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学士

移除 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大学士.jpg|400px|缩略图|右|大学士牌楼[http://www.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140128/64_665769_ae0e2a91326b627.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angshu.com/3041320_1.html 来自橡树摄影 的图片]]]
'''大学士''',主要是''' 内阁大学士''' 又称''' 殿阁大学士''' ,一般有''' 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 ,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 [[ 越南 ]] 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 票拟" 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 参议表章" 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基本信息
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
起源
唐景龙二年(708年)
唐宋的中书舍人
== 起源 ==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
 == 明朝的大学士 == 
===罢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丞相[[胡惟庸]]被[[斩杀]], [[ 朱元璋 ]] 罢[[中书省]]废[[丞相]],一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被终止,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六月]] ,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 [[ ]] [[ ]] 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军都督府|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一般秘书之职,属翰林院。《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中极殿da xue shi|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即位,选派低级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文渊阁处在大内禁中,“内阁”之名由始。[[洪熙]]年间增加谨身殿大学士,终明朝之世,大学士以“四殿二阁”为名号的格局未再更改。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大学士|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原大学士名号也随之变更。
明中叶后,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余称次辅、群辅,朝班位次始列六部尚书之上。体制上,殿阁大学士名位的迁转顺序是: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但实际上,“首辅”是依据阁臣资历或皇帝宠幸程度排定,并没有固定的官职称呼。
 === 设置内阁 ===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正式有「内阁」之名,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明仁宗|仁宗]]、[[明宣宗|宣宗]]、[[明英宗|英宗]]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 首辅之名 ===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 首辅''' ,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得到皇帝宠信的[[明朝首辅列表|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可比以往的宰相。内阁初无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之事则由阁臣同寅协恭,共同商议。「弘、正以后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絶矣。」嘉靖朝,严嵩专断,与次辅不相关白,后夏言为首辅「凡所拟旨,行意而已,不复顾问嵩。」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三日不出阁,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拟,次相在阁坐候,票进乃出。」可知明中叶, [[ 嘉靖 ]] 、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1582 ,40 —1582年,四十 年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所谓首辅大学士无相之名,有相之实也仅这四十年间之事,不能扩大至整个明朝。 [[ 张居正 ]] 死后调旨票拟之权又回到群辅「协恭」,天启再由内阁同官「协恭」转换成「分票」,崇祯年间因阁臣倾轧角争,内阁作用仅剩「分票」署名票拟,以便追查责任,内阁票拟徒具虚名,遑论首辅。
== 清朝的大学士 ==
 
参见:[[清朝内阁]]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 南书房的兴起 ===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 康熙]] 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 衙门]]
=== 军机处的兴起 ===
[[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 军机处]] 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 三殿三阁大学士 ===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 三殿三阁''' ”。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此头衔。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乾隆卅五年(1770年)傅恒卒至[[宣统 ]] 退位]] (1912年),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 头衔]]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 (大学士)|巴泰]]、[[冯铨]]五人。自 [[ 康熙 ]] 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
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
== 越南的大学士 ==
1428年,越南人[[黎利]]发动反对明朝的[[蓝山起义|起义]],建立[[后黎朝]]。黎利模仿明朝的官制,在其朝廷中设立大学士之职,其作用与明朝的大学士相似。此后,[[阮朝]]也沿袭了后黎朝的官制,设立大学士职务。
阮朝的大学士名号有五种:
 
#[[勤政殿大学士]],为正一品。
#[[文明殿大学士]],为正一品。
其中,勤政殿、文明殿、武显殿、东阁四位大学士,被称为阮朝的“[[朝廷四柱]]”。
== 参考文献 ==
248,4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