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措美县

增加 5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措美县 ''' (藏语:མཚོ་སམད་རྫོང,藏语拼音:Comai Zong,威利:mtsho smad rdzong)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下属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湖的下游”,因其位于哲古湖下游。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隆孜县,南边洛扎县,西边浪卡子县,北边琼结县、乃东县。面积4549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1万人。邮政编码 856900,县政府驻措美镇当许。
措美县古堆乡是藏獒的原生地,古堆乡有“藏獒之乡”之称。
措美县“扎扎服饰”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整体介绍==
 
措美县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下辖县,位于山南市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地处东经90°56′~92°00′、北纬28°11′~28°57′之间。县境东邻隆子县,西与浪卡子县接壤,南与洛扎县、错那县交界,北靠琼结县、乃东县。全县辖2个乡2个镇,距拉萨市300公里,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130公里。总面积4549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截至2014年底)。县人民政府驻措美镇当许。
==地理位置==
 
措美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面积452分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草原面积630万亩,林地面积3.5万亩。总人口近1.3万。辖12个乡,46个村民委员会。
 
==名称含义==
 
措美藏语意为“湖下”。吐蔷时期属约茹所辖。
 
==历史变迁==
[[ 元朝 ]] 时大致为雅桑万户属地。帕竹地方政权于1354年在此设立洼孜哲古宗(即后来的哲古宗,现在的措美县)。
噶厦政府统治时期仍保留了哲古宗行政区划,统归洛喀(山南)基巧管辖。1959年哲古宗和达玛堆船合并改称哲古县。1960年设山南专区,哲古县归属山南专区。
==自然灾害==
 
主要有洪水、冰雹、霜冻、雪灾、风沙、干旱、病虫害等。
==矿产资源==
 主要有铅、硫、锑、 [[ 石墨 ]] 、玛磁、煤、泥炭、 [[ 朱砂 ]] 等,并有地热资源。 
==野生动物==
 被列入国家重 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野 [[ 耗牛 ]] [[ 黑颈鹤 ]] [[ 棕熊 ]] 、水獭、马爵、天鹅、藏雪鸡、黑 、藏原羚、秃鸳、灰鹤等。主要野生植物有虫草、 [[ 贝母 ]] [[ 金蝎 ]] 、黄苹、 [[ 黄连 ]] 、黄柏、 [[ 雪莲花 ]] 等。 措美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种植业。 
==农林牧业==
主要农作物有青裸、小麦、幕麦、豌豆、油菜、萝卜、马铃薯等。畜牧业以饲养山羊、绵羊、耗牛、黄牛、偏牛、马、驴等为主,是山南地区的主要牧业县之一。经济林24.7亩,主要产苹果、梨、核桃等。 全县有水电站 l座,装机容量为吐80千瓦。
主要农作物有[[青裸]]、[[小麦]]、[[幕麦]]、[[豌豆]]、[[油菜]]、[[萝卜]]、[[马铃薯]]等。畜牧业以饲养山[[羊]]、绵羊、耗[[牛]]、黄牛、偏牛、[[马]]、[[驴]]等为主,是山南地区的主要牧业县之一。经济林24.7亩,主要产[[苹果]]、[[梨]]、[[核桃]]等。 全县有水电站 l座,装机容量为吐80千瓦。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主要从事 [[ ]] [[ ]] [[ ]] 制品和纺织 道德、卡垫 等传统产品,公路建设始于1959年,当时为简易公路。到1989年县境内有了3条主要公路,总长度达385公里。其中乡级公路10条,全长220公里。
==交通==
 
措美县公路建设始于1959年,当时为简易公路。到1989年县境内有了3条主要公路,总长度达385公里。其中乡级公路10条,全长220公里 。到1999年全县境内9条主要公路,总长度达430公里。其中乡级公路8条,全长311公里。
==科技==
2015年5月23日至29日,措美县组织开展了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2015年科技宣传周活动。
2015年5月23日至29日,措美县组织开展了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2015年科技宣传周活动。 科普进农村: 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各类科普知识,技术培训人数15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达400多册。 
==历史文化==
 
