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国桢

增加 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 人物简介 ''' ==
中文名 :吴国桢
代表作品 :《中国的传统》 重要事件 吴国桢事件
[[ 吴国桢]] (1903-1984),字峙之,[[ 湖北]] 建始人。
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自南开毕业后,[[吴国桢]]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1926年回国之后进入政界,曾任汉口市土地局长、财政局长,1928年出任湖北省财政厅长;1932年出任汉口市长。
1939年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 吴国桢]] 被免职。1943年,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政权迁往台北。12月15日,[[ 吴国桢]] 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3年4月,因“吴国桢事件”辞“省主席”职,与妻子前往[[美国]]。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授,直到退休。 <ref>[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law/6878/2011/20110323110128600157273/2011032311 吴国桢)], 清华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4-03-06]</ref> 著有《中国的传统》一书;1984年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因病去世
1953年4月,因“吴国桢事件”辞“省主席”职,与妻子前往[[美国]]。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授,直到退休。 <ref>[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law/6878/2011/20110323110128600157273/2011032311 吴国桢)], 清华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4-03-06]</ref> 著有《中国的传统》一书;1984年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因病去世。  == ''' 视频'''==
==== 蒋介石和他的高官们:吴国桢(上) 高清 ====
{{#iDisplay:m01592scj4t |680640|380370|qq}}
[[ 吴国桢]] (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
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84年6月6日,[[吴国桢]]在美国病故。
== ''' 视频'''==
==== 蒋介石和他的高官们:吴国桢(下) 高清 ====
{{#iDisplay:f0159f1p96x |680640|380370|qq}}
== ''' 早年经历 ''' ==
1903年,[[吴国桢]]生于湖北省建始县红岩镇凉水埠村([[ 吴国桢]] 先生故居和吴国桢先生所读的私塾吴氏祠堂2009年亦在恢复中),自幼随任陆军部军训处长的父亲吴经明旅居[[北京]]。
1914年,年仅10岁的[[ 吴国桢]] 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
自南开毕业后,[[ 吴国桢]] 就读[[ 北京]] 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吴国桢]]和他的哥哥吴国柄都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当时[[吴国桢]]只有十岁,是南开中学年龄最小的学生;[[张伯苓]]校长晚上查巡学生宿舍时,看见他把被子踢掉了,还曾为他盖被。
1914年,[[ 吴国桢]] 考入[[ 天津]] 南开中学,成绩优异。很快就与年仅16岁的[[周恩来]]结为金兰之交。
他曾加入[[周恩来]]为会长的"敬业乐群会"。该会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足。"吴时任该会童子部部长。周逝世后,吴在美甚为哀痛。
1982年,得长婿从[[中国]]带来与[[周恩来]]结拜兄弟时之照片,其心中有感,特作诗云:七十年事,今又目睹。结为兄弟,后来异主。 [[ ]] 腾虎变,风风雨雨。趋途虽殊,旨同匡辅。我志未酬,君化洒土。人生无常,泪断沙埔。"表达了对这位60余年前同窗挚友的深深思念,也对其未能在有生之年与周恩来重逢而遗恨终生。
[[周恩来]]与[[吴国桢]],对于[[中国]]20世纪的这样两个人物,用[[吴国桢]]夫人黄卓群女士的话来说是“同窗不同路”。“同窗”指周、吴两位是当年南开极要好的中学同学。“不同路”是指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分道扬镳。
[[周恩来]]固可不说,如果开一份[[吴国桢]]的简历:南开毕业考入清华,清华毕业负笈北美。
北美五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哲学博士。归国后投身政治,加入国民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后任 [[ 汉口 ]] 市市长。抗战爆发,任陪都重庆市长。光复后接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
去台后又官拜“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这样一个“芝麻开花”的履历和中共领袖之一的[[周恩来]]自然是“道不同”了。
尽管后来(1953年)[[ 吴国桢]] 和一手提拔他的[[蒋介石]]也割袍断义,离台赴美,在 [[ 北美 ]] 痛揭蒋氏父子的党国体制,但这并不意味他反蒋就认同周。作为一个有着留美背景的自由主义者,他反蒋就是反专制。因此,从他一生看,他反蒋(后半生)同时也反共(一生),但并不反周。非但不反,“道不同”却“相与言”,而且私谊长存。
== ''' 学者时期 ''' ==
== ''' 视频'''==
==== 吴国桢最会管理城市,被列为战犯,看看毛主席咋说 ====
{{#iDisplay:v05493mxsqx |680640|380370|qq}}
1921年,[[吴国桢]]清华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留学。他先是在[[美国]]格林奈尔大学学习,主修经济,兼修市政。毕业考试时,[[吴国桢]]各门课的成绩都是A(最好成绩),惟独思政课得了个B+(仅次于A)。巧的是,后来[[吴国桢]]大半生都在出任各省市的行政长官,像1932年出任汉口市市长,1939年出任重庆市市长,1946年出任[[上海]]市市长。
