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胥铁路

增加 1,0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唐胥铁路1.jpg|有框|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5/mp19932875_1436097206529_6.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9932875_19525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唐胥铁路 ''', 唐山-胥各庄铁路,在英语文献中常被称为开平煤矿铁路(英语:Kaiping Colliery Tramway),是一条连接开平煤矿和胥各庄的轻便铁路,全长近9公里。这条铁路于1876年被第一次提出,后在1881年5月开始动工,11月通车。唐胥铁路虽然不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注 1] ,但是是第一条中国自行修建运营的、承担运输任务的近代化铁路,被公认为是中国铁路建设的起点;庄的轻便铁路,全长近9公里。这条铁路于1876年被第一次提出,后在1881年5月开始动工,11月通车。唐胥铁路虽然不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但是是第一条中国自行修建运营的、承担运输任务的近代化铁路,被公认为是中国铁路建设的起点;在今日的唐山矿一号井东侧就树立着刻有“中国铁路起点”的石碑<ref>[1http://www.sohu.com/a/215754487_717569 唐胥铁路与吴淞铁路:谁是中国第一条铁路(下) ——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历史地位] , 搜狐网 2018-01-10 12:21 </ref>
==规划和筹备==
==规划和筹备==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最早的铁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兴建的。
  1877 1877 年,为了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筹建开平煤矿。唐廷枢在经过实地勘探,把矿址选定在开平西南的唐山后,即开始考虑煤炭的运输问题。开平煤除矿局自用及就地销售外,主要将煤销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运煤要从陆地先运到芦台,然后再改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这样的运输很麻烦,而且运费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芦台修筑铁路,用火车运煤,既可以减少运输上的麻烦,还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枢认为,真正的困难不在于开采,而在于运输。因此,他上书李鸿章,请求修筑唐山至芦台的铁路;但因资金不足,拟先筑唐山至胥各庄一段。李鸿章同意这一计划,于1879年向清廷奏准,并派英国工程师金达督修。但这时,顽固派借口唐山靠近东陵,铁路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大加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准,第一次筑路尝试就此失败。此后,唐廷枢打算在唐山至芦台间开凿运河,与芦台到天津的蓟运河相接,试图以水运代替陆运,但只开凿了胥各庄至芦台长35公里的一段,后因地势陡峻,无法开河。在这一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直隶总督李鸿章授意唐廷枢再次奏请修建运煤轻便铁路,声明为免于震动东陵,不用机车,而用骡马牵引。李鸿章并为此在清廷中积极斡旋,最后,清政府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允许筑路。于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动工,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工程竣工,这就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当时世界各国轨距各不相同,有宽有窄,以英国的较为适中。1881年底,唐胥铁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后来,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利用矿场的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ref>[http://www.sohu.com/a/215754487_717569 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1881)],铁路博物馆 </ref>
   唐胥铁路虽仅长9.7公里,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行驶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File:唐胥铁路2.jpg|有框|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15/9278ab5b751c4f208e72714f8b9f5f70.jpeg 原图链接][http://history.sohu.com/a/216800554_73258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工程建设==
彼时的中国除了先前英国未经官方允准修建的吴淞铁路之外,尚无其它的参照线路,且吴淞铁路运行不久后即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于是新线的轨距成为了建设时的争议点。在众多提议中,金达坚持采用1435毫米的宽度[注 5][3];此标准不仅有利于进口自英国的设备直接应用在该铁路上,并为日后改建为真正意义上使用铁路机车运输的“铁路”做准备,还奠定了日后中国铁路的轨距标准[2][13]:44。由于当时的中国没有生产钢铁的能力,铺设的轨道大多进口自英国[14][参 5][15]。
彼时的中国除了先前英国未经官方允准修建的吴淞铁路之外,尚无其它的参照线路,且吴淞铁路运行不久后即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于是新线的轨距成为了建设时的争议点。在众多提议中,金达坚持采用1435毫米的宽度;此标准不仅有利于进口自英国的设备直接应用在该铁路上,并为日后改建为真正意义上使用铁路机车运输的“铁路”做准备,还奠定了日后中国铁路的轨距标准<ref>[https://www.sohu.com/a/233435533_259845 中国铁路前世今生],搜狐网 2018-05-30 14:53 </ref>。由于当时的中国没有生产钢铁的能力,铺设的轨道大多进口自英国。 1881年3月,矿务局启动运煤河工程,并于8月完工,引芦台河水入内。工程造价11.5万两白银,河长35公里,占地约6500亩[3] 。从唐山煤井起至胥各庄、长9.7公里的铁路于1881年5月13日动工,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9日竣工,每英里造价约3000英镑[3][16] 。建成时,铁路采用的是30英磅每码(15千克每米)的钢轨。 
===开始施工===
 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历经磨难终于动工兴建。7月1日,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英国人白内特的夫人在唐山钉下了第1枚道钉,11月工程告竣。唐胥铁路全长9.3公里,每米轨重15公斤,共耗银11万两。 由于这段铁路用骡马牵引货车,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2]
1881年开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真正成功并保存下来加以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标准铁路===
 
