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謝金鑾

增加 1,1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nesource|time=2019-07-20T01:55:30+00:00}}'''謝金鑾'''({{bd|1757年||1820年|}}),[[表字| ]]''' 庭''' ,一字''' 退谷''' ,晚 年時 改名 為''' ''' [[ 福建]][[ 侯官]] 。少孤貧,事母孝 [[ 好讀宋儒言行錄及朱子近思錄。 清朝]] 官員,曾參與《[[續修臺灣縣志]]》的編纂{{r|校}}。
== 生平 ==
[[ 謝金鑾 ]] [[ 乾隆]] 五十三年(1788 [[ 嘉慶]]六年(1801 (1797 [[ 大挑]] 二等,試 以[[福建]][[ 邵武]][[ 教諭]],後來改授[[南靖]][[教諭]] ,調[[ 安溪]],於[[ ; 嘉慶]] 九年(1804 調 任為[[福建省]][[臺灣府]]的[[ 嘉義 縣]]學[[ 教諭]]{{r|校}}。 在擔任未及期而[[ 蔡牽]]倡亂,限鳳山縣,南北戒嚴,金鑾為 嘉義]]知縣[[ 教諭陳防禦]] 期間 之策 遇到而部署以定。及總兵[[ 海盜武隆阿]][[ 率師至嘉義,而蔡牽已其黨去,武隆阿知其賢,一見如平生。 蔡牽]]騷擾欲得蛤仔難為基地,謝金鑾著《蛤仔難紀略》六篇,詳其利害。書既上,咸以險遠為難,乃走使京師,上其書於同鄉少詹事[[ 臺灣梁上國]][[沿海]]的 。奏聞,詔命閩浙總督派員經理(《清實錄》載此 於嘉慶十四年正月十日) 當時的[[ 乃設噶瑪蘭廳。嘉慶十一年(1806)臺灣縣 知縣]]向其諮詢後採用他的防守策略 薛志亮,聘修縣志,與府學教諭鄭兼才同事,兼才亦主開蛤仔難者,翌年 使得[[嘉義 成續修《臺灣 ]] 志》八卷,亦臺灣 志中之佳者。{{r|校}}。嘉慶十四年(1809)秩滿內渡,補南 教諭,移彰化,復調 溪。不樂居官,作《教諭語》四篇贈諸生,質實切當,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陽汪廷箴謂在《呻吟語》之上。{{r|校}}。嘉慶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歲。{{r|校}}。道光五年(1825)入祀鄉賢祠。{{r|校}}。
[[嘉慶]]十二年(1807年)受邀參與[[臺灣縣]]的縣志編纂 === 著作 ===謝氏喜讀宋儒書 同年十一月完成初稿,不久次月便因秩滿離臺 畢力性命之說 在此同時他亦攜帶一份縣志稿件返鄉請好友尤重[[ 陳道胡渭]] 由批評指教{{r|校}}。[[ 嘉慶顧棟高]] 十四年(1809年)時補授[[ 南平任啟運]][[ 教諭方苞]] 四家書。其說經,不事章句訓詁,善用經傳之說,主忠信篤敬 後來又調 身體力學&1 [[ 安溪]] 時作《泉漳治法論》 之後在[[ 就職 慶]] 義時著《蛤仔難紀略》,文章經濟有名於時。並與鄭兼才合輯《續修臺灣縣志》八卷。另著有《 十五年(1820年)逝 勿齋文集》六卷、《論語續注補義》四卷、《教諭語》四卷、《大學古本說》,又刻其故舊之詩曰《春樹暮雲編》,俱行於 {{r|校}}。[[道光]]五年(1825年)入祀[[鄉賢祠]]{{r|校}}
== =輯錄謝氏詩 === 除了參與 以下自[[薛志亮]] 《續修臺灣縣志》 的編纂外,謝金鑾尚著有 、[[薩廉]]《噶瑪蘭廳志》、[[柯培元]]《噶瑪蘭志略》、[[陳培桂]]《淡水廳志》、[[連橫]] 二勿齋文集 臺灣詩乘 》、 [[賴子清]] 教諭語 臺灣詩醇 》、 [[彭國棟]] 大學古本說 廣臺灣詩乘 》、 [[陳漢光]] 論語續注補義 臺灣詩錄 等書輯錄謝氏詩作計四十八首。{{r|校}}。<ref>[http://cls.lib.ntu.edu.tw/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000335 全臺詩作者>謝金鑾]</ref>
== 參考文獻 ==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