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
次編輯
變更
森田正马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人物简介==
森田正马(Morita Shoma,1874年1月18日-1938年4月12日)精神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医科大学。后人及神经症患者均亲切的称森田正马先生为“森田正马博士”。森田正马出生于日本高知县香美郡兔田村,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是家庭妇女。他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也继承了母亲的善良与爱心。他对当时认为治疗神经症有效的各种疗法进行实践验证,尝试运用药物治疗、说服疗法、催眠疗法,均未收到预期效果。最后,他从当时的主要疗法如安静疗法、作业疗法、生活疗法中吸取精华,有机结合,创造了他独特的精神疗法。1924年8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其传世名著至今在日本各大城市的书店中仍可找到,代表作品有《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等。
正 森 田的父亲是小学教师,对儿子的教育颇为严 格。以致于后来森田对上学感到厌恶,上中学时因倦于学业,曾有留级、离家出走的事情发生。这不能不说是父亲在教育上的失误。 森田9岁时,对宗教发生兴趣,常常去寺庙,看到庙里五颜六色描绘地狱的壁画以后,想到死亡的情景。由于对死亡的恐怖,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此后他着魔似的大量阅读占卜、骨相、人相等书籍。他父亲唯恐照此下去森田将会成为一名算卦先生。后来,森田知道那些迷信没有科学道理,也就放弃了,而转向哲学,酷爱阅读心理、经济、逻辑、法学等书籍。
==生平经历==
幼年频受“恐惧症”折磨森田正马<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327099357423586 森田正马坎坷的经历]百度网,02-24</ref>
,出生于日本高知县农村,他父亲森田正文是个武士兼农民的“乡士”,年轻时曾任小学临时教师,因此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在长子森田正马身上,父亲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小时候,森田正马的父亲就手把手地教小正马读书、写字,5岁时就送正马上了小学。每天,森田正马一放学回家,父亲就让他诵读古文和史书。而森田正马也酷爱读书,由于天资聪颖,还被人称作“神童”。然而,这样的幼年学习一直持续了5年,到森田正马10岁时,父子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那时候,父亲给小正马定下的学习计划非常严格,晚上如果背不完书,父亲便不允许他睡觉。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白天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功课本已十分紧张,回家之后,父亲还强迫他背这记那。渐渐地,小正马变得厌烦起来,开始越来越讨厌学习。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甚至每天早晨,小正马都是又哭又闹,缠着大人不愿去上学了。到小学毕业时,他的学习成绩产生了很大退步,于是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森田正马的性格,较常人来说显得格外敏感。举个例子:在他10岁时,有一次,他去村里的寺庙里游玩,无意中看到描绘着各式恐惧的地狱图景的的图画。这些恐惧的场景,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后来森田理论中关于“死的恐惧”一说的来源。 从此,他经常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导致夜里也难以入眠,还常常会被噩梦惊醒。这一切,也与父亲总是强迫他学习有关。 14岁时,森田正马进入高知县县立中学读书,并寄宿在母亲的一个朋友家里。但是,他的成绩并不理想。相反,在上初二时,他不幸患了心脏神经症,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后来,由于父亲经常在学费问题上给森田正马许多限制,他一气之下,跟着朋友离家去了东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考取了邮政电信学校。这时,他虽得到了父亲的学费支持,却遭遇了又一次打击——他得了很严重的脚气病,渐渐地,连走路也变得十分困难,不得不整天待在寄宿处。不得已,他只得辍学回到家乡。这时,森田正马第一次感到了恐惧症的可怕。一次,他得了伤寒症,卧床休息时,突然感到心悸难忍,并强烈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死去。从此,他常常经受这种痛苦心理的折磨,成了诊所的常客。
森田正马曾在文章中剖析过自己的神经质倾向。他写道:“我在12岁时,常常为患夜尿症而苦恼,16岁时,又患了头痛病,常常出现心跳过速的症状,而且容易疲劳。这些都令我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是所谓‘神经衰弱症状’。幼年时,因为患夜尿症,为了不弄湿被褥,我总是铺着草席睡觉。当有人故意问我‘铺上草席干什么’时,我总是生气的回答说‘为了夜里不尿炕’。这种回答,其实是对大人故意的嘲笑挖苦的一种反抗,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内心总是十分的难过。” 这种情绪对森田正马的一生影响至深,后来,他在著作中写道:“不要谴责孩子的夜尿症,你越是谴责、挖苦孩子,孩子的症状就越恶化”。之所以这么写,也是基于他自己的切身体验。 由于为自己的夜尿症深感自卑,森田正马从小即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后来,当他听说当地的名人——明治维新时代著名的改革家坂本龙马小时候也得过这种病,这才感到一些安慰,心情也有所好转。但是,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种种神经症依然不时地困扰着他。 25岁时,森田正马考入了著名的东京大学。在大学初期,他曾去东京大学内科看诊,并被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于是不得不经常服药治疗。大学一年级时,有一次,父母因农忙,忘了给他寄生活费,在两个月里,森田不得不紧衣缩食度日。他误以为父母不支持自己上大学,并为此气愤不已,甚至一度想要当着父母的面自杀。 好在没过多久,他又改变了想法,暗下决心,要不顾一切地拼命学习,干出个样子来让家里人看看。这个时期,因为抱着不顾一切的态度,森田正马完全放弃了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只是一门心思埋头苦读。结果,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这段时间内,困扰他多年的脚气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对于这种奇异的现象,森田正马思考良多。为此,他曾撰文道:“曾经,有两件事对我的精神世界造成了重大转机,一是在太多的关注死的体验下参加这次考试;二是高中二年级时的某夜,饮酒之后被友人用刀砍伤之事”。 以这次考试为转机,接下来,森田正马的头痛也消失,神经症也好转了。
==森田心理疗法==
森田心理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心理疗法。其理论受我国古代老庄思想影响。自1990年左右被引进中国以来,在我国众多学者的患者的努力下,不断发扬广大,现公认为是治疗强迫障碍理想的治疗之一,它使众多强迫障碍患者减轻或解除了痛苦。