===扎扎服饰===
在措美县境内有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叫" 扎扎服饰" 它的由来有一个久远而美丽的故事。
相传,一次[[文成公主]]到琼结加玛宫,品尝了扎扎牧民敬献的牛羊肉及糌粑油糕后,赞不绝口,并答应到扎扎草原作客。公主到扎扎草原后,牧民们载歌载舞,争先恐后地向公主敬酒,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美酒四处飘香,酒歌到处回荡。牧民们与公主连续喝了三天三夜,少女们围着公主,有 由来 陪公主说话, 一个久远而美丽 故事 躺在公主的怀里撒娇。少女们大醉,敬酒的把酒洒在公主的肩上,公主的头发也被弄散,立即变成了像编了66条发辫的发式
相传,一次文成公主到琼结加玛宫,品尝了扎扎牧民敬献的牛羊肉及糌粑油糕后,赞不绝口,并答应到扎扎草原作客。公主到扎扎草原后,牧民们载歌载舞,争先恐后地向公主敬酒,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美酒四处飘香,酒歌到处回荡。牧民们与公主连续喝了三天三夜,少女们围着公主,有的陪公主说话,有的躺在公主的怀里撒娇。少女们大醉,敬酒的把酒洒在公主的肩上,公主的头发也被弄散,立即变成了像编了66条发辫的发式。  [[ 松赞干布 ]] 处理完拉萨的各项事情,回到山南,得知文成公主在扎扎草原,随即赶到。公主闻声大喜,来不及整理头发,反穿了湿透的衣服,去迎接赞普。扎扎妇女看到了文成公主此时的服饰,纷纷效仿。
关于反穿花氆氇服饰的由来,还有一个久远而悲壮的故事。相传,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因悲痛过度而神经失常,反穿了花氆氇制成的衣服在草原上奔走。有一次,她来到扎扎,被妇女们看到了,纷纷效仿。
2008年6月," 扎扎服饰" 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阿妈羌母舞===
措美县阿妈羌母舞是一种宗教舞蹈,广泛流传于措美县扎扎村,此舞是具有独特 [[ 艺术 ]] 色彩的地方性舞蹈。表演时人数有一定的限制,身着反穿型服饰,带上独具地方特色的面具,以敲鼓和摇奏绕钹为节奏,以丰富的感情色彩支配身体动作,英武豪放、稳重大方,并且每次表演所有演员都要轮流演出。
==地方习俗==
===哲古牧人节===
 已列入为 [[ 雅砻文化 ]] 节系类活动之一, 一般为每年8月25日-29 —29 日在哲古湖畔隆重举行。期间,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游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哲古湖畔,欣赏着这里独有的蓝天、白云、湖泊、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原,领略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雅景。
===次曲节===
 
每年藏历五月十日至十一日,措美县在玛悟觉寺举行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宗教节日(次曲节)。
[[ 玛悟觉寺" ]]“[[ 次曲节" ]]” 活动内容主要有:
一、跳神活动。跳神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藏语称之为" 羌姆" ,是僧人头戴面具,身着彩色艳丽的服饰,用手势和动作表达各种佛教寓意,期间由僧人用舞钹,唢呐等伴奏。玛悟觉寺的" 次曲节" 本用以纪念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大师,而后旨在威吓邪魔,祈祷人间太平、风调雨顺。 玛悟觉" 羌姆" 已申报 [[ 国际级非物质遗产 ]]
二、赐福活动。" 次曲节" 是在节日期间人们以转经、煨桑等方式开展宗教活动祈求平安,祈求社会和谐。
===民俗礼仪===
1、敬献哈达。赠送哈达是藏族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敬献哈达"之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最早哈达是宗教礼仪中,向神敬奉的一件珍贵的供物,也是僧侣们相互或向高僧、活佛敬献的礼物。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把这种神圣的礼物,广泛流传于民间。如拜访师长、探访亲友、喜庆佳节、迎宾接客、文明礼节等都用哈达,哈达成为了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纽带。
1、[[敬献哈达]]。赠送哈达是藏族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敬献哈达”之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最早哈达是[[宗教]]礼仪中,向神敬奉的一件珍贵的供物,也是僧侣们相互或向高僧、活佛敬献的礼物。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把这种神圣的礼物,广泛流传于民间。如拜访师长、探访亲友、喜庆佳节、迎宾接客、文明礼节等都用哈达,哈达成为了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纽带。 2、遇人问好。藏族是好客的民族,平常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相遇要问好问安,藏语称" 格里陪" 。对陌生人来访也要热情接待。
3、出门当天不扫家门。家人要出远门,没有出发之前把家打扫干净,其走后的这一天不能打扫,以表一路顺风。
==特产风味==
 