====唐胥铁路——中国最早的标准轨铁路====
岌岌可危的王朝中,一批先锋人物开始懂得自救,兴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新式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空前增加,清廷洋务派积极筹办新式煤矿来保障煤炭的供应。[3]
===实业家唐廷枢===
 
1877年,中国早期实业家唐廷枢,奉力主洋务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之命,筹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近代采煤技术的煤矿———开平矿务局,改写了中国近千年的土窑采煤史。
当煤河开凿到胥各庄时,凸起的地势使继续开凿无望,李鸿章只好再次上奏,把铁路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一段,与煤河相连接。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允许修建唐胥铁路。
1881年6月9日,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一线的唐胥铁路开始铺轨,采用1.435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这条铁路是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9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竣工,开始试运行。11月8日正式通车。1886年,成立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李鸿章等巡视并主持通车仪式。路方特备花车一辆供来宾乘用。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唐胥铁路,及由唐胥铁路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的唐芦(台)、唐津(天津)铁路、唐古(冶)、唐滦(滦县)铁路以至最后形成的京山铁路,至今已走过了120个春秋 <ref>[https://www.sohu.com/a/233435533_259845 李鸿章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130年后还在正常使用],百度网,2018-07-2506:28 </ref> 。 
==龙号机车==
 
===命运多舛===
[[File:唐胥铁路3.jpg|缩略图|右|[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09-03/1_1-1-21-295_2003090323462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3-09-03/23461670720.shtml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外国技师===
 当时的开平矿务局英籍总工程师薄内之妻仿照斯蒂芬森1829年设计的著名机车“火箭”号为之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参与制造的中国工匠并不太喜欢这个名字,他们希望这辆由他们打造的机车能带有中国的味道,便在车头两侧各镶嵌了一条金属刻制的龙,又给它起了个极富东方色彩的名字“龙号机车” <ref>[https://weibo.com/p/1001603869899695995427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新浪微博,2015年7月29日 11:10  </ref>
在人们的簇拥中,“龙号机车”一声长鸣,拉响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声汽笛,划破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沉寂。“龙号机车”行驶了几个星期,起初并没有引来什么麻烦。但 不久便被清廷命令停驶,一停就是几个星期。原来消息终于传到了北京,“都中言官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奉旨查办,旋被勒令禁驶”。
===源远流长===
 
伴随着“龙号机车”拉响汽笛在唐胥铁路上奔向远方,唐山机务段依傍而生。如今的唐山机务段,再也触摸不到任何属于历史的尘封。找到120年前唐胥铁路的一条枕木,一个铆钉都只能是一种奢望。而眼前纵贯南北的数排铁道上,每一根钢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簇新的电气机车在铁道上风驰电掣,规范化操作的现代化铁路运营让人很难想象曾经那吐着白烟的“龙号机车”是怎样在只有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上奔跑的,但是“龙号”已经融化在每个职工心中,成就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车站历史==
 
===胥各庄站===
 天津至山海关之间的铁路线上,有个不起眼的小站——— 每当我来到这里,就会勾起许多思绪。
清朝末年,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煤矿(开滦煤矿的前身),并于1881年修通唐山一号煤井至胥各庄约10公里长的铁路,史称唐胥运煤铁路。次年,唐山站建成,铁路才开始兼营客运。因此,胥各庄站享有我国运营历史最长的火车站之美誉,至今已有127岁的高龄了。
===相邻两站===
 
当初,胥各庄站与煤河(运煤的人工运河)码头相连,唐山原煤在该站倒装船只后,再经水路运至天津等地,故胥各庄站也是我国最早的铁路、水路货运中转站。1883年,唐山产煤达75000多吨,国产原煤已取代进口煤炭,占领了天津市场。小小的火车站,每日车船如梭,为世人瞩目。1884年6月27日的《捷报》刊文赞道:“满载的煤船向天津进发……胥各庄,是目前中国最有趣的地点之一。”
===地震影响===
 
