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阮咸 (乐器)

移除 12 位元組, 4 年前
沿革
==沿革==
据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汉武帝|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有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 秦琵琶''' ”([[唐代]]杜佑的《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称秦琵琶或''' 秦汉子''' )。传至[[西晋]]的时候,因“[[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擅弹此种琵琶而得名阮咸。约到了唐朝,公元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曲项琵琶大为流行,遂独占了“琵琶”这一名称;这类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1950年代以来,改良古阮咸为4根弦24品,并用钢弦,并且形成阮乐器系列,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香港中乐团]]并以高音阮取代柳琴。由于阮的古曲谱均失传,所以没有传统乐曲。但是现代作曲家为演奏阮,尤其中阮创作了很多乐曲;1987年[[刘星 (音乐家)|刘星]]创作的《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奠定了阮独奏乐器的地位。
247,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