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斑马

增加 4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学名:Equus zebra)
[[File:355855-1P40516053444.jpg|缩略图|右|[http://img1.juimg.com/180405/355855-1P40516053444.jpg 原圖鏈結][http://www.juimg.com/tupian/201804/bizhi_1639826.html 来自聚图网]]]
肩高仅120厘米,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斑马,也是首次得到科学描述和定名的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唇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仅产于西南非洲及南非开普省的山地,指名亚种(学名:E.zzebra分布于南非,现已已经绝灭;西南亚种(学名:(E.zhartmannae)分布于西南非、安哥拉。
是高度社群性的动物。不同的种类其社会构成亦不同。平原斑马及山斑马有“家庭”结构,每“家”也有一只雄性斑马、最多六只的雌性斑马及它们的子女。而一些尚未结婚、交配的雄性斑马则会自己单独生活,或是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直至它们有能力去挑战有“家室”的雄性斑马。当斑马群被[[土狼]]或是野狗攻击时,成年的斑马会组成一个圆形,并将未成年斑马放在圈内,其首领则会保护它的妻儿。
[[File:斑马2.jpg|缩略图|左|[http://img.ivsky.com/img/tupian/pre/201709/16/yiqun_banma-010.jpg 原圖鏈結][https://www.ivsky.com/tupian/yiqun_banma_v43746/pic_700130.html 来自天堂图片网]]]
细纹斑马跟其他斑马不同,它们没有固定的社会关系。细纹斑马很少长时间一起生活。成年的雄性斑马会自己独居,而未成年的斑马就会跟它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跟平原斑马及山斑马一样,尚未结婚、交配的雄性斑马会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不过关系不太固定。
在繁殖季节,斑马表现得十分紧张而活跃,雄兽之间互相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激烈得争斗,打斗的方式为互相碰击颈部、用嘴咬、用前脚的蹄来踢等。败者狼狈逃窜,获胜者则与雌兽一起生活一段时间,通过亲昵、嬉戏等行为,然后交配。每只获胜的雄兽每年要交配数只雌兽。雌兽的妊娠期约为11-13个月,每隔3年生产1次。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约为6个月,3.5-4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 斑纹作用 ==
 
[[File:斑马2.jpg|缩略图|右|[http://img.ivsky.com/img/tupian/pre/201709/16/yiqun_banma-010.jpg 原圖鏈結][https://www.ivsky.com/tupian/yiqun_banma_v43746/pic_700130.html 来自天堂图片网]]]
 
身上的条纹和间隔的形成是在雌兽的妊娠早期,一个固定的、间隔相同的条纹形式就已经确定在胚胎之中了。以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各部位发育的情况不同,所以幼仔出生后,各部位所形成的条纹也就不一样了,有的宽阔,有的狭窄。例如斑马颈部的条纹较宽,所以颈部的最早条纹形式必须在胚胎发育的第七个星期,颈部伸长之前确定;近鼻孔处的条绞很细,所以这个部位最早的条纹形式必须在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鼻子扩大之前确定;臀部的条纹最宽,说明臀部与身体的其余部分是成比例发展的。另一方面,条纹也不能早于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之前出现,因为斑马长着一条具有条纹的尾巴,而这条尾巴在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以前尚未出现,这时胚胎的长度大约为32毫米,条纹的数目约为80个,据此可以推算出最初确定的每个条纹的宽度大约为400微米,即每一个条纹有20个胚胎细胞的宽度。至于它四肢上的条纹为什么呈水平方向,则可能是腿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的条纹机械地转过一个角度而形成的。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 [[File:斑马图片a.jpg|缩略图|左|[http://youimg1.c-ctrip.com/target/tg/089/576/468/26ecebc216f346a2907318f8715a5eee.jpg 原圖鏈結][http://www.hui-chao.com/jingpin-%E8%87%AA%E7%94%B1%E5%AE%B6%E4%B8%89%E6%98%9Fi9152%E6%96%91%E9%A9%ACi9.html 来自自由家三星]]][[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 种群现状 ==
因为斑马比马更能适应非洲的疫症,欧洲殖民者曾经试图驯服斑马代替马用于骑乘和拉车。然而由于斑马的天性较难预测,在压力下容易受惊吓,驯服斑马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能被人类成功驯服的斑马多为杂交斑马(斑马跟其他马科动物如马、驴杂交的品种),而非天然纯种斑马。
 
[[File:斑马4.jpg|缩略图|右|[https://n.sinaimg.cn/sinacn20190626s/48/w1000h648/20190626/8339-hyzpvir0490852.jpg 原圖鏈結][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92906137_17d0c019900100mmkr.html?from=science 来自新浪网]]]
在英格兰,一位名叫莱昂内尔·沃尔特·罗特希尔德的动物博物家曾经经常使用斑马来驾驭马车。1907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一位医生,名叫罗森道·里贝罗的人,就经常使用斑马作为日常坐骑。在18世纪中期,名叫乔治·格雷的民统治者把斑马从他之前的南非殖民统治区引进到了新西兰,并且在他自己私人的卡瓦岛上拉马车用。
[[File:斑马4.jpg|缩略图|右|[https://n.sinaimg.cn/sinacn20190626s/48/w1000h648/20190626/8339-hyzpvir0490852.jpg 原圖鏈結][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92906137_17d0c019900100mmkr.html?from=science 来自新浪网]]]
贺瑞斯·海斯船长在他大约1899年写的《马的特点》中对各种斑马的可用性做了比较。他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给一匹山斑马上了鞍和缰绳,但却无法在接下来他控制住这匹斑马的两天里给它上“嚼”。他解释是斑马的脖子“太硬”,他根本就没办法把它的脖子拉向任何一个方向。尽管他在马戏团的环形场内驯服了这匹斑马,但一旦拉到户外,就再也无法控制住它。他发现平原斑马容易训练,而且对采采蝇的叮咬免疫,因此认为平原斑马是理想的可驯服种类。他认为斑驴非常适合驯养,因为斑驴比其他种类的斑马更强壮,更温驯听话,脾性更像马。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