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阮咸 (乐器)

移除 3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沿革 ==
[[File:Reproduction of Ruan and Pipa in Tang Dynasty 2011-07.jpg|缩略图|[[唐朝]]时候的阮咸和[[中国琵琶|曲项琵琶]]。]]据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汉武帝|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有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Efn|“琵琶”在中国古代是拨弦乐器的统称。}} ([[唐代]]杜佑的《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称秦琵琶或'''秦汉子''')。传至[[西晋]]的时候,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擅弹此种琵琶而得名阮咸。约到了唐朝,公元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曲项琵琶大为流行,遂独占了“琵琶”这一名称;这类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1950年代以来,改良古阮咸为4根弦24品,并用钢弦,并且形成阮乐器系列,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香港中乐团]]并以高音阮取代柳琴。由于阮的古曲谱均失传,所以没有传统乐曲。但是现代作曲家为演奏阮,尤其中阮创作了很多乐曲;1987年[[刘星 (音乐家)|刘星]]创作的《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奠定了阮独奏乐器的地位。
阮咸的姑母家有一个鲜卑族的婢女,阮咸非常喜欢她。这一年他为母亲守丧时,恰巧姑母要迁居到外地。之前说过给他留下这个女子的,可是走的时候,姑母却带走了婢女,可能是考虑到阮咸正在守孝吧。阮咸听说后,赶紧借了一头驴子,穿着孝服,去把那个婢女追了回来。还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就是阮孚的母亲。
===音乐才是他生命的盛景===
西晋开国功臣荀勖也是音律学家,精通乐理,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调整乐律,规范雅乐。每当殿堂奏乐,公事聚会,他都会亲自调整五音,监督演奏。众人交口称赞的时候,阮咸反而提出意见,他说荀勖的新律调子太高,不和谐,阮咸认为这是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的,所以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所以忌惮阮咸,之后找了个借口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晋武帝也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顺水推舟,从此再也没有提拔他。本来阮咸的官职就是山涛帮他谋的一个闲职,没啥实权,如此以来,阮咸也不强求,随遇而安,淡薄终老。
后来出土了一把周代的玉尺,这便是天下的标准尺,荀勖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黍,这时的荀勖真心佩服阮咸不愧为“妙达八音”和“神解”之誉。于是,荀勖又开始修正乐器,可惜直到去世都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后人敬仰===
武则天在位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一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这件乐器与晋代《竹林七贤图》中阮咸弹的那件乐器十分相似,当朝太常少卿元澹精通音律,他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因为阮咸,因为历史机缘,这种特殊的乐器首先从统称琵琶的弹拨乐器大家族中脱离出来,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
== 演奏方法 ==
[[File:Zhongruan.jpg|缩略图|演奏者弹奏中阮。]]
阮咸一般为坐姿演奏,琴身置于大腿上且抱于胸前,左手按弦,右手持用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拨片弹奏。在1980年代之前以假甲演奏为主流,但由于琴弦张力较大,逐渐被用拨片弹奏的方法替代。但是由于阮的复兴仍在起步阶段,所以各家的演奏方法均有差异,目前还未形式统一的演奏方法。
== 拉阮 ==
[[File:La ruan.png|缩略图|演奏者拉奏拉阮。]]
拉阮是因为国乐团中缺乏低音乐器而创造,实际上是一种仿效大提琴的形制的拉弦乐器,后因效果不理想,少有续用。
248,5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