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珠算

增加 4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其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年)。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介绍“增成法”时说:“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后来变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后来变为“八一下加二”等口诀。可见“增成法”就是“归除法”的前身。[[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诀三十二句﹐与现今口诀接近。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 ﹐卷上)载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和现今通行的口诀大致相同。14世纪中丁巨撰算法八卷(1355年)﹐内有“撞归口诀”。总之﹐归除口诀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了下来。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仍盛行不衰。
 
===加法口诀===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食指拨下珠向下离梁。
=== 开平方 ===
开平方必须至少三副都是至少十三档算盘, 一副是根, 一副是廉, 一副是隅
== 一五珠算盘 ==
两个手指的基本分工是:
* 食指拨下珠向下离梁。
== 验算 ==
还原验算法
验算公式:加数+被加数=和数
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数
验算公式:被减数-差数=减数
二除法
== 珠算竞技 ==
珠算竞技可分为珠算竞技和心算竞技两大类,心算竞技是运用[[珠算式心算]]技巧。
 
历史故事
 
编辑
[[毛泽东]]与巧用算盘谚语
1992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常州]]视察[[刘国钧]]职教中心时,对该校的珠算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那天,江总书记来到该校第一财会模拟室,当听到该校8901班40名学生珠算技能全部达到普通一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名达能手级时,江泽民同志笑眯眯地问[[桂永贵]]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大算盘和这种小算盘比,哪一种打得快呢?”桂永贵回答:“小算盘快。”江总书记又问学生,学生也回答:“小算盘快”。江总书记拿过[[张乃蓉]]同学的算盘,弯下腰,一边拨打算盘,一边提问题:“我们男同志手指粗,不灵活,打这种小算盘能打得快吗?”男生[[朱澄宇]]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运算自如的。”江总书记又问:“计算加减法是电子计算器快呢还是算盘快?”张乃蓉回答道:“还是算盘快!”江总书记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申遗历程
 
历时5年珠算“申遗”
在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当时申遗并未成功,中国珠算协会曾数次修改申报材料,直至2013年12月5日传来捷报。
弊端:“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有冲突,不练习容易致混淆“小学学习的数学是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方式,而珠心算却恰好与小学教学相反,先计算高位,再算低位,这种相悖的计算方式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孩子学过珠心算后,只会机械地运用形象思维来运算,养成了相对比较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 视频== ===<center>中国珠算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人学中国珠算(正统心算)</center> <center>{{#iDisplay:s0534xfpg39|650|480|qq}}</center> <center>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r0138kygbjp|650|480|qq}}</center> <center>中国珠算加入申遗行列</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a0013svv2rr|650|480|qq}}</center> <center>中国珠算博物馆“镇馆之宝”:紫檀大算盘</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s090926bvyo|650|480|qq}}</center> == 参考文献 ==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