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空间站

增加 1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空间站'''(Space Station)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运行在[[外层空间]]的人造舱,可以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 [[ 航天员 ]] 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广义上为[[航天器]]的一种。和 [[ 宇宙飞船 ]] 相比,空间站并不一定会搭载着航天员发射升空,也不一定会具备推进和着陆用的设备,但空间站有适合[[人类]]长时间居住的设计,可以作为[[宇航员]]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场所。空间站能提供地面实验设施所不能提供的低重力、宇宙空间环境等条件,主要被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尤其是研究长期滞留宇宙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人类的全部空间站都是建造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为了对空间站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和输送,需要其它太空飞行器的配合。
空间站是一种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
== 历史 ==
空间站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69年,当时Everett Hale为《[[大西洋月刊]]》撰写了一则关于“用砖搭建的月球”的文章。此后,[[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赫尔曼·奥伯特]]也对空间站进行过设想<ref name="boys" />。1929年{{le|赫尔曼•波托奇尼克|Herman Potočnik}}的著作''The Problem of Space Travel''(《太空旅行的问题》)出版并风靡了30多年。1951年[[沃纳·冯·布劳恩]]在''矿工周刊''中刊登了他带有环状结构的空间站设计<ref name="boys"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德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使用太阳能的轨道兵器,即所谓的“太阳炮”。按照设想,它将是运行在高度在{{convert|5100|mi|km}}的地球轨道的空间站的一部分。
[[阿波罗11号]]飞船在1969年抢先登陆月球后,[[前苏联]]在与 [[ 美国 ]] 登月的太空竞赛中落败,因此转向了其他方向(如空间站)来展示他们的航天实力。<ref name="Ivanovich, p.5">Ivanovich, p.5</ref>[[礼炮计划|礼炮一号]]于1971年成功发射升空,它是人类 [[ 历史 ]] 上首个空间站。但不幸的是三名宇航员在返回时因阀门故障造成座舱失压全部窒息死亡。[[美国]]紧随其后在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它携带了一系列的[[望远镜]],科学家在上面做了许多关于[[医药]]、[[地质]]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前苏联在1986年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不断对其进行扩充完善,服役至2001年。期间有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航天员拜访过这个世界著名的空间站。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随后陆续发射的模块对其逐渐进行扩充。它由多个国家分工建造、联合运用,成为国际合作进行太空开发的标志。自2000年11月之后,国际空间站上就保持至少三名乘员至今。
== 居住性 == 目前已有的空间站内部狭窄的密闭空间、高辐射和失重等问题让它们在可居住性上受到很大限制。在其中生活的航天员面临着身体不适、心理障碍和长期健康问题的挑战。拿辐射举例:地球的生物在[[范艾伦带]]以下生息,受到地球磁场的保护免受 [[ 太阳 ]] 风的伤害,但空间站的乘员则得不到地球磁场的庇护。而长期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会让宇航员面临肌肉流失和骨钙质流失的问题。 ==构造==
== 构造 ==
空间站是一个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一个功能完备的空间站通常会具备以下的模块。
{| class="wikitable" |- ! # 主体结构|- | # 电源供应系统|- | # 温度控制系统|- | # 姿势控制系统|- | # 轨道操作和推进系统|- | # 自动化和机器人系统|- | # 计算机和通信系统|- | # 环境与生命支持系统|- | # 乘员生活设施|- | # 乘员和货物运输系统|} 
== 发展==
263,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