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祛暑之劑

增加 7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清暑益氣'''
(湯,東垣)參草耆,當歸香味青陳皮。曲柏葛根蒼白朮,升麻澤瀉棗薑隨。〔人參、黃耆、甘草(炙)、當歸(酒洗)、麥冬、五味、青皮(麩炒)、陳皮(留白)、神麯(炒)、黃柏(酒炒)、葛根、蒼朮、白朮(土炒)、升麻、澤瀉,加薑、棗煎。熱傷氣,參、耆補氣斂汗;濕傷脾,二朮燥濕強脾。火旺則金病而水衰,故用麥、味保肺生津,黃柏瀉火滋水,青皮理氣而破滯,當歸養血而和陰,曲、草和中而消食,升、葛以升清,澤瀉以降濁也。〕
'''縮脾飲'''
用清暑氣,砂仁草果烏梅暨。甘草葛根扁豆加,吐瀉煩渴溫脾胃。(砂仁、草果(煨)、烏梅、甘草(炙)各四兩,扁豆(炒研)、葛根各二兩。暑必兼溫,而濕屬脾土,故用砂仁、草果利氣溫脾,扁豆解暑滲濕,葛根升陽生津,甘草補土和中,烏梅清熱止渴。)古人治暑多用溫,(如香薷飲、大順散之類。)暑為陰證此所謂。(潔古曰:中熱為陽證,為有餘;中暑為陰證,為不足。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大順(散)杏仁薑桂甘,散寒燥濕斯為貴。(先將甘草、白砂仁,次入乾薑、杏仁(炒),合肉桂為末,每服一錢。吳鶴皋曰:此非治暑,乃治暑月飲冷受傷之脾胃耳。)
1,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