[[吴国桢]]初到[[美国]],以演讲和笔耕为生。他与《芝加哥论坛报》签订了三年的合约,为其撰写评论,同时他也到美国各州去作巡回讲演。[[吴国桢]]更希望能到一所高等学府任教,其实,凭借[[吴国桢]]的学历、经历和才干,他应该是诸多高等学府争相聘请的对象。
但在50年代,[[美国]]许多高等学府都歧视华人,同时,一些名牌大学有一些所谓的“中国通”,把持讲坛,操纵刊物,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也排斥[[中国]]学者。   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的胡适于1949年4月来到[[美国]],本来也打算在[[美国]]东部的大学里谋一教职维持生活,正由于人为的因素,被排斥在大学讲坛之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胡适只好到[[哥伦比亚]]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当管理员,月薪300美元,每日埋首故纸堆里编目整理,很是委屈。
在这种背景下,[[吴国桢]]想在大学中谋一教职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来到[[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的第二年,[[吴国桢]]即与《亚洲研究》杂志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笔墨官司。《亚洲研究》是美国[[亚洲]]学会的会刊,其前身是费正清等人创办的《远东季刊》,是一份研究[[亚洲]]和[[中国]]问题的权威刊物。
[[File:吴国桢3.jpg|缩略图 |右|500px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49863521&di=3217175342c34b005bad45724f18afb5&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2FDownloadImg%2F2018%2F01%2F2219%2F122629447_37_20180122073135815.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22/19/38531447_724226829.shtml 图片来源于360doc个人图书馆网国民党的上海市长吴国桢]]]
[[吴国桢]]在阅览[[美国]]出版的关于清朝地方政府的书籍时,发现这些书籍的内容既不够充实,又常有谬误之处。为了澄清有关清代地方政府的性质、组成、职能及人事制度等问题,[[吴国桢]]用英文写成《[[中国]]帝制时代的地方政府》一文,投寄给《亚洲研究》。
后来,[[吴国桢]]又去函数次,均被原封未拆地退回。为了这篇文章,双方来往信件多达40封,历时两年,邮电费用所耗不少。其实,该稿件即使被刊载,也并无稿酬,只是让个人的研究心得,受到应有的重视罢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吴国桢]]准备上法庭控告[[亚洲]]学会,但由于昂贵的律师费用,以吴的经济情况,实难承受。最后,[[吴国桢]]只好把他和[[亚洲]]学会的来往信件,连同那篇文章,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定名为《美国为何不理解亚洲事务?》。
== ''' 回国经历 ''' ==
== ''' 视频'''==
====换了人间 陈毅:吴国桢管理上海还真是有些办法,难怪颜惠庆力荐 ====
{{#iDisplay:d0701eq4g04 |680640|380370|qq}}
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
1943年,[[吴国桢]]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File:吴国桢2.jpg|缩略图 |右|500px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49479213&di=72fa4b84e699e136f1f15aa7ecdacaba&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uaxia.com%2Flasd%2Ftwzlk%2Fzzsj%2Fimages%2F2012%2F06%2F27%2F963845.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xia.com/lasd/twzlk/zzsj/2012/06/2901422_4.html 图片来源于党政机关网吴国桢一家在上海]]]
蒋下野后,[[吴国桢]]随蒋四处行动,作为他的幕僚,出谋划策,并在1949年8月1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内任职,但[[吴国桢]]亦特别对台湾政治有所动作,此亦种下了陈诚对吴不满的远因。
8月16日,国民政府发表了由蒋亲自审定的声明,一方面表示对"白皮书"中许多问题"持严重异议","将于适当时期对它作详切之声明";另一方面又强调两国不能因过去问题的辩论而影响互相间的“传统友谊"及"共同目标”,希望美国捐弃前嫌,继续援华。此举稳定了当时的美蒋关系,使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
== ''' 台湾经历 ''' ==
[[File:吴国桢5.jpg|缩略图 |右|500px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0979791&di=d07d09a1cfaabd325c7a2054c89663e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730%2F284a7d7604ea46cd8492effc4424b8d9_th.jpg 原图链接吴国桢公馆]]]
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迁往台北。
1953年4月,[[吴国桢]]辞省主席职,[[蒋介石]]任命俞鸿钧接替[[吴国桢]]。1953年5月24日,吴与妻子前往美国,蒋经国、陈诚到机场送行。1954年被[[蒋介石]]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 ''' 蒋吴矛盾 ''' ==
[[File:吴国桢6.jpg|缩略图 |左|500px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1412654&di=a771316bdfabc72af11ce8ecbf30b64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cimg.cn%2Fuserupload%2Fauction%2Fitems%2F3069%2F494166%2Forig%2F28a14402323678d0024ce14882a6bef1.jpg 原图链接][http://pai.sssc.cn/item/494166 图片来源于盛世收藏网锦州四老之一吴国桢老师牡丹图]]]
1953年11月,[[蒋介石]]以“蒙混舞弊,不尽守责”罪名突然免去了“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的职务。
