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019
次編輯
變更
灵渠
,無編輯摘要
[[File:灵渠01.jpg|有框|右|灵渠[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2/4362aba7677f4ba18fda6e5dea3da43c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50892512_734626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灵渠''':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湘桂运河]]、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修建灵渠在当时是为了给秦军平定岭南提供后勤保障,此后就成为古代湖广连接岭南的重要水上枢纽,为促进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
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876764765528675&wfr=spider&for=pc 广西千年古灵渠启动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人民日报 2018-04-2713:44</ref> 。
中文名 灵渠
==简介==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显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 <ref>[https://weibo.com/p/2304184c455bec0102w0e4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新浪微博 2016年1月20日 22:20 </ref> 。
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灵渠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现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是湘漓二水的牵手工程。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它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拴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
灵渠曾有36陡门,其作用是调节水位,便于航行。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人们称为“船闸之祖”。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徒门: 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则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 后人为纪念四位在灵渠修建和维修过程中的杰出先贤而设[[四贤祠]]。这四位先贤是[[史禄]]、[[马援]]、[[李渤]]和[[鱼孟威]]。史禄当年受始皇派遣来到岭南,率十万之众,斩山通道,四经寒暑凿渠成功,成为灵渠的开创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规模疏通渠道,加大航运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鱼孟威在前代基础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闸,完善了灵渠的通航设施。元代[[黄裳]]《灵济庙记》述:兴安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使李渤为铧堤以固渠,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
位居广场中央的景物除了石壶以外,还有由100个龙字组成的“百龙路”,展示了“龙”从象形文字向[[篆书 ]]、[[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历史。分开来看,“百龙路”的每一条龙,形态生动,个性鲜明;合起来看,“百龙路”的群龙,动感极强,气势非凡。
凿筑秦时流惠远,今来览渡尽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