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借刀杀人

增加 5,4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借刀杀人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80%9F%E5%88%80%E6%9D%80%E4%BA%BA/7810613/0/2e2eb9389b504fc2401663e0efdde71191ef6d8e?fr=lemma&ct=single#aid=0&pic=2e2eb9389b504fc2401663e0efdde71191ef6d8e 原图链接]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ref>[http://news.163.com/10/0525/17/67I1EDNL000146BC.html 古代军事书籍中的“三十六计”具体指哪些? .网易新闻.10/0525[引用日期2017-07-18]]</ref>
==简介==
三十六计里的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作品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5d3442f215.aspx 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三计)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2-11-23]]</ref>
==原典==
译文
在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引诱盟友去消灭敌人,自己就不用出力(以此来保存实力),这是按照《损》卦推演出来的。<ref>[http://publish.dbw.cn/system/2006/05/17/050393918.shtml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读书网.2006-05-17[引用日期2017-07-18]]</ref>
[[File:借刀杀人3.jpg|缩略图|[http://p.baidu.com/static/pi-special/servicing.html 原图链接]借刀杀人]]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
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ref>[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af19538c63cd820792eb5f7&lemmaId=7810613&fromLemmaModule=pcBottom “借刀杀人”的三种境界:凤姐败好感,宜修失圣心,甄嬛当太后] 原创|发布:2019-05-20 13:20:52 更新...</ref>
==视频1==
==视频2==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m0512e0j1o1 |640|380|qq}}
</center>
 
==“借刀杀人”的三种境界:凤姐败好感,宜修失圣心,甄嬛当太后==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意思是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的力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刀杀人看似容易,实则错综复杂,一个不慎,轻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重则身家不保葬送前程。
 
古装戏中常常会出现“借刀杀人”这个计谋,后宫一群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心思深沉,利用明枪暗箭借刀杀人。她们有的是为了地位和宠爱,主动设计陷害他人;有的是被逼无奈开始反抗,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借刀杀人”的计谋中往往会涉及到三个方面:持“刀”之人、被“杀”之人以及“刀”。
 
第一种境界:持“刀”之人在暗,被“杀”之人和“刀”在明
 
第一种境界很毒,但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持“刀”之人只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实在不是英雄好汉所为。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和[[尤二姐]]有私情,因惧内不敢带回家中,所以养做外室。但是纸始终包不住火,这事还是被凤姐知道了。凤姐对贾琏说,“夫君不用躲着藏着,男子汉三妻四妾很正常”,一番巧舌如簧哄的贾琏信以为真。在凤姐做主下,尤二姐被接到大观园中,安置在了凤姐的眼皮底下,随后,凤姐出招了。
 
贾琏此前已有了一个小妾——也就是原来的丫鬟[[秋桐]],她就是凤姐的“刀”。凤姐三天两头在秋桐面前挑拨,一会儿说尤二姐抢了秋桐的宠爱,一会儿又说自己在尤二姐那儿受了委屈。
 
秋桐此人没脑子的很,果然轻易上了钩,三天两头跑到尤二姐面前讥讽辱骂,最后把尤二姐逼得没了活路,吞金自杀,事发后凤姐痛哭流涕装好人,心思之歹毒可见一斑!
 
其实凤姐初登场时因为性格豪爽吸足了眼球,又因情商高会说话极受读者喜爱。可逼死尤二姐一事让很多读者对凤姐粉转黑,凤姐自己也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第二种境界:持“刀”之人和被“杀”之人在暗,“刀”在明
 
第二种情况好比对弈,“刀”就像棋子,博弈的双方没有在明面上过招。古装剧《[[甄嬛传]]》几乎算是古装类电视剧宫斗的巅峰,其中对“借刀杀人”的应用可谓是达到了巅峰。
 
《甄嬛传》中的祺贵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胸大无脑。作为宜修的“刀”,[[祺贵人]]很能作妖,只要甄嬛和雍正独处,她保准状况百出,让宫女找皇上来看她,俗称“截胡”。而且祺贵人曾设计害甄嬛,在甄嬛回宫的必经之路上放了鹅卵石,轿夫脚滑后怀孕的甄嬛受惊。
{{#iDisplay:qq.com/x/page/m0512e0j1o1 |640|380|qq}}甄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觉察到“刀”的所在后并没有急于下手除去,而是利用祺贵人完成了反击皇后、讨好太后、笼络人心的一系列操作,不愧是宫斗冠军! 祺贵人的下场很惨,失宠后被皇后放弃,皇上厌弃之后被太监在雨中乱棍打死,丢在了乱葬岗。 皇后和甄嬛都用了借刀杀人,但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关系,主动伤人的皇后失了圣心,还免不了被观众说一句心肠歹毒,而正当防卫的甄嬛得了恩宠,还要被赞一句智慧过人。 第三种境界:持“刀”之人、被“杀”之人以及“刀”皆在明 第三种境界是“借刀杀人”一计中的最高境界,三方皆在明处,高手过招,互相制衡,精彩纷呈! 还是以宫斗大剧《甄嬛传》为例,后期甄嬛设计顺利回宫,[[甄嬛]]、[[宜修]]、[[安陵容]]三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宜修利用安陵容陷害甄嬛,甄嬛也利用安陵容制衡宜修,而安陵容一边跟着宜修陷害甄嬛,一边又不时给甄嬛透漏一些宜修这边的核心信息,比如那句著名的“皇后杀了皇后”,双面间谍安陵容实力演绎了“刀”的生存之道。 中国人常说的阴谋和阳谋,“借刀杀人”的前两种境界是阴谋,第三种则是阳谋。阴谋阳谋虽然都是计谋,但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阴谋即真实意图和表面意图不一致,比如美人计,阳谋却是真实意图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比如杀鸡给猴看。 甄嬛、宜修、安陵容的真实目的三方都互相知晓,比的只是谁的手段更高明而已,这是“借刀杀人”的最高境界。 但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实则都时计谋,滥用计谋一时得用,慎用计谋一世得长!
==参考文献==
129,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