森田疗法是对神经症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心理疗法。森田认为,神经症患者的所有不适都是一种自我感受而不是真正的病。因为,只有“保持原状,顺其自然”,不为其所扰,才能使各种不良感受自消自灭。
=== 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
===核心理论===
森田疗法<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32144 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知乎网,2016-09-13</ref>
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 森田认为:“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集中,则会使该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使注意固定的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结合的交互作用,就越发增大其感觉,这一系列的精神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该项作用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与此相关的术语包括:疑病素质论、生的欲望、死的恐怖、思想矛盾。
1,疑病素质
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害怕疾病,每当遇到生活环境的改变,甚至是轻微的精神创伤时,都倾向于产生自卑感。其实疑病性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神经质的人只不过是程度过强而已。
2,生的欲望
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包含如下几类: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求知欲强,肯努力;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希望向上发展。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其表现是:绝对不能丝毫的心身异常的表现,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想成为个完美的人,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了思想矛盾。
3,死的恐怖
死的恐怖是神经质病态的根源。由于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死的恐怖也非常强烈。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的东西丢失、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是神经质者所特有的病理学的概念。
4,思想矛盾
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主要指应该如此和事实如此之间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事实也包括自身的自然现象,便如从理智上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夜间走过坟地照样会感到害怕恐惧,这是所谓相对观念。这种对应作用也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保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全。这种精神拮抗作用过弱,如小孩或白痴,一旦产生欲望,就会毫无顾忌地行动。而神经质者精神抗拒作用过强,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的抗拒作用,常引起犹豫不决而精神痛苦,这些在一般人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的想法,在疑病本质并且精神拮抗作用很强的人身上,会固执地出现,形成阻抗对立,再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强迫观念。
以上论及的森田关于神经质发病的基本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由于某种契机(疑病体验)把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身心自然现象如用脑过度时的头痛、失眠、与生人交往时的拘谨不安,以及偶然出现的杂念、口吃等,误认为是病症,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感觉愈敏锐,“病症”就愈重。由于这种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急性循环的恶性状态,结果成为神经症。森田疗法就是要改善疑病素质,破坏其交互作用,从而使症状消失。
===心理理论===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这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论的日本认知行为疗法,不仅仅作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其中许多理论亦可用于调节我们平常的心理健康。有关心理健康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必然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发生的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成瘾行为、自杀、心态失衡等各种极端事件经常见诸媒体报端,人们普遍感到生存发展心理压力太大,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身体健康与否更易落实:去医院做一下全面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有明确的、量化的、肉眼可见的正常值范围。心理健康的标准,尚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去确定,只能从定性的角度去确定。国内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以下方面是心理健康所必须的: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心情;有所成就,面向未来;心态完整,抗御应激;有自主,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真实理解客观现实,有同情和共感能力;是客观环境的主人;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随便做什么都能适可而止。心理压力的身体信号生活经验和医学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心理冲突会以生理上的不适感受来表现:持续疲劳、疼痛不适、胸闷心慌、局部或浑身绷紧、记忆差、注意集中力下降、胃口睡眠差……这一切生理不适如果排除是躯体疾病引起的话,就可能是心理状态不良的信号了。虽然精神分析学说早就有心理冲突“躯体化”的概念,但这种以躯体痛苦表达心理冲突的方式在东方文化中更为常见,一部分人会表现为容易感受到身体痛苦并寻求帮助,但医学检查身体并无器质性疾病,似乎直接感受并表达心理痛苦是有某种禁忌的(潜意识层面)。