1976年,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胥各庄就处于震中的丰南县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胥各庄站是我国铁路遭受地震最强的一个小站。当时,整个车站瞬间变成废墟,线路、信号、通信、电力设备全部瘫痪。然而,小站是摧不垮的。10天之后,震后第一列火车从这里进站、发出,一展小站战天斗地的风采。
1996年,全路千余座小站停办客运业务,胥各庄站也位列其中。此时的胥各庄站仍在使用震后临建站房(见图),已使用了20年之久。它那起脊式全木结构的造型,格外古朴坚固,成为铁路地震临时建筑中的一个典范。
历史的轮回是如此巧合。如今的胥各庄站又回到了建站之初———一个小小的货运站。然而它是中国铁路史上冠有众多“之最”的小站,一个久远、神奇、隽美的小站 
===铁路建成===
 
唐胥铁路的建成,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纷争中,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伸向了远方。只有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结束了中国没有铁路的历史,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运营==
在李鸿章和醇亲王奕𫍽表态支持后[参 6],金达自制的“龙号”机车于唐胥铁路投入使用[9][13]:44。随着线路上的机车越来越多,铁路公司开始为每台机车分配编号,其中最早制造的“龙号”机车铭牌上刻着“No.1”的字样[18]。
在李鸿章和醇亲王奕表态支持后,金达自制的“龙号”机车于唐胥铁路投入使用。随着线路上的机车越来越多,铁路公司开始为每台机车分配编号,其中最早制造的“龙号”机车铭牌上刻着“No.1”的字样。 1882年4月,“龙号”机车把第一批煤炭从唐山矿运到了胥各庄。同年,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进口了三辆机车,其中两辆0-6-0型蒸汽机车在10月到货[19][18] ,另外一辆为0-2-0型;后者由英国苏格兰机车厂制造,被编为“0号”,价格为2.48万大洋[20][21][22][23]
1882年,开平矿务局为扩展客运业务,从唐胥铁路上向东建造了一条约0.9公里长的线路,并建起了老唐山火车站。1883年1月,开平矿务局已拥有头等客车1节,二等和三等客车3节,每日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往返6个来回;客运服务的收益已能承担唐胥铁路运营的开支。[3]在1886年4月,铁路延长至芦台后,唐芦铁路继续保持盈利[参 7][24]。
从1881年建成起,唐胥铁路就由开平矿务局管理,当时并没有专门负责铁路运输的机构[25]:444。1886年7月,开平矿务局向李鸿章致信《请展筑铁路禀》,申请开办开平铁路公司[参 8][24];在李批准后,公司成立,实行官督商办,共招股2500股,共计白银25万两,伍廷芳被任命为总经理[26],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会办吴炽昌先后担任开平铁路公司经理[24]。公司成立后便出资10万两白银购买了唐山机车厂和唐胥铁路的所有权[27]。自此唐胥铁路脱离矿务局管理,开始单独经营 <ref>[3http://m.sohu.com/a/344753220_100028727 历史上的今天——1877年10月3日,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搜狐网 </ref>。
==后续发展==
 
随着开平煤矿产量逐渐增加,军队和民用船舰的煤炭需求也逐步扩大,运河的不稳定,以及水路-铁路的换装成为了煤矿外运的瓶颈[25];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结束后,改革派试图说服清廷通过建设铁路以巩固海防。基于上述理由,开平矿务局和金达都曾致信李鸿章[25],要求铁路继续向西南修建至芦台[28]。由于新建路段附近皆为荒地,而且已在开凿运河时被矿务局购买,李很快就批准“试办”[25]。1886年,唐胥铁路开始向芦台修建[13]:44;次年4月,向芦台的延长线投入运营,铁路改名为唐芦铁路[29][30]。
==轶闻==
 
不少媒体和学者都认为,唐胥铁路一开始决定使用骡马作为动力,是因为受到清廷的反对[32]。根据多方的资料记载,清廷并未反对铁路的修建,也从未禁止机车的使用,甚至还曾乘坐列车前往清西陵祭祖;唐胥铁路计划使用骡马作为动力,是因为李鸿章计划将基隆煤矿的运营模式,包括马拉火车,应用在即将产煤的开平煤矿上
 
==参考文献==
717,1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