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武汉长江大桥

增加 139 位元組, 4 年前
勘察设计
==勘察设计==
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前身),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彭敏]]任局长兼党委第一副书记,[[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汪菊潜]]任总工程师。同年7月至9月,[[铁道部]]派出代表团携带武汉长江大桥全部设计图纸资料赴苏联首都[[莫斯科]],请求苏方协助进行技术鉴定,苏方为此派出由25名桥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研究,鉴定会的改进建议包括稍微调整[[汉阳岸]]的桥址、同意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等,且鉴于桁架梁结构的[[丹东]][[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战争中被炸毁时梁部坠落,故处于战备考虑建议长江大桥桥梁形式改为三孔一联等跨连续粱。1954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203次会议听取了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报告,并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决定采纳苏联的鉴定意见、批准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正式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同时批准了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8月底公路通车的竣工期限 <ref>[https://www.sohu.com/a/137816139_726512 第一任铁道部长与武汉长江大桥解不开的情缘] ,搜狐网,2017-05-02</ref>
1954年,国务院批准了铁道部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的请求。1954年7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КонстантинСергеевичСилин)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来华进行技术援助。西林是苏联著名桥梁专家,曾于1948年至1949年间两次赴中国,协助修复[[东北]]地区铁路和[[松花江大桥]],并参加过[[成渝]]、[[天兰]]、[[兰新铁路]]的桥梁建设。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