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增加 2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B60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jpg|有框|右|[http://www.twwtn.com/Upload/14/5/27113029132.jpg 原图链接][http://www.twwtn.com/worldToday_760.htm 来自 科技世界网 的图片]]]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 ,即 [[ 三峡水电站 ]] ,又称 [[ 三峡工程 ]] [[ 三峡大坝 ]] ,是中国 [[ 长江 ]] 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 [[ 重庆市 ]] [[ 湖北省 ]][[ 宜昌市 ]] 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 [[ 三峡 ]][[ 西陵峡 ]] 内的宜昌市 [[ 夷陵区 ]][[ 三斗坪 ]] ,并和其下游不远的 [[ 葛洲坝水电站 ]] 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计热电发电效率后燃烧标煤0.319亿吨的发电量,年直接减排二氧化碳0.858亿吨。而它在发电、防洪及航运方面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附带引起的移民、环境等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繁杂的各种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ref>[http://news.bjx.com.cn/html/20180522/899588.shtml 涨知识!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视频],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2018-05-22</ref>。
机组设备主要由 [[ 德国 ]][[ 伏伊特(VOITH)公司 ]] [[ 美国 ]][[ 通用电气(GE)公司 ]] [[ 德国 ]][[ 西门子(SIEMENS)公司 ]] 组成 的VGS 的[[VGS 联营体 ]] [[ 法国 ]][[ 阿尔斯通(ALSTOM)公司 ]] [[ 士ABB 士]][[ABB 公司 ]] 组成 的ALSTOM 的[[ALSTOM 联营体 ]] 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 [[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 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 三峡水电站 ]] 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ref>[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07/4905945.shtml 审计署公布长江三峡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 ,中国新闻网,2013-06-07</ref>。
中文名三峡水电站 外文名Three Gorges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别 称三峡工程 地理位置湖北宜昌夷陵区三斗坪镇 正式开工1994年12月14日 全面竣工2006年5月20日 主要功能防洪、发电和航运 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 投产日期2012年7月4日 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 最大下泄流量10万立方米/秒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输电线路9194公里 直流换流1800万千瓦 交流变电2275万 动态投资2485.37亿元人民币 供电范围江苏、广东、上海等10省市
==历史==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孙中山《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4][5]。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6],但后因国共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当时水利领域内支持工程上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对方黄万里、李锐等人,争论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认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坝。李锐等人则认为三峡工程太复杂,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这么大的工程会排挤掉其他计划外,因为淤泥等问题,建大坝也不一定就能一劳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剧升等问题,因此应该考虑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7]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葛洲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 水电站位于湖北省 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孙中山]]《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 宜昌 市区,1971年开工 以上 入峡行”的这一段 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 计、边 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 准备 、边施工” 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 但不久后就因为施工质量实在不合格而停 并邀请该局总 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 萨凡奇 多次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 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 后, 于1974年复工,1981年实现长 写出了《扬子 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电站 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 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 三峡工程可行 装19台12.5万千瓦和2台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排开展前期工作 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但后因国共内战 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发电厂 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 政府重新将重点放到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方向 由于长江 游频发洪水 并决心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 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 发展 安全 因此 三峡工程 于是 再次 上议事日程。1983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3 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 水利 电力部提交了工程 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 行性研究报告 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 并着手进行前期 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 准备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但是 ”又作“更立西江石壁 在1985年的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 截断巫山云雨 以周培源、李锐等为首 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 许多全国政协委员 词句 表示 了强烈反对。于是,从1986年到1988年 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并指定由 国务院 又召集张光斗、陆佑楣等412位专业人士 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 分十四个专题对 开始了 三峡工程 进行全面重新 的勘探、设计、 论证 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 当时水利领域内支持工程上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对方[[黄万里]]、[[李锐]]等人,争 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认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坝。李锐等人则 认为 三峡工程太复杂,除了 技术 方面可行 上的困难 经济方面合理 这么大的工程会排挤掉其他计划外,因为淤泥等问题 大坝也 建好 一定就能一劳永逸。此外 早建比晚建更为 利”。1989年 移民、水位剧升等问题 表明反对建设意见 因此应该考虑其他替代 书《长江 可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长江 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 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 三峡工程 论争》出版 但是在同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中 “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 本书 作为三峡水电站 作者戴晴被逮捕,该书被禁 实验工程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1971年开工,“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但不久后就因为施工质量实在不合格而停工。在多次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后,于1974年复工,1981年实现长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共安装19台12.5万千瓦和2台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发电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府重新将重点放到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方向上来,并决心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83年水利电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着手进行前期准备。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在1985年的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以[[周培源]]、[[李锐]]等为首的许多全国政协委员表示了强烈反对。于是,从1986年到1988年,国务院又召集[[张光斗]]、[[陆佑楣]]等412位专业人士,分十四个专题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重新论证。结论认为技术方面可行、经济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1989年,表明反对建设意见的书《长江,长江, 三峡工程论争》出版,但是在同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中,本书的作者[[戴晴]]被逮捕,该书被禁。  1992年3月,总理 [[ 李鹏 ]] 等国务院领导将工程议案提交给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这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历史上继1955年 [[ 三门峡水电站 ]] 之后第二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工程建设议案。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动工==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