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2
次編輯
變更
塞拉耶佛
,無編輯摘要
'''塞拉耶佛'''<ref>[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Sarajevo 塞拉耶佛],britannica.com</ref>又譯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和文化中心。它位於特雷比維奇山腳下的密爾杰卡河的狹窄山谷中。這座城市保留著強烈的[[穆斯林]]特色,擁有許多清真寺,室內裝飾華麗的木製房屋以及古老的土耳其市場(Baščaršija)。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該市的主要清真寺是加齊·赫斯拉夫·貝([[Gazi Husreff-Bey]])的清真寺(BegovaDžamija,1530年)和阿里·帕夏(Ali Pasha)清真寺(1560–61年)。赫斯拉夫·貝(Husreff-Bey)還建造了穆斯林神學學校medrese(madrasah)。伊馬雷特(Imaret),為窮人提供的免費廚房;還有hamam和公共浴池。毗鄰一座16世紀晚期的鐘樓到[[BegovaDžamija]]。博物館包括城鎮博物館的附樓Mlada Bosna(“年輕的波斯尼亞”);革命博物館,記載自1878年以來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歷史;還有一個猶太博物館。薩拉熱窩擁有一所大學(1949年),該大學包括採礦與技術學院,一所科學院,一所藝術學院以及幾家醫院。許多以貿易命名的街道都從原始的37條街倖存下來,而[[Kazandžviluk]](銅匠的集市)則保留了原始形態。
薩拉熱窩是公路網的中心,與亞得里亞海之間有鐵路連接。舊工藝品貿易,特別是金屬製品和地毯製造,仍在繼續。薩拉熱窩是1984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該市的內戰前工業包括甜菜精煉廠,啤酒廠,家具廠,煙草廠,襪子廠,通訊廠,農業綜合企業和汽車工業。流行音樂 (2005年估計值)380,000。
薩拉熱窩附近是布特米爾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殖民地的遺跡。羅馬人在附近的伊利扎(Ilidža)建立了一個休息中心,那裡是波斯納河的發源地。仍然有一個含硫的溫泉。哥特人,接著是斯拉夫人,大約在7世紀開始在該地區定居。在1415年,薩拉熱窩被稱為Vrhbosna,在15世紀後期土耳其人入侵後,該鎮發展成為穆斯林文化的貿易中心和據點。杜布羅夫尼克商人建立了拉丁區(Latinluk),移居塞巴第的猶太人建立了他們的區Čifuthani。17和18世紀不幸的是,薩伏依(Savoy)的尤金(Eugene)王子 1697年,這座城市被燒毀,大火和瘟疫摧毀了整個人口。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使薩拉熱窩在1850年成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行政所在地。當奧匈帝國於1878年驅逐土耳其人時,薩拉熱窩仍然是行政所在地,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進行了現代化。在此期間,它也成為波斯尼亞塞族抵抗運動的中心,姆拉達·波斯納(Mlada Bosna)對奧地利統治的不滿在1914年6月28日達到高潮,當時波斯尼亞塞族,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暗殺了奧地利的繼承人弗朗茲·費迪南德大公和他的妻子。奧匈帝國政府以這一事件為藉口發動動員塞爾維亞,從而加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薩拉熱窩國會宣佈在南斯拉夫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占領期間,共和國的薩拉熱窩抵抗戰士與德國人進行了幾次關鍵性的戰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薩拉熱窩迅速修復了相當大的戰爭損失。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於1992年宣布獨立後,薩拉熱窩在90年代中期成為該地區激烈戰爭的焦點,該市遭受了嚴重破壞。此後恢復緩慢。
== 地理 ==
塞拉耶佛接近波黑三角形國土的幾何中心處,於塞拉耶佛河谷之中,被狄那里克山脈所環繞。河谷在過去曾充滿綠色,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開發和都市擴大之中逐漸消失。塞拉耶佛被由濃密森林所覆蓋的丘陵地和5座山峰所包圍。附近的山峰分別是[[特雷斯卡維察山]](2088M)、[[別拉什尼察山]](2067M)、[[雅赫尼那山]](1913M)、[[特雷貝維奇山]](1627M)、[[伊古曼山]](1502M)。這些山峰中除了特雷斯卡維察之外的4座山峰都是[[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場。塞拉耶佛的平均標高約有500米。城市位於丘陵地帯之中。
塞拉耶佛都市區還包括了[[伊利扎]]、[[沃戈什恰]]、[[哈吉契]]等城市。都市區面積超過141.5平方公里。另外,塞拉耶佛有部份地區在波黑戰爭之前隸屬於塞拉耶佛市,戰爭之後被劃入[[塞族共和國]],成為[[東塞拉耶佛]]的一部份。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