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锡剧

增加 75 位元組, 4 年前
起源
===起源===
[[太湖]]流域一带的吴地百姓自古既有唱[[山歌]]的习俗,这种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吴歈”,明代中叶以后,吴地山歌演变为俗曲、[[滩簧]]、[[说书]]、[[宝卷|宣卷]]等民间说唱表演艺术,锡剧便是由滩簧而来 <ref>[https://sns.91ddcc.com/t/60364 锡剧的发展历程_],才府</ref>
清乾嘉时,随着[[苏南]]各地[[昆曲]]雅部的衰落,以吴地山歌为基调的各种地方戏曲更是竞唱流传,据[[清代]][[武进]]籍的诗人[[赵翼]]记述,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回乡时,乡里并未有何戏曲表演,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再次回乡时,发现家乡出现了“里俗戏剧”,颇有感触,曾写诗记述:“焰段流传本不经,村伶演作绕梁音;老夫胸有书千卷,翻让童奴博古今。”由此可以推断锡剧的前身,即滩簧出现的时间当在1754年到1772年之间。嘉庆十六年(1811年),已经辞官告老回乡的赵翼,与老伴同游小茅山庙会,写下了《三月十八日檀桥门首同看小茅山香会经过》一诗,记述他在庙会看“摊簧”春台(旧时农民春作时用条凳木板搭成,可供演出)小戏时的情景:“熙熙人共乐春台,二老相随笑口开。不比帷车避新妇,听他看煞子瞻来。”由此可见,此时摊簧已经非常盛行了。至道光年间,无锡、常州一带“唱滩簧”的半职业艺人,常在乡间或集镇演出,偶尔也进城演唱,甚至于“款待华诞,近人亦喜点滩簧”,流传区域也不断扩大、影响日增,即连[[苏北]]的[[通州]]也有滩簧演唱。道光间[[南通]]人姜长卿《崇川竹枝词》有云:“城河歌吹夜乘凉,不载篷船载小航。水调更番相角胜,昆腔小曲间滩簧。”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