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榕江县

增加 2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榕江县01.jpg|缩略图|右|[http://zt.gog.cn/pic/003/014/740/00301474056_e89c60a5.jpg 原图链接][http://zt.gog.cn/system/2016/02/19/014775176.shtml 来自多彩贵州网图片]]]
''' 榕江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贵州省 ]] 黔东南 [[ 苗族 ]][[ 侗族 ]] 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 [[ 贵州 ]] 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积3315.8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42万。县政府驻古州镇。
邻接的县市有:东边 [[ 黎平县 ]] [[ 从江县 ]] ,南边 [[ 荔波县 ]] ,西边三都水族自治县、 [[ 雷山县 ]] ,北边 [[ 剑河县 ]]
==历史沿革==
榕江,昔称古州。
元至元二十年(1360年),置古州八万洞总管府,后改军民府,属 [[ 思州 ]] 安抚司。
[[ 洪武 ]] 三年(1370年),置 [[ 古州 ]] 蛮夷长官司,属思州 [[ 宣慰司 ]]
二十六年(1393年)置古州卫,寻废;
[[ 永乐 ]] 六年(1408年)设古州司流官吏目;
十二年(1414年)以古州蛮夷长官司属黎平府。
[[ 雍正 ]] 五年(1727年)设 [[ 开泰县 ]] 承分驻古州;
七年(1729年)设古州镇,置古州厅,以黎平府同知驻其地;
[[ 乾隆 ]] 元年(1736年)置古州兵备道;
二年(1738年)移开泰县丞分驻朗洞。
1923年直属于省;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间,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四野战军 ]] 攻占榕江县。
1950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
1956年,划入黔东南 [[ 苗族侗族自治州 ]] 。1958年将 [[ 从江县 ]] 并入。1961年,将从江县分出。
2007年至今,辖6个镇、13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
截止2019年榕江县共辖9镇10乡(含6民族乡)1街道。全县辖有 [[ 古州 ]] 、忠诚、寨蒿、平永、乐里、朗洞、栽麻、八开、平江9镇,崇义、平阳、两汪、计划4乡,仁里、三江、定威、兴华、水尾5水族乡, [[ 塔石瑶族 ]] 水族乡,车民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榕江县位于 [[ 贵州 ]] 省东南部,黔东南 [[ 苗族 ]][[ 侗族 ]] 自治州南部。介于东经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南北长93千米,东西宽66.5千米,国土面积3315.8平方千米。地跨 [[ 珠江 ]] 与长江流域。东邻黎平县、从江县,西与 [[ 雷山县 ]] 、三都县接壤,北界 [[ 剑河县 ]] ,南接 [[ 荔波县 ]]
===气候特征===
2018年公安户籍人口数3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是8.73万人,乡村人口是28.89万人,2018年常住半年人口29.03万人。
榕江县境内居住着侗族、苗族、 [[ 汉族 ]] [[ 水族 ]] [[ 瑶族 ]] 等15个民族。
==生产总值==
===水运===
船舶顺榕江而下可直达 [[ 广州 ]]
==教育资源==
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榕江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有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B级景区、4个A级旅游村寨和5个B级旅游村寨。是全省三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黎从榕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已形成三宝千户侗寨为核心的都 [[ 柳江 ]] 多民族文化旅游线和以茅人河为核心的环 [[ 雷公山 ]] 苗风侗韵旅游线。
榕江 [[ 苗山 ]] 侗水风景名胜区:2009年12月28日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类型丰富,底蕴深厚的苗族、侗族文化与秀丽的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原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而且空间分布集中。这里 [[ 侗族 ]] 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西山苗王庙===
===古榕群景区===
位于县城北3千米的三宝千户侗寨,是省 [[ 古榕 ]] 风景名胜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宝侗寨沿寨蒿河而居,昔时洪水泛滥冲击河岸,该地侗族人民为抵御河水对沿岸的冲刷侵蚀,于河沿岸边遍榕树作河堤抵御洪水。经过数百年的精心培植,小树长大终成护河长堤,大者数人方能合抱,枝干苍劲向水面发展,倒映于河水之中,形成了一条罕见的沿河林荫带,是当地人民劳作后休憩的好地方。
现榕堤旁侗寨中建有三宝鼓楼,为侗乡第一高大鼓楼,入选 [[ 基尼斯 ]] 世界。
====古榕包碑====
在美丽的侗乡车江寨头河堤上的古榕群中,有一棵神奇的榕树,清 [[ 乾隆 ]] 年间栽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榕荫下有个用红砂条石砌成的古渡口。 [[ 民国 ]] 八年,寨民维修渡口时,在榕树旁立了一块有关渡口记载的石碑,碑高约1米,宽0.7米。没想到,这棵榕树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就把这块石碑紧紧地包住,形成了“古榕包碑”一大景观。
====古榕吞庙====
在县城小东门外,原 [[ 清代 ]][[ 古州 ]] “接官厅”门前的古老河堤上有株老态龙钟的古榕,种植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这株榕树原植于一座高约2米,面阔1.5米的小土地庙后边。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雄心勃勃的榕树长大后,居然将所谓主宰一方水土的土地庙吞人口中,形成了“古榕吞庙”的奇特景观。
====生死恋树====
====珠郎娘美树====
在车江乡口寨村小学近的河坎上,有两株连根并立的大榕树,他枝叶交织,高矮相近,粗细相同,树身从到下相距仅为40厘米,如同相亲相爱的对情人。当你立足细看,左边一株犹如弯照水梳头的“腊乜”(侗语,姑娘),右边株好似站在姑娘身后为其撑伞遮荫的多“罗汉”(小伙子)。因此,人们将这两株对称为“珠郎娘美树”( [[ 侗族 ]] 民间传说一对著名的恋人),实为侗乡一佳景。
====九龙入海====
====夫妻榕树====
[[ 五榕山 ]] 的古老灵宫殿前,左右各有一棵古榕,它们相隔仅4米,而枝叶密密交织,如同携手相望的夫妻,它们咫尺天涯,苦思苦想而不能结合,因此,人们称为“夫妻榕”。
河堤上游,有一奇观为"古榕包碑",位于车江河古渡口旁,一株古榕竟将一座石碑用根须包裹起来。这座碑为1919年所立的公德碑,纪念捐资修建渡口的人,后来被旁边的榕树"据为己有",构成奇特的"树包碑"景观,令人惊叹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 [[ 战国时期 ]]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 [[ 侗族大歌 ]] [[ 法国 ]][[ 巴黎 ]] 金秋艺术节上亮相,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牯脏节===
719,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