===翘尖彩靴===
在扎扎村方言称为"甲黔"。扎扎的"甲黔"彩靴很有名,每逢过节的时候,措美县境内的农牧民几乎都穿这种彩靴。彩靴底厚、皮面结实、看着美观、穿着舒服。其制作工序复杂、工艺考究、精巧、搭配的色彩艳丽、绣出的花纹或图案精致,具有防寒保暖、结实耐穿等特点。"甲黔"彩靴式样别致,左右可互换穿,地域特色鲜明,蕴含着深厚的扎扎牧民服饰文化。"甲黔"彩靴在旧西藏就已经很有名气,措美特有,已申报西藏自治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扎扎村方言称为“[[甲黔]]”。扎扎的“ 甲黔" ”彩靴很有名,每逢过节的时候,措美县境内的农牧民几乎都穿这种[[彩靴]]。 彩靴 底厚、皮面结实、看着美观、穿着舒服。其制作工序复杂、工艺考究、精巧、搭配的色彩艳丽、绣出的花纹或图案精致,具有防寒保暖、结实耐穿等特点。“甲黔”彩靴式样别致,左右可互换穿,地域特色鲜明,蕴含着深厚的扎扎牧民服饰文化。“甲黔”彩靴在旧西藏就已经很有名气,措美特有,已申报[[西藏自治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黔“彩靴” 从用途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由红色面料组成,用料很讲究的,是当地最高政教首领专用的; 一种是由黄色面料组成的,是当时高僧大德们穿的;" ;“ 甲黔" 彩靴的鞋底鼻子的鼻子翘起来,在运动时有防跌跤的作用,一般的俗官穿的" 甲黔" 彩靴还分两种,一种是平底,一种仰尖,这种靴子是四品以上的官员穿的。因此,当时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穿着" 甲黔" 彩靴,出入 [[ 布达拉宫 ]] [[ 罗布林卡 ]] 连看门人和警卫都不会阻拦和盘问的。
===藏獒===
措美县古堆乡是藏獒的原生地,古堆乡有" 藏獒之乡" 之称,
[[ 藏獒 ]] 是当地牧民和牲畜的忠实伙伴和保护神。藏獒的嗅觉很灵敏,辨别和生存能力强 。古堆乡的藏獒个大,可与一头毛驴相比,性情凶猛,可与虎豹相斗取胜,它是牧民的好朋友。
===黄蘑菇、白蘑菇===
哲古草原上还有成片的黄蘑菇和成圈的白蘑菇。当七、八月份草原上野花争芳斗艳时,黄 [[ 蘑菇 ]] 、白蘑菇也纷纷钻出地面与野花和绿草比美,尤其是卡珠等地的黄蘑菇,人们捡了这些黄蘑菇,用酥油或猪肉罐头烧起来吃,那味道真是鲜美极了。 
==风景名胜==
 
===哲古湖===
县境内共有22座大小湖泊,其中位于县驻地哲古镇东北部60公里在处的哲古湖面积最大,约为66平方公里,海拔4600米,属内流河,水源主要靠冰雪融化水为主。" 哲古" 藏语意为" 弯刀" ,因湖的形状像一把弯刀,故命名为"哲古湖"。
湖的周围是千亩草原和连绵起伏的雪山。
===哲古草原===
 
哲古草原位于措美县县城东北部50公里处,距山南地区
行署所在地泽当镇78公里,距琼结县藏王墓50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哲古草场面积364万亩,是山南地区的纯牧区,冬季草场载畜量可达18万头(只),草原上随处可见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盘羊、黑颈鹤、丹颈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黄 [[ ]] [[ 银狐 ]] [[ 猞猁 ]] [[ 水獭 ]] [[ 旱獭 ]] [[ 灰鸭 ]] [[ 斑头雁 ]] 等。 这些野生动物结伴而行, 少则20余头, 多则上百头, 气势十分雄壮, 极具观赏价值。
===叠温泉===
 
