为翻译。文学上善诗书画,为[[同晖学社]]理事,有《[[耕馀诗词]]》《[[耕馀书画]]》等。
2010年3月24日,中国土木工程专家丁大钧逝世<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3/23/17322.html 中国土木工程专家丁大钧逝世]今日头条,2015-12-15</ref>
== 个人履历 ==
丁大钧毕业于[[安徽大学]]。曾是[[纽约]]科学院会员。现仍担任美高层建筑与都市居住小区[[理事会]]第26专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兼职于国内外近20个学术组织。
 
1993年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退休。
 
198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31名,硕士70多名。完成一系列砼和砌体试验及10批共连续23年长期荷载试验,时间最长6年,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提出的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被1974年国家设计规范(TJ10-74)采纳;合作研究用钢筋砼井管代替铸铁井管,打井深度达830m,建厂生产几遍全国,节约特多;改进砌体局部受压围箍理论,提出与扩散相结合理论,批判国外横配筋砌体三向受压理论,创横筋拉结为竖向裂缝分开的小砖柱免过早失稳而提[[高强度新理论]]并提出新盘旋钢筋,节约钢材一半以上;研究结构机理创"有限基本构件法"(FFMM)计算板壳等结构;提出多种简化计算和近似统一地基模式;1967年在国内首次提出考虑压拉和预应力影响受剪新计算;1967年和1983年在国际上分别首次提出偏心受压构件侧移连续公式和沿保护层裂缝宽度计算;指导研究生完成高层建筑抗震自控体系和其它减震研究,3项经限实用;主持4次国际会议,访问26国和2个地区,被邀担任10余国国际会议顾问和学委会委员30次以上;在国外31所大学、4所国家研究院等讲课40次,国内30多所大学及多个学会和设计院讲课,共计100次近2000小时。出版教材、参考书和专著38本,及一本诗集。在40多种刊物上发表中文论文280多篇;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英文论文总报告和邀请报告60篇,发表10语种外文论文94篇刊在20国36种国际刊物上,其中近70篇刊在24种国际权威刊物上。<ref>[http://book.kongfz.com/15963/225348052/ 样书处理 砌体结构]孔夫子网,2014-05-21</ref>
 
=出版教材=
其中独力编著的《现代混凝土结构学》一书即达160余万字
 
(丁和所指导的研究生研究成果占1/4),《砖石结构》教材印数达29万册。在我国用自己语言编写出版的第一本介绍苏联先进经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即为丁所编著,《砖石结构》亦是这样;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土木工程概论》教材(1989年至2003年已印至第3版)亦系丁编。中文著作中丁执笔的(主编为合作者修改的不计入)1100余万字,中文论文中丁执笔的(为作者修改的不计入)200余万字。合作外文,特别是近数年来发表的,丁署名均在最后,而中、英文俱丁执笔,合作者只提供图片,甚至有一篇因作者人多,丁且未署名,这样做是想将中青年同志推向国际交流第一线<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博学博雅博爱--丁大钧先生纪念册]</ref>
== 个人履历 =研究领域=丁 大钧毕业于教授在结构理论和工程实践上多有建树。[[ 安徽大学]]。曾是File:F8ac6b3a-a67f-4aaf-9204-61d4350e1c48.jpg|缩略图|左|350px|[[纽约]]科学院会员。现仍担任美 https://civil.seu.edu.cn/2016/1007/c1251a171083/page.htm 85岁 层建筑与都市居住小区[[理事会]]第26专业委员会主 龄的范勤老人应邀出 等职。兼职于国内外近20个 术组织。1993年在[[ 金颁奖典礼来自 东南大学]] ]   对混凝 木工程学院退休。198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31名,硕士70多名。