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英歌

增加 3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中国民间广场舞蹈。表演者画着[[梁山好汉]][[脸谱]]或持[[英歌槌]]或持[[手鼓]]随着鼓声变换各类队形,表演形式粗犷豪迈。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汕尾)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普宁市, 陆丰市 ,惠来县,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006年5月20日英歌入选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www.chinaqw.com/zhwh/2018/09-27/203368.shtml 泰国乌隆府英歌戏剧团50周年庆 表演英歌剧“武松打虎”],2018年09月27日 10:14 来源:中国侨网 </ref>
==特点==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ref>[http://www.sohu.com/a/300476673_525970 英歌舞 潮汕大锣鼓 搏击盛会亦是文化盛会] ,搜狐,2019-03-11 16:30</ref>
在农村,英歌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一般参加英歌队者都应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时的生中和周围群众关系极好,朋友也多。姑娘们对他更有一种爱慕之情,常常从英歌队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特别是头槌和二槌,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这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普宁市是流行英歌十分广泛的地方,这里的村民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风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所以,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办公大楼落成、大桥通车、学校庆典仪式举行时,都免不了要请英歌队大舞一番。在乡村,百姓们只要听到英歌声,就在门口作好了迎接准备。英歌队来了,户主就鸣炮邀请,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院内,在院内表演一番。人们认为,经过英歌队舞过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715,2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