我曾经接诊过一位由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教授转介过来的病人,是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太,在瑞金医院检查了半年多,一直查不出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半年多,除了做了所有的相关检查,还做了五次胃镜,三次肠镜,均正常。一般人会认为做这么多检查会很痛苦,但对这位病人来说,检查不出原因才更痛苦,因为查不出毛病就意味着她“没资格”表达痛苦,而她感到很委屈,因为她的痛苦感受是真实的,不是她臆想出来的。最后,消化科专家给她的女儿们建议,要去看心理科,可能是心理障碍。当回家后女儿们对老妈说要看心理科,她开始拍桌子骂人:“我怎么会心理有毛病?我从小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困难都克服过,坚强得很!我这么痛苦,半年多都没查出什么毛病,还说我心理有毛病!”越说越生气。但消化科查不出原因,老太无奈之下由三个女儿陪同来到了心理门诊。这样以躯体痛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为数不少。心理压力的心理信号抑郁、焦虑、愤怒等是人类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一般面对的丧失性(loss)的情景,会出现抑郁的反应;面对不确定的事情还没有结果,会出现焦虑;面对失控无助的情景,会出现愤怒的反应。情绪抑郁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消失,消极悲观,无助、无用、无意义感,自我评价降低;焦虑烦躁不安,莫名恐惧,容易担忧方方面面;有些人可表现为敌意明显,冲动易怒,疑心增多;也有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会出现短暂的人生观或价值观改变。需要注意防范的是:在这些状态下容易发生人际冲突、唐突决定、意外失误,甚至暴力行为等,那就后悔莫及了,因为巨大心理压力导致的许多感受都是短暂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恢复的。心理压力表现在职业方面,可能有以下体验:并不期待每天工作的开始,只想留在家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感到非常疲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常有厌恶、抗拒的感觉;对待工作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了,有时甚至给自己不同的借口以逃避开展工作;不再喜欢自己的职业了;对待工作对象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一样;当工作对象倾诉困境和问题时,会觉得越发厌烦并且越来越麻木;觉得自己渐渐失去自我,并厌恶这样的改变;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别人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态度……用森田疗法自我调适1、顺其自然森田认为,当症状(我们说的心理问题)出现时,越想努力克服症状,就会使自己内心冲突加重,苦恼更甚,症状就越顽固。所以当症状出现时,对其应采取不在乎的态度,顺应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接受症状,不把其视为特殊问题,以平常心对待。因为对于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着急也无济于事,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就象天气一样,不管其好坏,都应该任其自然,坚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当然,顺其自然不是说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你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情绪自然接受,另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带着症状,去做自己更应该做的事。2、直面痛苦,为所当为有些人,当要去做一件不情愿的事情时,会找出一些借口尽可能去回避;当实在逃避不开时就尽量敷衍。这种逃避的态度永远不可能适应现实生活。要想改变,必须做到无论多么痛苦,都应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不去从事积极、有效、建设性的活动,就永远不可能改善。只有当你把原来集中于自身的精神能量投向外部世界,在行动中体验到自信与成功的喜悦,症状才会淡化直到消失。3、控制情绪,努力为之森田疗法主张,人应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而应该以行为为准则。不要情绪不好时什么都不想做,不要看重情绪,感情用事;而要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唯有行动和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与其想,不如做”,不受情绪其控制,要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4、勇于表达自信有的人自觉处处不如别人,做事没有自信,结果一事无成。高良武久博士说"许多事情并不一定要有了自信之后才去做,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有人认为只有有了自信之后才能去工作,这好比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再下水学游泳一样,是非常荒谬的。"人对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会贸然从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成功的希望时,方能付诸于行动。对于有自卑感的人来说,缺乏自信,做事犹豫不决,三思而不行,这样就会一事无成。正确的态度应是:增强自信,勇于进取,通过实际行动去完成要达到的目的。5、保持充实的生活人们要保持充实的生活,就必须养成劳动的习惯。不干事情心里当然就不踏实。人普遍要有向上的进取心,并不断地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尔后才能取得成绩。例如,农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秋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人们遭受痛苦,也会在工作中增加信心,减轻痛苦。对于过度内向人来说,通过积极工作,可逐步变得开朗外向。高良武久博士指出:外向化的最佳方法是从事某种工作,即使是难做的事情,也要逼迫自己去做。另外,还应端正外表。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心灵是联系在一起的。衣冠整洁,才能意志坚定。要振作精神、情绪焕发,首先要端正外表。一个衣饰不整,生活懒散、凌乱不堪的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因此,要摆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首先需端正外表,要意志自然而然地坚定起来。为了成功地适应生活,必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接纳不那么理想的自我,做现实可行的努力和改变,朝前走,不停留。“你哭了,只是你一个人在哭;你笑了,大家都会和你一起笑。”
对于森田疗法,很多受益者,也康复者对森田疗法的深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