完成 和砌体结构进行过 一系列 砼和砌体 试验 及10 研究,仅刚度裂缝试件即超过700个,10 共连续23年 长期荷载试验 从1965年12月起连续坚持23年 时间 长6 长的一批持续6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提出 ,建立了一套较完整 混凝土构件(包括5种截面的RC、PC、轻RC,纤维加强混凝土单向和双向 受弯 构件 ,偏向受拉和受压) 刚度裂缝计算 被1974年 体系,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刚度计算,大部分为有关的我国 国家 设计 规范和规程(TJ10-74) 、(GBJ10-89)、(GB50010-2001)、(GBJ69-84)和(JGJ12-82)等所 纳; 用。 合作 研究 开发并进行了大型试验 用钢筋 混凝土深 井管代替铸铁 管(1969),并提出用焊接接头代替法兰盘接头大大加速了施工进度,并使成 率提高接近100%,建议加置浮力板 使可能 很深的 深度达830m (原铸铁管只达270m),而耐久性大大提高 ,建厂生产几遍全国,节约 金属和资金 特多; 。提出梁高较大时可将受力钢筋沿梁高分布以代替构造上配置的"腰筋",减小梁腹裂缝的开展,钢筋用量较集中配置时的受力钢筋加构造"腰筋"有所减少,经合作进行足尺寸试验(1973-1974),在吊车梁原标准图配筋中采取了集中与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两种方案。1967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受剪中考虑压力和预应力有利影响及拉力不利影响,并考虑剪跨比影响的计算。1967年提出偏心受压构件极限侧移的连续公式,1983年提出沿混凝土保护层的裂缝宽度计算,二者在国际上均属首次。1985年提出了预应力配筋的合理形式,建议将预应力筋位置适当提高而控制对边拉应力不超过(1.2~1.3)混凝土抗拉强度,对边即不致裂缝,这较在对边配置预应力钢筋简化了构造,而对边不裂缝也保证了使用质量,配筋尚可减少约10%。指出规范GBJ10-89在剪扭计算中将根据试验得出的1/4圆计算模式简化为三折线模式求得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而出现超过上下限而不得不取用上下限,建议即按1/4圆不作简化得出带根号的公式,并不复杂而上下限自动满足,等等。根据试验结果, 改进砌体局部受压 围箍理论 ,提出 为围箍 与扩散相结合理论 批判国外 由于三向受压提高 横配筋砌体 三向受压理论 强度 ,创 横筋拉结为竖向裂缝分开的小砖柱免过早失稳 而提[[ 砌体 强度 新理论]]并提出新盘旋钢筋,节约钢材一半以上;研究 。在 结构 创" 论和工程实践上多 限基本 建树。指出现行《砌体结 件法"(FFMM) 设计规范》中墙梁 计算 板壳等 在梁墙交界处变形不连续问题及其它(今国家新的砌体 结构;提出多种简化 算和近似统 规范组拟考虑这 地基模式;1967年在国内首次 问题,故将已发表文章转载刊于《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No.1, 2007, pp.4-5)。 提出 考虑压拉和预应力影响受剪新计算;1967年和1983年在 际上分别首次提出偏心受压构件侧移连续公式 内外规程 沿保护层裂缝宽度计算;指导研究生完成 规范中 高层建筑 抗震自控体系 箱基 其它减震研究,3项经限实 上部框架共同作 的"叠板"法理论上的错误,提出"组合深梁"法,配筋合理,一般可节约钢筋20%以上; "反盆式"沉降方案(后改"调平"沉降方案并列有工程实例)从理论上解决箱基漏水问题。 =获奖表彰=获国家级(含2002年中国工程院第4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省部级2-3等科技奖10多次。 主持4次国际会议 ,访问26国和2个地区 ,被邀担 任10余 任在英、德、波兰等16 召开的 国际会议顾问和学委会委员30次以上; 在国 外31 内40多个大中城市40 所大学 、4 (含港、澳、台12 国家 )、多个学会、设计 研究院等讲 课40 课100多 次, 累计2000小时(往往上下午连续1~4天)。访问29 内30多 ,在33 所大学 及多个 、4所国家研究院、8 学会 和2大建 计院 公司 课,共计100 课45 近2000小时 出版教材、参考  =文化爱好=丁幼年即爱好 专著38 旧诗词,并开始习作。束发后读包世臣书法理论著作,深受其影响,认为必需学篆以知其源,学隶以博其趣,而后临摹爨龙颜碑和龙门20种,继之以瘗鹤铭帖,斯为基 功,然后或颜或柳,乃至创个人风格或流派。始临摹石鼓文和李斯小篆,并以碗水置腕上练腕力 及一本诗集 遵循学习 在40 但解放前为噉饭计,拟学工程,无暇 种刊物 练,根基甚薄。尝以简化字作篆书。爱学习传统中国画。初用铅笔,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始以墨画作礼品赠外国朋友,初将 款译成中文,因各国 音不同,难免失误。80年代中期后,迳在 国画上用毛笔书写外 论文280 ;题诗皆英译相赠,效果颇好。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校史陈列室内存有一幅丁作山水画,丹麦技术大学结构工程系画廊中悬有一帧用丁兰石图制成的金属画。