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不來梅

移除 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約在公元1至8世纪間在[[威悉河]]岸出现了第一批聚居点。这些聚居点建在沙丘上以避开洪水,同时又要靠近浅滩渡口,方便交通。早在公元150年,[[埃及]][[亚历山大]]的地理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就在他的著作中首次提到了其中一个名为Fabiranum的聚居点。787年,[[查理大帝]]将不来梅升为主教区中心。845年,不来梅教区成为大主教区,在[[阿德尔伯特·冯·不来梅]]担任大主教期间,不来梅首次在帝国范围拥有一定影响力。
1186年,[[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颁布一部法律,不来梅成为一个帝国城市,脱离教会的治理。
1260年,不来梅加入了[[汉萨同盟]],但是在同盟存在的期间中,多次退出同盟又重新加入。经济的发展部分动摇了不来梅主教区在世俗社会的统治地位,不来梅政府于1404年在市中心广场上竖立起了象征独立和自由的[[羅蘭 (騎士)]]雕像,于1409年开始建设市政厅,以显示出对教会的独立性。
为了保护1574-1590年间在威悉河畔修筑的港口,威悉河左岸建设了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墙的诺伊斯达特([[Neustadt]])区。随着威悉河床的泥沙淤积日益严重,商船抵达“施拉赫特”([[Schlachte]])——从13世纪起作为远洋码头使用的不来梅老城区河堤——的难度越来越大。1619-1623年,[[荷兰]]工匠在不来梅下游的[[维格萨克]]建设了德国第一个人工港口。
[[三十年宗教战争]]期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斐迪南三世]]颁发的《 [[ 林茨证明 ]] 》认可了不来梅是帝国直辖城市,但是周边地区仍然觊觎不来梅的土地,它的直辖地位时时受到威胁。1741年,不来梅和[[布伦瑞克]]-[[吕纳堡]][[选帝候]]国达成和解协议,协议确定了不来梅不受其他地方管辖,属于帝国直辖城市。
18世纪的德国海外贸易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不来梅完成的。1817年,不来梅一家造船厂铸造了第一艘由德国人铸造的[[蒸汽船]]。这艘“威悉号”明轮蒸汽船在不来梅、[[维格萨克]]、[[埃尔斯弗莱特]]、[[布拉克]]之间运输乘客和信件,直至1833年,最后它的终点甚至延伸到格斯特明德。由于威悉河的泥沙淤积继续加重,不来梅1827年从汉诺威王国购买靠海的土地,设立了不来梅外港[[不来梅哈芬]]作为前哨。购买土地的协议于1827年1月11日由汉诺威王国的一位部长和时任不来梅市长的约翰·斯密特签署。
1811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不来梅,并将其作为“威悉河口省”的省会并入[[法国]]版图。1814年,法国军队又在解放战争中战败,从不来梅撤退。
1848年夜间进出城门取消收费为工业发展赢得了空间。1847年, 不来梅与 [[ 汉诺威王国 ]] 国家铁路联网。1853年起,在对老城区周边的沼泽地进行大规模筑坝排水治理后,被称为“[[不来梅式房屋]]”的典型联排别墅开始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来梅人口在1812-1875年间从大约3万5千人激增至10万人,从而达到了跻身德国大城市的人口标准。1911年,人口更是跃升到25万。1857年,北德意志轮船(Norddeutscher Lloyd)成立,此后其它轮船公司也随之成立。1867年, 不来梅在1867年成为北 汉诺威王国 德意志联邦的成员国,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但是,不来梅、[[汉堡]]和[[吕贝克]]三个港口城市没有被纳入关境内。直到1888年,这三个城市才加入德国关税联盟。不过,不来梅和汉堡的自由港仍然保留在德国的关境之外。1886-1895年,在对河道进行整治后,不来梅内港的通航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成为多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魏玛共和国]]期间,不来梅的经济持续了此前的发展态势。1920年,定期航班在[[不来梅机场]]起降。1928年,不来梅哈芬的哥伦布邮轮码头竣工。
[[二战]]期间,不来梅及不来梅哈芬設施遭到严重的破坏。战争结束后,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被划入美占区,作为德国南部其它美占区的补给港。1949年,不来梅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联邦州。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