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雕版印刷技艺

移除 1,8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相关简介==
 
===制作过程===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发明===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制作过程===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沈括引述===
与“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没有形成直接在特制泥块上雕刻“反字”的技艺,[[宋朝]]毕升的“绝技”一直没有恢复。
=== 扬州“ 成立 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 ”正式挂牌成立===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市[[长孙永]]如出席挂牌仪式。
雕版印刷技艺是扬州的一张历史名片。”一位专家表示,建立传习所,能让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优秀民族工艺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延续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原有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更能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发明===
 
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获得荣誉==
765,5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