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努比亚遗址

增加 18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努比亚遗址 ''' 是古 [[ 埃及 ]] 典型的 [[ 宗教 ]] 建筑,位于埃及东南部 [[ 尼罗河 ]] 上游的 [[ 阿布辛拜勒 ]] [[ 菲莱 ]] 地区,拥有埃及南部最宏伟壮观的遗迹群,如 [[ 阿布辛贝 ]] [[ 拉美西斯二世 ]] 神庙及 [[ 菲莱岛 ]] 上的 [[ 伊西斯 ]] 圣地。1910年,埃及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使努比亚遗址一度被大水所淹没。20世纪中期,埃及政府决定重建阿斯旺大坝,大坝建成后,努比亚遗址将完全被大水淹没。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发起拯救行动,对遗址进行割拆卸重新装配等工作,1960至1980年间的行动让努比亚遗址得到较好的保留。1972年11月16日,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努比亚遗址至此被确立为世界遗产。为了纪念保护工作,1980年建立 [[ 努比亚博物馆[2]]197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面积374 ha。
基本信息
埃及
遗产类别
文化遗产(i)(iii)(vi)
==基本信息==
 位于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考古遗址,拥有埃及南部最宏伟壮观的遗迹群,如阿布辛贝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及菲莱岛上的伊西斯圣地。其中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已成为古埃及最具代表性之遗迹,神庙外四尊高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姿巨像及内部描绘其战柄功绩之壁画,处处显露这位法老的摄人气魄。而60年代,因 [[ 阿斯旺高坝 ]] 的建设工程,曾危及此区遗址的存在。所幸,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国际救援运动,使遗址免遭尼罗河水的淹没,而遗址的迁移工程则历时将近20年(1960~1980年~1980年)。
==地理概述==
 
===努比亚遗址庙宇===
埃及,努比亚遗址,文化遗产,1979年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这处考古遗址包括 [[ 阿布辛拜勒]](AbuSimbel)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庙宇和菲莱岛(Philae)上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 [[ 艾西丝神庙 ]]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国际援助,将这一遗址迁移保存,避免了阿斯旺高坝形成的水库将其淹没。努比亚地区最雄伟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两座寺庙,位于埃及最南端尼罗河岸,是古埃及十九世王朝著名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于公元前8世纪建造。
大庙坐西朝东,依山开凿,正面高31米,门前有4尊法老坐像,高20米,气势雄伟。60米进深的庙内石梁柱厅和神像壁画,栩栩如生。王后寺庙规模稍小,又称小阿布辛拜勒庙。1964年迁移时,联合国大力支持,瑞典专家提出切割拆卸重新装配的方案,将神庙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整个工程于1968年9月竣工,耗资3600万美元。
===保持原貌===
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其建造时的方位,即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光线可以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然后照在 [[ 太阳神 ]] 雕像上,大神庙是供奉 [[ 太阳 ]] 神的。献给女神艾西丝和哈索尔的菲莱神庙是唯一一座融埃及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 [[ 希腊- ]]——[[ 罗马 ]] 建筑 [[ 艺术 ]] 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现已被转移到靠近阿吉基亚的小岛上。其他大的寺庙分别重建在四个精心挑选的地点: 罗马时代的 [[ 卡拉布舍寺 ]] [[ 卡塔西亭 ]] 和饰有反映 [[ 非洲 ]] 黑人生活浮雕的 [[ 贝瓦里寺 ]] 现已耸立在高坝附近; ;[[ 达克卡寺 ]] [[ 马拉拉加寺 ]] [[ 瓦蒂塞布阿寺 ]] 被集中在 [[ 瓦蒂塞布阿; ]]; 建于公元 前15 前十五 世纪 [[ 图特摩斯三世 ]] 和阿美诺菲斯二世执政时期的 [[ 努比亚 ]] 地区最古老的寺庙 [[ 马达寺 ]] 庙群和彭努特小陵墓现移至阿马达; 阿布·奥达祭台和普萨墓龛被送到 [[ 阿布辛拜勒 ]] [[ 尼罗河 ]] 对岸。
===日出奇观===
此外, [[ 努比亚露天博物馆 ]] 同时还包括从阿斯旺地区搜集到的古代建筑,因为阿斯旺地区是古埃及人入侵努比亚时的墓地,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 [[ 历史 ]] 角度看,它同努比亚都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博物馆也包括下列地点和古迹: :[[ 埃列芬蒂诺岛 ]]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代的库贝特- —— 哈瓦墓地、法老采石场以及未完工的方尖石碑、科普特教的圣·西米恩大修道院和法特米时期的伊斯兰墓地。
努比亚遗址是异乎寻常的考古地区,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庙宇和供奉伊西斯女神的圣殿。
努比亚地区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处,最著名的建筑是大庙、王后寺庙及菲莱神庙。阿布辛拜勒的大庙和王后寺庙是这里最雄伟的建筑。神庙在设计和建筑时,把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进来,使阳光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营造了举世无双的" 日出奇观"
==重要建筑==
[[ 阿布辛拜勒 ]] 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位于埃及东南部。这一古代建筑群继承和体现了古埃及数千年 [[ 宗教 ]] 建筑 [[ 艺术 ]] 的特点,在古埃及法老时期,这里就建造了城市、宫殿和寺庙,这里是埃及古文明的见证。努比亚地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庙、王后寺庙及菲莱神庙。整个寺院都是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凿出上的。
===阿布辛拜勒寺===
大庙(阿布辛拜勒寺): 大庙是公元前8世纪在岩石上凿出的。(另一资料: 是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大庙高33米、宽38米、纵深60米(另一资料: 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是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庙内的 [[ 浮雕 ]] 工艺十分精湛。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
===小阿布辛拜勒庙===
王后寺庙( [[ 小阿布辛拜勒庙]]): 王后寺庙也是公元前8世纪在悬崖上雕凿成的。是拉美西斯二世为爱妻 [[ 妮菲泰丽 ]] 王后建造的。这座庙的规模略小点,它也是在悬崖上凿出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这些塑像美艳无比,非常逼真,虽历经3000多年历史的洗礼,色彩依然非常鲜艳。
===菲莱神庙===
[[ 菲莱神庙: ]]: 菲莱神庙是献给女神 [[ 艾西丝 ]] [[ 哈索尔 ]] 的,是唯一一座融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阿布辛拜勒的努比亚神庙和纪念碑遗址的保护使我们追溯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的文明 [[ 历史 ]] ,而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保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互助: 如果没有世界若干国家的友好协作,没有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懈的探索、发掘和细致的工作,这些遗迹就不会保存下来。
==建造历程==
 
