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勒

增加 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简介 ==
'''[[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年5月1 日-1999年12月12日)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曾任《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1958年开始在那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小说和戏剧创作。1961年,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一举成名,当年即放弃职务,专门从事写作。除《第二十二条军规》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说两部:《出了毛病》(1974年)和《象戈尔德一样好》(1979年)。前者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60年代弥漫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和信仰危机;后者把家庭中的勾心斗角和政府中的权力争夺交织起来描写,表明现代社会的政治权力怎样愚弄一个自视甚高的犹太知识分子,使他产生了飞黄腾达的美梦,荒谬得滑稽可笑。海勒还著有剧本《我们轰炸了纽黑文》(1967年)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年),但影响不大。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挖掘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推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从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
== 个人经历 ==
== 主要作品 ==
[[ File:U=4196314313,1564196201&fm=26&gp=0.jpg|缩略图|居右|250px|[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196314313,1564196201&fm=26&gp=0.jpg 原圖鏈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海勒&step_word=&hs=2&pn=30&spn=0&di=918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196314313%2C1564196201&os=3595074585%2C2996208514&simid=4204327775%2C736498757&adpicid=0&lpn=0&ln=1864&fr=&fmq=157605996213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g.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c2fdfc039245d688fa3127f9a4c27d1ed21b24bf.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Ba%25bF%25Eb%25AF%25B9%25E9%25Bb%25bE%25El%25lD%25lE%25Ec%25Ba%25bF%25Eb%25AF%25B9AzdH3Fcl90an8&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原图]]]
海勒一生作品不算丰厚。1961年,他发表超现实主义反战实验小说 [[ 《第22条军规》 ]] 一举成名。以后陆续发表《轰炸纽黑文》(1968)、《克莱文杰的审判》(1973)、《出了毛病》(1974)、《像戈尔德一样好》(1979)、《上帝知道》(1984)、《不是玩笑》(1986)、《描写这个吧》(1988)、《最后时光》(1994)和1998年出版的回忆录《此时与彼时:从科尼岛到这里》。此外,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电影和电视剧以及短篇故事。有评论家认为,他晚近发表的短篇故事堪称该文类的上乘之作。尽管作品数量相对羞涩,但海勒无疑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一。《第22条军规》被誉为60年代以来享誉最盛的小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发行量高达1000万册。他在读者中的声望远在贝娄、罗思、马拉穆德、厄普代克和诺曼·梅勒之上。
《第22条军规》产生于海勒参加二战的亲身经历。它与其他反战小说(如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这种文类本身的超越,不仅仅是对战争和军事官僚制度的批判,而且是对生活本身日趋恶化的荒诞性的批判。
“第22条军规”一词现在已经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常用词,按《美国新世界辞典》的解释,该词的意思是“法律、规则或实践上的一个悖论,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成为其条款的牺牲品”。这一定义具有深远的生存内涵,意指人类困境是模糊的、迂回的、不可名状的。因此,当小说主人公尤索林假装精神失常以逃避飞行任务时,他被告知他要求停飞这种企图本身就证明他是清醒正常的,因此,他的要求被拒绝。如一位批评家所说,“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似乎既适于人的法律,也适于上帝的法律。小说最终假定“非理性的服从”与“理性的叛逆”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冲突:理性的叛逆是惟一能够证实自身真实的可行途径,同时又必须承认,在压倒一切的、无所不包的一种荒诞性中,这种叛逆是注定失败的。
3,8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