字画印于 篇;在 种书画集。曾出版24页《耕余书画》和16页《父女学艺》册页。出版《耕余诗词》,含旧诗词370余首和国画10余幅,获香港 国际 炎黄文化研究 议论 首届龙 化金奖二等奖;又出版《惜分阴》、续 和再续集,共含诗词逾1000首,其 发表英 《桂枝香·金陵怀古》数首获四川难得书画院第三届"难得杯"诗词特等奖。另出版《耕余书画》、《[[ 史知识讲义]]》。10多次用诗代科技 论文 摘要刊出。获中国文联、[[人民画 告和邀请报告60篇 社]]主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在纽约、旧金山)书法奖并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又书法曾沿2000年世界足球赛路线在汉城、东京、圣保罗展览 发表10语种 获银奖。曾获中国金陵印社主办的建党80周年《海内 》书画大展赛书画金奖。传略刊印于中 论文94篇刊在20国36 名人录、诗人及美术家等辞典30 国际刊物 上, 其中近70篇 另在英、美、印度和香港 在24 印的英文传略6 国际权威刊物上 <ref>[https://teacher.zjut.cc/t1703457/]千栀网</ref>
=孝顺体贴的儿女是最大的财富=
[[File:Global 620BCC61-DF1A-6911-D946-4E8BAF0DF495 src.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civil.seu.edu.cn/2016/1007/c1251a171083/page.htm 丁大钧先生与范勤女士来自东南大学]]]
丁先生多年过着简朴的生活,老人家一直活在自己追求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奋斗贡献事业,觉得很富足,是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先生夫妇的子女个个都很懂事,他们读书的时代,所有的家长会都由母亲参加,对此孩子们毫无怨言,他们都是三好学生,每学期捧回奖状,是让双亲最欣慰的事情。先生虽然工作很忙,特意抽空拍照祝贺作为褒奖。母亲把家里有营养的食物,留点给父亲吃,孩子们善解人意地配合着母亲。那时候,[[范勤]]每天都给先生煮一个鸡蛋或者咸鸭蛋,保证身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有一天,范勤煎了个荷包蛋,正好在高淳插队的二女儿丁惠珍回来探亲,父亲心疼女儿,就把鸡蛋让给她,女儿疼惜父亲又把鸡蛋夹还。彼此推让几番以后,先生发火了扔掉鸡蛋,一家人都流泪了。
从2007年到2010年,丁先生重病期间,6个孩子轮流去医院或家中照顾陪护父亲,从来没有间断过。大儿子丁耀林虽然远在马鞍山,但是也每两周一次搭长途车赶来南京,雷打不动。每到秋冬季节的星期六,不论多忙,二儿子[[丁耀平]]都会回家帮父亲洗澡。每次给父亲洗完澡,年近六旬的儿子都会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看到沐浴后父亲神清气爽的样子,他觉得再累也值得。
为了方便学术交流,学校很早就给丁先生安装了住宅电话。丁老从来不许家人用这部电话。有一次,丁小禾有急事要找母亲,就只好拨了家里的电话。先生接到电话,女儿怕他挂机忙说:“您好!我是您外孙航航的老师,有事要找他外婆,麻烦请接电话”。先生信以为真,赶快招呼老伴接电话别误事。
看到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孩子们总想给老人找点乐子,放松一下。有一天,他们给范勤老人戴上假发和墨镜,让她站在门外假装宾客敲门。先生过来开门,竟然完全没有认出老伴。范勤说:“你好!”,先生连声回应请进让坐,直到孩子们都笑弯了腰,先生才意识到老伴和孩子们“捉弄”了他。
现在,丁大钧先生不在了,儿女们把原先对父亲的那份孝顺延续到母亲身上,加倍地呵护着母亲,范勤老人的晚年生活安逸祥和<ref>[https://civil.seu.edu.cn/2016/1007/c1251a171083/page.htm 这是爱的奉献——记丁大钧先生遗孀范勤女士]东南大学网,2016-10-07</ref>。
== 讣告 ==
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教育家、[[东南大学]]土木学院教授[[丁大钧]],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10年3月24日逝世,享年88岁。
=视频=<center>{{#ev:youku|XMjg0NDQ2NTg4OA|640|inline|土木工程概论丁大钧 |frame}}</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国人]][[Category:科学技术人物]]
5,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