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胥铁路

移除 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龙号机车==
 
[[File:唐胥铁路3.jpg|缩略图|右|[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09-03/1_1-1-21-295_2003090323462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3-09-03/23461670720.shtml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命运多舛===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铁路这等新鲜事物,懵懂中夹杂着些许偏见,机车也跟着有了一些新的称谓诸如火轮车、火轮还有轮车。1881年6月9日,“龙号机车”也是中国制造出的第一辆蒸气机车喷气运行了。
然而,由于清廷在谕旨中明文规定,不准在铁路上使用蒸汽机,以免大声呼叫。于是便出现了运输工人用驴、马拉着煤车在铁道上滑行的可笑之举。不久之后,胥各庄铁路修理厂的技术人员自己动手设计,利用废弃锅炉大胆进行改造,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为堵住顽固派之嘴,工人们在机车头上刻了一条龙,称之为“龙号”机车。这台蒸汽机的引力仅有100多吨,体形也不大,全长只有5.73米,每小时只能行驶5公里,并不比驴马车快多少,但它宣告了铁路和火车这件新生事物在中国大地上的出现。
从1881年建成起,唐胥铁路就由开平矿务局管理,当时并没有专门负责铁路运输的机构。1886年7月,开平矿务局向[[李鸿章]]致信《请展筑铁路禀》,申请开办开平铁路公司 ;在李批准后,公司成立,实行官督商办,共招股2500股,共计白银25万两,[[伍廷芳]]被任命为总经理,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会办[[吴炽昌]]先后担任开平铁路公司经理。公司成立后便出资10万两白银购买了唐山机车厂和唐胥铁路的所有权。自此唐胥铁路脱离矿务局管理,开始单独经营<ref>[http://m.sohu.com/a/344753220_100028727 历史上的今天——1877年10月3日,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搜狐网 </ref>。
 
==后续发展==
随着开平煤矿产量逐渐增加,军队和民用船舰的煤炭需求也逐步扩大,运河的不稳定,以及水路-铁路的换装成为了煤矿外运的瓶颈;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结束后,改革派试图说服清廷通过建设铁路以巩固海防。基于上述理由,开平矿务局和金达都曾致信李鸿章,要求铁路继续向西南修建至芦台。由于新建路段附近皆为荒地,而且已在开凿运河时被矿务局购买,李很快就批准“试办”。1886年,唐胥铁路开始向芦台修建;次年4月,向芦台的延长线投入运营,铁路改名为[[唐芦铁路]]。
[[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海军衙门总理[[醇亲王]]奕 𫍽 奏准把唐胥铁路向东再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开平运煤铁路公司]]改名为[[中国铁路公司]],仍由伍廷芳、[[吴炽昌]]主持,[[克劳德·金达]]为技师。在李鸿章和金达的指导下,线路建设进展迅速。1888年10月3日线路通车至天津:改称唐津([[天津]])铁路。李鸿章主持通车仪式。清廷于1888年12月批准了延长线路至距离[[北京]]以东13英里的通州的计划,但该段受到故宫大火的影响并未实际建筑。尽管之后[[张之洞]]曾提出修建天津往[[卢沟桥]]、连接[[京汉铁路]]支线的提议,但最初并未被朝廷接受。1880年后,清廷开始将铁路建设重点转往关外方向,以应对[[俄国]]和[[日本]]潜在的威胁。至山海关的铁路最终于1894年建成,并更名为[[津榆铁路]],并在1897年与津芦铁路合并为关内外铁路。
1930年后,唐胥铁路成为京山铁路一部分。1994年因京山线压煤改线而成为现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