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豫剧

增加 159 位元組, 4 年前
起源
===起源===
关于豫剧的起源最初有三种说法。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清代]]李调元的《剧话》中有的记载:“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人们据此认为豫剧是由「弦索」直接演变而来,形成于[[明朝]]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7352b/54694v.html 李调元《剧话》:“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国学大师</ref> ;二说,明朝中后期,在[[中原]]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精华发展而成。依据是《清稗类钞·戏剧》“土梆戏”的记载:“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三说,明朝末期在[[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河南民歌和小调相结合而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论证,结论为河南梆子最早的诞生地是在河南[[开封]]和开封周围各县。豫剧诞生在开封,绝非偶然。这得益于开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乐舞活动。特别是[[宋代]],开封作为[[首都]],勾栏瓦舍遍布全城,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有明确记载,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从干梆子到土梆子再到河南梆子最后演变为豫剧,就是现代豫剧发展衍变的整个脉络。
251,6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