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国皮影戏

增加 3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ref>[http://bj.wenming.cn/xc/xcqyw/201509/t20150917_2863789.html 傀儡艺术——活灵活现的“驴皮影儿”],中国文明网,2015-09-17 </ref>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ref>[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214232531716.html# 见过清代的皮影影偶么?这里展出的可都是海宁皮影戏的“传家宝”],东方19315 ,2017-12-14 23:25 </ref> 。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