台湾自由民主人士胡适在离台返美前对此案评论说:“前台湾省主席[[吴国桢]]批评政府或许对于国家还有点好处,假使吴所讲的话有一部分是真实不假,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因其系出[[吴国桢]]之口便拒绝加以考虑。”
== ''' 晚年生崖 ''' ==
[[File:吴国桢7.jpg|缩略图 |右|500px2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847273&di=3a5e7c391717085dcbc924d86ad77edc&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ucimg.itc.cn%2Fsblog%2Fj91f750f3f35a95ad4b8a98495ddbcfc7 原图链接吴国桢夫人黄卓]]]
“吴国桢事件”告一段落后,[[吴国桢]]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
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Armstrong Atlantic State University)任东方历史和哲学教授,直到退休。在美国期间,[[吴国桢]]著有各种著作,其中包括详细分析[[中国]]神话与早期历史的《中国的传统》(Chinese Heritage)一书。
1972年,美国总统 [[ 尼克松 ]] 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后,[[吴国桢]]更加关注大陆的经济建设。通过阅读报纸和与访问大陆的人士交谈中得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步神速,由此逐步改变了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看法。
1982年,大女婿俞益元归国观光。回去后向岳父详尽介绍了在大陆的所见所闻及有关方面的盛情款待,还带回了一张南开中学时[[吴国桢]]与[[周恩来]]的合影,睹物思人,[[吴国桢]]感慨万千。
次年,长子吴修广夫妇再访大陆,有关方面特意安排他们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观光,并拜访了[[吴国桢]]的亲朋故旧。
1984年春天,[[邓颖超]]、杨静仁联名邀请[[吴国桢]]归国观光,并参加新[[中国]]35周年庆典,吴欣然应约。他重新阅读《邓小平文选》,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说:“《邓小平文选》,我反复看了3遍,这个人我非常钦佩。[[中国]]照目前的进步下去发展经济,下一世纪,将和美国、[[日本]],鼎足而立。” [3] <ref>[http://news.163.com/09/1103/17/5N7AK1LF00011247_3.html 吴国桢蒋介石反目成仇内幕 )], 网易[引用日期2014-03-06]</ref>
遗憾的是,正当他翘首盼望回到阔别30余年的故国怀抱时,突然病故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寓所,终年81岁。
== ''' 奇特婚姻 ''' ==
1929年,[[吴国桢]]担任汉口市财政局长。有一天,他路过一家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一张少女的相片,婀娜多姿。
[[吴国桢]]装着很生气的样子,走进照相馆,质问老板:“你们怎么可以把人家千金小姐的相片,和电影明星的相片放在一起招揽顾客呢?”紧接着,吴又追问:“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位小姐是一位有声望人家的女公子?”老板见[[吴国桢]]西装革履,胸前还挂着市政府的圆形徽章,知道他是当官的,于是赶紧回答:“知道,知道!她是汉阳铁厂黄厂长家的大小姐。”
这位黄厂长名 [[ 黄金涛 ]] ,早年也曾在美国留学。黄小姐是黄的长女黄卓群,当时正在[[上海]]中西女校读书,因天生丽质,被誉为该校校花。黄放假回汉口时,在这家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被老板私下添印放大,陈列在橱窗内,招揽顾客,结果引起[[吴国祯]]的注意。
后来,在[[吴国桢]]哥哥的安排下,[[吴国桢]]和黄卓群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
1930年,二人在汉口租界的一所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吴国桢]]和黄卓群的这段姻缘非常美满,两人相依相伴走过了一生。
半个世纪后,[[吴国桢]]已经在美国定居,他的一位邻居曾这样评价黄卓群:“吴夫人美丽贤惠,且能文能画,多才多艺。平日除料理家务外,尚能发 [[ ]] 芽,做豆腐,蒸馒头。最令人佩服的,她自己还能缝制西服,手艺精巧,式样大方,不逊于职业裁缝。
== ''' 人生评价 ''' ==
[[File:吴国桢4.jpg|缩略图 |左|500px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0616020&di=16a79781b2a76ac5f89e723f534ebdd3&imgtype=0&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30221%2FImg366629941.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221/n366629935.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吴国桢夫妇]]]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吴国桢]]是惟一先后担任过[[中国]]四大省市长官的人物。
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到[[北京]]参加国共谈判,颜氏对[[吴国桢]]非常赏识,他对毛泽东说:"你们只想做对[[中国]]有益的事,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上海]]市长,但你们却把他列入头等战犯。"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中,[[吴国桢]]位列第17位。毛泽东回答:"那丝毫没有关系,瞧 [[ 傅作义 ]] 将军,他也是头等战犯,但他到我们这边来了。你回去告诉[[吴国桢]]。要他就呆在那里,既然你们喜欢他,我们让他留在[[上海]]当市长。"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几天后,中共地下党果然派人与他联络,惜未为坚持反共立场的[[吴国桢]]所接受。
==== 大揭秘:吴国桢事件背后的隐秘真相 ====
{{#iDisplay:g0135tqy5ws |680640|380370|qq}}
== ''' 參考來源 ''' ==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