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少椿

增加 337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1901年10月16日1901年刘少椿生于 [[ 陕西省 ]][[ 富平县 ]][[ 北陵堡 ]] 的一个盐商家庭。十五岁时随其父至 [[ 江西 ]][[ 南昌 ]] [[ 食盐 ]] 生意,其时经常来往于 [[ 江西 ]][[ 南昌 ]] [[ 江苏 ]][[ 扬州 ]] 两地。1915年,刘家定居 [[ 扬州 ]] ,开" [[ 裕隆泉盐号]]"谋生。<br><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刘少椿拜 [[ 广陵琴派 ]] 第九代传人 [[ 孙绍陶 ]] 为师学习 [[ 古琴 ]] ,开始了他的 [[ 古琴 ]] 艺术生涯。后来,他又邀请 [[ 孙绍陶 ]] 到自己家中担任家庭教师,为自己的儿女补习古文,自己则继续从师学琴,为时约三年之久。除认真钻研 [[ 古琴 ]] 艺术外,刘少椿还爱好 [[ 昆曲 ]] ,其他如 [[ 书法 ]] [[ 绘画 ]] [[ 竹雕 ]] [[ 武术 ]] 等等,他无不潜心钻研。拳友 [[ 刘襄谷 ]] ,画友 [[ 吴笠仙 ]] [[ 金建吾 ]] ,曲( [[ 昆曲]])友 [[ 潘啸岩 ]] [[ 徐仲山 ]] [[ 江石溪 ]] [[ 吴白陶 ]] ,琴友 [[ 张子谦 ]] [[ 高治平 ]] [[ 史荫美 ]] [[ 翟筱坡 ]] [[ 胡斗东 ]] 等都与他交往甚密。<br><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6月底,刚刚学琴不久的刘少椿赴 [[ 苏州 ]] 参加 [[ 今虞琴社 ]] 第五次月集,献奏 [[ 《樵歌》 ]] 一曲,赢得在场琴界同行的一片赞叹之声,也让 [[ 今虞琴社 ]] 的创建人之一、 [[ 古琴 ]] 活动家 [[ 查阜西 ]] 先生终身难忘,从此,"刘樵歌"的美誉就响彻了大江南北。少椿先生与 [[ 今虞琴社 ]] 的交游从此绵延。<br><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任 [[ 镇江 ]] 省立师范附小的 [[ 图书管理员 ]] ,以补家用。<br><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之后,历任 [[ 南通裕华盐业公司 ]] 职员、国民政府 [[ 南京民航局 ]] 主任、 [[ 西26 西]]26 临教院军需官等职。<br><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5月,刘少椿返回 [[ 扬州 ]] 。<br><p style="text-indent:2em;">1950年代中期,刘少椿先后打谱了 [[ 《酒狂》 ]] [[ 《潇湘水云》 ]] [[ 《秋月照茅亭》 ]] 等琴曲。<br><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刘少椿应同门 [[ 张子谦 ]] 先生邀请,由 [[ 扬州 ]] [[ 上海 ]] 参加 [[ 今虞琴社 ]] 活动并与 [[ 今虞琴社 ]] 的琴友在 [[ 南京 ]] 会晤。由 [[ 査阜西 ]] 等三人组成的采访小组在 [[ 南京 ]] 采录了刘少椿弹奏的琴曲,刘少椿亦因此留在 [[ 南京 ]] 。<br><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刘少椿欣然应邀去 [[ 南京 ]] [[ 查阜西 ]] 先生等组织的全国琴人采访录制 [[ 广陵琴派 ]] 名曲。后由 [[ 张正吟 ]] 先生策划,留在 [[ 南京 ]] ,在 [[ 南京乐社 ]] 为青少年传授 [[ 古琴 ]] ,每月付以微薄酬金,聊以补贴生活。<br><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经 [[ 南京艺术学院 ]] 民乐教授 [[ 甘涛 ]] 先生介绍,在 [[ 南京艺术学院 ]] 音乐系任教。时有 [[ 梅曰强 ]] [[ 林友仁 ]] [[ 张正吟 ]] [[ 邓文权 ]] [[ 龚一 ]] [[ 李长白 ]] [[ 施世珍 ]] [[ 王刚强 ]] [[ 周静梅 ]] 和刘少椿最喜爱的小女儿 [[ 刘薇 ]] 等人得其传授。<br><p style="text-indent:2em;">1963年,刘少椿返回 [[ 扬州 ]] ,同时受聘为 [[ 江苏文史馆 ]] 馆员。<br><p style="text-indent:2em;">1971年10月,刘少椿在 [[ 扬州 ]] 逝世,享年70岁。<br> 
==艺术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刘少椿为人淡泊,不善交际,但爱琴如痴。他屡次因沉醉于琴,不理业务,导致生意亏损,而遭到父亲的训斥。抗日战争时期,他躲避战乱时,不携他物,唯抱琴一张,被亲友讥为“琴痴”。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对琴的痴爱,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