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剧旦角

增加 8,85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京剧旦角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AC%E5%89%A7%E6%97%A6%E8%A7%92/2553589/0/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fr=lemma&ct=s…”
[[File:京剧旦角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AC%E5%89%A7%E6%97%A6%E8%A7%92/2553589/0/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fr=lemma&ct=single#aid=0&pic=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 原图链接]京剧旦角]]

'''京剧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

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角色分类==

正旦

①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File:京剧旦角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AC%E5%89%A7%E6%97%A6%E8%A7%92/2553589/0/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fr=lemma&ct=single#aid=0&pic=c8ab0bce309beb0fb600c8db 原图链接]京剧旦角]]

花旦

②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刀马旦

③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File:京剧旦角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AC%E5%89%A7%E6%97%A6%E8%A7%92/2553589/0/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fr=lemma&ct=single#aid=0&pic=f6428f8f7ca036cc513d92a0 原图链接]京剧旦角]]

武旦

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花衫

⑤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

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老旦

⑥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File:京剧旦角4.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4%BA%AC%E5%89%A7%E6%97%A6%E8%A7%92/2553589/0/3812b31bb051f819b814f5a9d0b44aed2e73e724?fr=lemma&ct=single#aid=0&pic=476217f77a03a614720eecad 原图链接]京剧旦角]]
==名家介绍==

===胡喜禄===

'''胡喜禄''',生于1827年,卒于1890年,他是同[[程长庚]]、[[余三胜]]同时代的著名青衣演员,他的发音用了很多的鄂音,大胆地起用鄂音来取代徽音,所以唱腔就比较柔婉,字眼上就更加清晰。他在演出里面也进行了许多革新。比如说现在的传统剧目《[[玉堂春]]》,大部分都是胡喜禄那个时代创制的,今天的还延续下来。

===梅巧玲===

'''梅巧玲'''是梅兰芳的祖父,他生于1842年,卒于1882年。梅巧玲主工花旦,也兼演青衣。他的扮相非常地富丽堂皇,所以当时有“胖巧玲”之称。他的拿手戏如《[[盘丝洞]]》,《[[梅玉配]]》,都是脍炙人口的。梅巧玲先生也是京剧旦角改革的先驱者,一是他大胆地编演了很多新戏,特别是擅长演旗装戏,如《[[雁门关]]》的[[萧太后]]和《[[四郎探母]]》的萧太后。他的旗装戏在当时来说打破了青衣和花旦的界限,所以他在身段、神气、台步、表演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的革新。

===时小福===

'''时小福''',生于1849年,卒于1900年。他私淑胡喜禄的演出风格。但是他唱腔比较遵从徽音,比较刚直。他演的人物,大部分也是节妇烈女。比如《[[三娘教子]]》,《四郎探母》里的四夫人这一类人物。他的风格与他演的人物是相一致的。所以他是我们青衣先辈里刚直派的代表。

时小福的弟子叫[[吴菱仙]],吴菱仙的弟子是[[梅兰芳]]。时小福、吴菱仙、梅兰芳这是一脉相承的。

===余紫云===

'''余紫云'''是[[余三胜]]之子,[[余叔岩]]之父。(1855~1899),他是梅巧玲的弟子,既演花旦,也兼演青衣。花旦私淑梅巧玲,青衣私淑胡喜禄。余紫云的表演风格上对于后来的[[王瑶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剧目既有青衣也有花旦戏,比如《[[宇宙锋]]》、《[[游龙戏凤]]》、《御碑亭》、《玉堂春》、《虹霓关》等。

他不仅基本功扎实,技艺精湛,而且能戏多、戏路宽,文武昆乱不挡,尤精跷工。他演二本《虹霓关》之丫环,在“献盘”一场,托盘疾走圆场,犹如杨柳春风,婆婆生姿,极优美。

据《梨园旧话》载他“嗓音柔脆、玉润珠圆,其唱工固臻妙境,至不专属青衫之剧,如《戏风》之李凤姐,《虹霓关》之丫环,姿态横生,维妙维肖”。更为重要的是余紫云继承了乃师梅巧玲揉花衫、青衣于一炉的优良创造,对京剧旦角表演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据《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载:“时小福之青衣以典雅胜,田桐秋之花旦以流利著,然紫云兼此二人之长,实为今日王瑶卿、梅兰芳之先驱者。”紫云兼工琵琶,演《昭君出塞》一剧时,自弹自唱,琵琶铿锵,珠喉宛转,清晰动人,世人称为一绝。

===田际云===

'''田际云'''(1864~1925),中国[[河北梆子]]演员,工花旦。艺名响九霄。原籍河北高阳。12岁入[[涿县]]双顺科班学花旦兼小生,15岁时便崭露头角,演出活动遍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曾自建科班,培养出许多名角。于清末被选入踦平署外学。

===田桂凤===

'''田桂凤''',生于1867年卒于1931年。他的表演以细腻,口齿伶俐见长,尤其擅长京白。他是著名花旦[[筱翠花]]的老师。从田桂凤的表演风格来看,他以风流泼辣见长,而另一位花旦梅巧玲是以妖艳妩媚突出。所以两个花旦演员的风格是不相同的,他的代表剧目有《[[拾玉镯]]》、《战宛城》、《翠屏山》、《乌龙院》等等。

===陈德霖===

'''陈德霖''',[[同治]]元年生人,清末民初青衣泰斗,其主要特色在于继承老派青衣演唱的传统,偏于阳刚一路,而在唱法上较前人略有变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称“陈派”。人称“老夫子”。初在四喜班,后入三庆班学戏。

成名后倒仓极苦,经多年苦练,至光绪八、九年时,嗓音更胜从前,至老不衰。嗓音刚劲嘹亮,脑后音纯正,唱法属阳刚一路,满宫满调,年逾六旬时仍娇脆如少女,调门也丝毫不降,还是标准的正工调,直到1930年7月13日为弟子[[黄桂秋]]助演《[[大登殿]]》之代战公主偶感伤寒于7月27日病故,在嗓音艺术青春之长久方面,比后来的各旦角流派创始人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戏曲人物]] [[Category:中国人]]
133,7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