哲古湖旁有一处地下温泉,常年温度40℃左右,已建成一个60平方米的温泉浴地,配有淋浴、木桶浴等设施。洗温泉浴还能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
===恰拉脱岗雪山===
恰拉脱岗雪山位于措美县西南乃西乡恰杂村境内,最高峰海拔6785米,恰杂村素有"麦雄"的别称,其意为水资源丰富、地域性的小气候。
[[恰拉脱岗雪山]]位于措美县西南乃西乡恰杂村境内,最高峰海拔6785米,恰杂村素有“麦雄”的别称,其意为水资源丰富、地域性的小气候。 恰拉脱岗雪山生物种类繁多,藏药材丰富,有 [[ 雪莲花 ]] [[ 虫草 ]] 、白 [[ 檀香 ]] 、红檀香、 [[ 当归 ]] [[ 黄连 ]] [[ 贝母 ]] 等100多种著名的藏药材。植物有 [[ 柏树 ]] [[ 杜鹃花 ]] [[ 阳雀花 ]] 、野生 [[ 杨树 ]] 等30多种植物; 野生动物有岩羊、藏雪鸡等。
雪山旁有一处神湖叫" 古如拉错" 意为莲花生灵魂湖,传说如果你能虔诚膜拜这座湖就能看见前世今生。该湖只能骑马或步行到达。
===世外桃源===
 据乃西村的村民讲,在乃西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世外桃源,那里雪山环抱,山下有一个湖,名叫" “[[ 雍措" ]]”
===佛塔===
" 噶唐蚌巴奇" 塔位于措美县城东南方向3.8公里处
(东经91°26'29.68″北纬28°24'04.93″),措美镇波嘎村北侧,修筑于当许西岸的二级高地上,海拔约4010余米。
该佛塔在十年文革风雨中,因面积较大的原故,除了塔顶被损坏之外,整体建筑没有受到颇大的损坏。2005年根据当地信教群众的信仰需求和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县民宗局及时上报至上级 [[ 文物 ]] 行政部门,经批准后,在自治区文化厅、西藏社科院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于2006年对" 噶唐蚌巴奇" 塔的塔顶及整体进行全面修缮。
据2007年9月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为《 [[ 当许噶塘蚌巴奇塔古苯教文书汇编 ]] 》图书记载:" :“ 噶唐蚌巴奇" 塔修缮时发掘出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苯教文书、医书、吐蕃王朝期间的古文经书以及各种文物。
===寺庙===
当许位于县南部的当许河畔,海拔4200米。位于县城东侧2公里处的莫吾觉寺,坐落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宁玛派著名寺庙 。
当许位于县南部的当许河畔,海拔4200米。位于县城东侧2公里处的莫吾觉寺,坐落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宁玛派著名寺庙 。 措美最为有名的寺庙是 [[ 玛悟觉寺 ]] [[ 乃西寺 ]] ,均属宁玛派。
====1.玛悟觉寺====
玛悟觉寺位于措美县东北侧的玛悟觉山腰上,海拔4500米,于公元
12 十二 世纪中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伏藏大师 [[ 娘·尼玛维色]](又称阿达·娘尼玛维色)始建,阿达·娘尼玛维色在藏传佛教后宏期被尊称为" 上下伏藏二师" 之一。
时至娘·尼玛维色之心传弟子 [[ 吐色·卓瓦衮 ]] 之时进入鼎盛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执政后,该寺被指定为噶丹颇章地方政府直属寺庙,封给众多封地,可直接听命于 [[ 布达拉宫 ]]
噶厦政府执政之后,该寺同萨迦寺、敏珠林寺并列成为" 噶厦地方政府三大法寺之一" 。从修建至今,始终传承藏传佛教宁玛派。截至解放之前,已传21代赤钦活佛,皆为世袭活佛。玛悟觉寺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后宏期被誉为藏南朝圣古道第一刹。 该寺传承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主供密宗事部三怙主,即: 佛部 [[ 文殊菩萨 ]] 、金刚部金刚手和莲花部观世音。
==="藏南朝圣古道"===
 历史悠久,玛悟觉寺恰为" “[[ 藏南朝圣古道" ]]” 第一关,据传" 藏南朝圣古道若未经玛悟觉寺,就仿佛掉了衣领的藏獒" 。该寺在藏南朝圣古道上所占的位置较高。藏南朝圣古道沿途的" 幽、奇、惊、险、奥、深" 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是信教者一生中梦寐以求且必经的朝圣古道之一。
====2.乃西寺====
乃西寺位于措美县乃西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处,海拔约在3800米。
乃西寺别称" 西追拉康" ,由伏藏大师 [[ 古如曲旺 ]] 始建于公元13世纪末,始终传承宁玛派。18世纪初, [[ 敏珠林寺 ]] 对乃西寺进行了维修并将其归为属下,成为敏珠林寺在措美一带的主要附属寺,每五年派一任堪布住持直到民主改革前。解放前,该寺实有僧人8名,皆可娶妻生子,妻子虽被成为尼姑,但不入寺学经,而是在家务农,僧人宗教节日余外,一般不着袈裟,僧舍于民宅混合,与居民无不大异。20世纪20年代,在噶厦和敏珠林寺的资助下,该寺得到了第二次维修扩建,形成了现有的建筑规模。
===苯教遗址===
 
措美县境内有苯教的遗址,如拉莎朵仁祭坛遗址、拉莎朵仁墓群、当许古堡遗址、当巴宗遗址等。
====1.拉莎朵仁祭坛====
措美县扎扎祭坛遗址,又称" 拉萨朵仁祭坛" ,位于措美县扎扎村东南约5公里处,距县城85公里,藏文意为" 神圣的长石" 。传说松赞干布最初把都城建在扎扎草原上,亲手立下了这块建都奠基石," 拉萨朵仁" 实际应为西藏原始时代曾经盛行一时的 [[ 巨石文化 ]] 遗留,石柱是吐蕃时代出现的石碑的雏形,它竖立在建筑物的中央,使建筑具有不同特征。该遗址附近有一片墓地,墓葬冢堆均为砾石堆砌,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方形冢堆11座,圆形冢堆17座。这些墓葬规模都较小,经过科学的挖掘、整理,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可能是吐蕃时期的墓葬。
====2.拉莎朵仁墓群====
719,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