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真核生物

增加 198 位元組, 4 年前
真核生物演变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原核生物,体内具有由质膜内褶而成的像内质网那样的内膜系统和原始的微纤维系统,能够作变形运动和吞噬。以后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包围了染色质,于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细胞核。内膜系统的其他部分则分别发展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按照美国学者L.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内共生说"(见细胞起源),线粒体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细菌,而叶绿体则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
美国学者R.W.惠特克1969年把真核生物分为 5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ref>[http://www.huacaoshumu.net/html/zhishi/text1.php 我来告诉你:细菌,真菌,藻类,病毒属于植物还是动物],花草树木网,东子发表于2013年03月02日21:49:21</ref>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真菌。真菌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多数种类细胞有几丁质的壁,菌体多由菌丝组成。植物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有纤维素的壁。动物界营摄食或捕食生活,多数种类能运动,细胞无细胞壁,有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
真核细胞之所以可以发展出有质膜包围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被认为有两个过程:膜内折和内共生。[[膜内折]]指始祖[[古核生物]]细胞的质膜内折成为真核细胞的[[膜系统]]。经过第二次内折,内质网膜形成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内共生学说]]指,[[古核生物]]吞入了需氧的、较小的、始祖原核生物(需氧真细菌,如[[变形细菌]])和,由[[寄生]]过渡到[[共生]],变为线粒体。通过类似的过程,古核生物细胞与较小的、始祖光合原核生物(如[[蓝细菌]])共生,产生绿藻和红藻,第二次被古核生物吞入成为共生者,并演变为叶绿体。膜内折产生的原始的内质网膜系统,限制了吞入细菌的活动,避免了细胞成分被其“吃掉”。
246,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