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左权开花调

移除 3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2006年5月20日, [[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news.sohu.com/20070130/n247918455.shtml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料)],搜狐,2007年01月30日02:55</ref> ,非遗编号Ⅱ—1。  
2019年11月12日,左权开花调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以左权县为中心分布于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开花调”歌词的上句常“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
自1940年代起,音乐工作者在左权县收集到的开花调有百首以上,代表曲目有《桃花红,杏花白》<ref>[http://www.huaxia.com/sxjz/jjjz/2010/07/1999079.html 《花开左权》本周“花开”央视],2010-07-22 09:53:34 华夏经纬网</ref> 、《有了心思慢慢来》、《会哥哥》、《格旦亲》、《想亲哥》、《土地还家》等。1980年代起当地的民歌曾一度衰微,但在2000年左右通过政府扶持又有所恢复。在2000年代,著名的开花调表演者有刘改鱼、冀爱芳、石占明等。
==历史渊源==
据《辽州志》记载,上古五帝[[颛顼]]之子祝融封于辽阳(上古时的左权县),人们在供奉远祖祝融的祝融祠举行祭祀活动时,曾经反复吟唱、祈祷祖先赐予他们光明和幸福。隋开皇十年(590年)恢复县制后,民歌独特的风格开始形成,大腔、小调、杂曲三种形式交相辉映。事实上,从现在左权民歌“大腔”的曲牌结构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赚”、元代“散套”的痕迹。明清时期,民歌已经成为人们抒发怀抱、寄托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武军山诗抄》《辽阳痴士诗抄》等文集和流传至今的《绣荷包》《闹五更》《禁洋烟》等歌词中都不难找到历史的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们用民歌宣传抗日。
左权民歌分为大腔、杂曲、小调三种形式。左权开花调是小调的一种。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小调中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歌[[艺术]]形式——开花调。左权开花调属“山歌体”<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dfgl/2009-11/04/content_18826198_9.htm 山西省民俗风情],中国网  时间: 2009-11-04</ref> ,因唱词精巧新颖,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开花调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文化特征==
===传承人物===
[[刘改鱼]],女,汉族,1939年生,山西省左权县人。2009年5月,刘改鱼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左权县申报。刘改鱼自六七岁起跟村里人学唱民歌和左权开花戏,后师从程计年等当地民歌手学习经典民歌<ref>[http://www.shanxi.gov.cn/sq/lsrw/msgj/201802/t20180205_396048.shtml 左权开花调 刘改鱼(传统音乐传承人)(0301)],时间:2018-02-05 08:15 来源: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ref>  
==保护措施==
2009年10月,左权开花调艺术团首次走出国门,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艺术节。
2016年山西左权籍作家刘红庆的《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被旅居美国的音乐家周勤如翻译成英文,以《Qingedan Singing Kaihuadiao》为题在面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的英文学术刊物《MUSIC IN CHINA》(《音乐中国》)第6卷春季号上作为首篇发表。这彰显了左权开花调研究进入了国际音乐学术视野<ref>[http://roll.sohu.com/20160824/n465618523.shtml “开花调”进入国际视野——英文学术刊物刊发《亲圪蛋》],搜狐,2016年08月24日00:18 </ref>
==艺术形式==
1、流布范围正在萎缩。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原生态村落、老艺人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县实施的移民并村工程,行政村已由379个锐减为217个;农村学校也在大幅度撤并,许多家长带子离乡迁往大村或县城就读。民歌小花戏的生存环境和流布范围受到压缩,传承空间日渐缩小。 2、传承人老龄化。他们当中年龄最长的已86岁,50岁以上占到67%,而且有些老艺人体弱多病,无钱医治,生活条件差,无力他顾,不能很好地进行传承。 3、普及度下降。受市场经济和多样性文化娱乐的冲击,农村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唱民歌、跳小花戏挣不到钱,没什么奔头,愿意唱跳并能唱跳好的人日益减少。加上各中小学校没有把左权民歌、小花戏有计划地纳入音乐教学中,致使左权民歌小花戏事业后继乏人。 4、艺术特征被同化。受流行歌舞的影响,左权民歌、小花戏的特点日渐淡化,缺乏应有的个性,向“时尚”靠近,失去“原汁原味”,核心基因得不到应有的延续。 5、研究、创作环节薄弱。近年来,对民歌、小花戏缺乏系统化、经常性的研究,开展创作工作很少,严重制约着左权民歌小花戏的传承和发展。 6、保护资金短缺。县财政每年投在文化上的资金大都用于组织开展常规性的演出活动上,由于传承和保护方面的投资巨大,县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
 
==视频==
 
===<center> 左权开花调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左权开花调《会哥哥》</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i0149pyaqtl|650|480|qq}}</center>
 
<center>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h0333t79l91|650|480|qq}}</center>
 
<center>左权开花调在央视出彩</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x0557s9b6p7|650|480|qq}}</center>
 
<center>左权开花调表演</center>
 
<center>{{#iDisplay:page/d0304qcdi2i|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111,6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