===努比亚遗址雕像===
在1910年,第一次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努比亚文明遗址几乎淹没于茫茫水海之中,而1959年阿斯旺水坝的重建,努比亚古迹面临沉入水底的命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急呼吁下,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共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拯救努比亚古迹的行动。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早在古埃及法老时期,法老们在努比亚建造了城市、宫殿和寺庙,还修筑了通往沙漠矿区的道路。这里与埃及古文明紧密相联,它的古代建筑,体现了数千年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
努比亚地区最雄伟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两座寺庙: 大庙和王后寺庙。两座寺庙都是公元前8世纪在岩石上凿出的。大庙高33米、宽38米、纵深60米,正面是4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塑像,庙内的浮雕工艺十分精湛。王后寺庙又叫" 小阿布辛拜勒庙" ,是拉美西斯二世为爱妻妮菲泰丽王后建造的。庙里有妮菲泰丽的许多塑像,塑像美丽动人,神情自然。几千年过去了,塑像仍然色彩如新。
献给女神艾西丝和哈索尔的菲莱神庙,是唯一一座融埃及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相传, [[ 艾西丝 ]] [[ 乌祖利斯 ]] 是一对相敬相爱的好夫妻。乌祖利斯教古埃及人耕作,深得人民的爱戴。他的弟弟嫉妒他,将他杀害后碎尸万段,扔在埃及各地。艾西丝为了寻找丈夫的尸骨,跋涉千里 ,边走边哭,最后终于找全了丈夫的尸骨,并借助神力,使丈夫恢复了半个生命。后来,艾西丝生了一个名叫" 荷利斯" 的儿子。她偷偷地把儿子抚养成人,终于报了杀夫之仇。古代埃及人把艾西丝视为天上的女神。他们认为,每年尼罗河水泛滥,都是由于艾西丝在寻找丈夫时痛哭流泪形成的。公元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地区修建水坝。水坝建成后,尼罗河水位上升,努比亚古迹就会沉入水底。拯救古迹的工程从1962年开始动工,分几个阶段进行,历时近20年。
全世界许多科学工作者、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先用钢板把大庙围起来,抽干里面的河水,再将岩石切割成块,运送到离古迹原址不远、高出水库水位的地方,再按原样重新安装。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建造时的方位,即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 [[ 太阳 ]] 的光线可以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照在太阳神雕像上。拯救古迹工程中,菲莱神庙被迁到靠近阿吉基亚的小岛上,其他寺庙分别重建在4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地方。老瀑布饭店边上有个" 努比亚博物馆" ,这里展示了一些阿斯旺地区努比亚人的文化与生活。20世纪50年代,随着的阿斯旺大坝的建成,把至少9万努比亚人赶出了原居住地,而这座博物馆力争挽留一些尚存的努比亚文明。
==周围景点==
 
===努比亚遗址壁画===
距阿斯旺市区两公里处有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这里是古代法老们建造金字塔和神庙的石材供应中心。采石场遗址中有一块著名的没有完成的方尖碑,这是给埃及的一位女王 [[ 哈苏雪 ]] 建造的。由于在石头顶部发现裂缝,工人们就停止碑刻,将它遗弃在采石场里。几千年过去了,这块石碑依然像昨天刚停止雕琢的样子。在这个区域之内有许多努比亚(Nubian)建筑的遗迹,但是由于阿斯旺水坝的建立,造成水位高涨,许多遗迹都遭到严重的威胁。在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之下,把这些遗迹一块块拆解下来,另觅高地重组。而努比亚博物馆,就是把该地区所有挖掘出来的手工艺品、古 [[ 文物 ]] 等全部搜藏,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努比亚民族在不同的埃及政权统治之下,与其融合的产物。 努比亚地区系指从埃及最南之城──阿斯旺的尼罗河畔,到南部的苏丹喀土木(Khartoum)地区,过去属于库斯王国。在许多出土的壁画与雕刻中,努比亚人被描述成商人或佣兵,其实努比亚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建筑、语言,且保存完整,即使在纳塞湖建立之后,世居于该地的努比亚人被迫迁居到阿斯旺、柯欧普,或是苏丹南部,仍坚守着传统。想要前往阿布辛贝、费丽神殿或是其它努比亚遗址,必须先来到阿斯旺,由于这里自古就是通往 [[ 苏丹 ]] 的重镇,接近中非核心,因此混杂了许多肤色较为黝黑的努比亚人种,孕育了独特缤纷的努比亚文化,相较于其北边的路克索古埃及遗迹,阿斯旺则是色彩鲜艳、具有浓厚非洲风情的度假圣地。在希腊统治时期,这里曾经被称为" 大象" ,这也是大象岛(ElephantineIsland)名字的由来,此地是尼罗河最美丽的一段,河水清澈沁凉,夕阳景象美丽得无以复加。
数千年的岁月流逝,原本已淹没在尘沙之中的神殿,在1813年时,被瑞士探险家 [[ 伯克翰]](JohnLewisBurkhardt)意外发现,当时,神殿外4座雄伟的神像中,只露出1个石像的头部,1个头部已经掉落,另一边的两尊石像也仅露出皇冠部分。25年后,这个画面被另一位探险家 [[ 罗伯]](DavidRoberts)绘制下来,引来 [[ 英国 ]] 人陆续前来瞻仰,终于,拉姆西斯二世的荣光得以重现人间。三千年前的神殿完整重现已是创举,但1964年的神殿大迁移更是一项奇迹。由于为兴建纳塞水坝将使尼罗河水位提高,造成包括拉美西斯、费丽神殿等14个遗迹淹没于水中,因此,埃及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协助,将拉姆西斯神殿从原址(距离阿斯旺280公里处),迁移到纳塞湖畔的阿布辛贝。
==遗产保护==
 
===考古、挖掘工作成果===
[[ 努比亚博物馆 ]] 按照古努比亚文明设计而成,具有浓厚的传统的努比亚民族风格,该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公里,其北部直至阿斯旺,在这座博物馆里镌刻着人类活动的历史,也折射出从公元前到公元后六世纪努比亚文明( [[ 地中海 ]] [[ 非洲 ]] 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社会期间人类活动的足迹和环境。建成以后努比亚博物馆将作为数据中心,用来记录努比亚文明遗址保护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
===重建===
==评价==
 
===努比亚遗址雕像===
入选标准:1979 :1979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3届会议报告》评价:阿布辛拜勒至菲莱是异乎寻常的考古地区,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庙宇和供奉伊希斯女神的圣殿。这些宏伟壮丽的建筑遗址从尼罗河的洪水中得以挽救,应归功于联合国发起的国际救援运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阿布辛拜勒至菲莱是异乎寻常的 ==参 古地区,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庙宇和供奉伊希斯女神的圣殿。这些宏伟壮丽的建筑遗址从尼罗河的洪水中得以挽救,应归功于联合国发起的国际救援运动。文献==
780,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