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根河市

移除 5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根河所在区域最初见诸史籍的民族为[[东胡]]。
东胡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 [[ 东胡 ]] 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 [[ 乌桓族 ]] [[ 鲜卑族 ]] 出现于史册。
三国、两晋时期, [[ 大兴安岭 ]] 东西皆为鲜卑人的辖区和势力范围。
[[ 北朝时期 ]] (公元386年至581年),大兴安岭以东分布着乌洛侯等室韦诸部。
[[ 隋朝 ]] 时,在边远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予以管理。根河所在区域为室韦民族领地。
唐时期,在室韦地区设室韦都督府,并任命 [[ 少数民族 ]] 部落首领为都督。今嫩江流域及大兴安岭内外均纳入唐朝版图。
7~8世纪, 大兴安岭以西地区曾先后被 [[ 突厥 ]] 人和回纥人占领过,为突厥 [[ 汗国 ]] 和回纥东部边地。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岭西地区逐渐成为乌古敌烈及塔塔儿人的驻地,大兴安岭岭东地区成为 [[ 契丹 ]] 人的势力范围。
[[File:契丹族2.jpg|缩略图|右|契丹族[http://dingyue.ws.126.net/ocHLcoED5CQJsUTl8pbdKkRI4eWJLg3WTCoCyC7hgpD8f1499392176252.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OO09J5K0523C1UL.html 来自网易网图片]]]
[[ 辽朝 ]] (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 [[ 宋朝 ]] 时期以 [[ 契丹族 ]] 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 [[ 契丹 ]] ,后改称“辽”。公元907年,辽太祖 [[ 耶律阿保机 ]] 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 [[ 内蒙古 ]][[ 赤峰市 ]] 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983年改为“契丹”,1066年改为“大辽”。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 [[ 日本 ]] 海,西至 [[ 阿尔泰山 ]] ,北到 [[ 额尔古纳河 ]] 、大兴安岭一带,南到 [[ 河北省 ]] 南部的白沟河。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管辖,大兴安岭岭西归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
金代,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归蒲与路管辖,大兴安岭岭西地区归东北路招讨司所辖。
公元1214年, [[ 成吉思汗 ]] 统一 [[ 蒙古草原 ]] 后,大兴安岭岭西为其大弟弟 [[ 拙赤·哈萨尔 ]] 和二弟 [[ 合赤温·额勒赤 ]] 、三弟 [[ 贴木哥·斡 ]] [[ 德薛禅家族 ]] 的封地;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后来也逐渐成为贴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今黑山头镇古城遗址即拙赤·哈萨尔故都。
[[ 元代 ]] 初期, [[ 呼伦贝尔地区 ]] 仍为诸王封地。1288年至 [[ 乃颜 ]] [[ 哈丹 ]] 叛乱平定后,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划入中书行省泰宁路、 [[ 辽阳 ]] 行省山北辽东路和黑水府达达路, [[ 大兴安岭 ]] 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  [[ 明朝 ]] 建立后,北元( [[ 蒙古 ]][[ 汗国 ]] )退守蒙古草原,并以 [[ 察哈尔 ]] 部为宗主部继续统治蒙古草原,呼伦贝尔为北元东境。1439~1454年,迁徙到呼伦贝尔的为蒙古族阿鲁科尔沁、四子、 [[ 乌拉特 ]] 、茂明安四部。大兴安岭东麓为 [[ 阿鲁科尔沁 ]] 部牧地,其余三部牧地在大兴安岭以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上。
十五世纪初, [[ 明朝 ]] 在边境地区设置都司、卫所进行控制。 [[ 呼伦贝尔 ]] 地区由 [[ 奴尔干 ]] 都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岭东由 [[ 布尔哈卫 ]] 、阿伦卫等管辖,岭西由 [[ 斡难河卫 ]] 、坚河卫、哈刺孩卫及海刺儿千户所管辖,根河地区为坚河卫管辖。
1616年, 后金建立。1630年和1633年,居住在 [[ 呼伦贝尔地区 ]] 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四子、 [[ 茂明安部 ]] 先后归服后金。1635年前后,按照后金政权的指令,生活在大兴安岭岭西地区的乌拉特、四子、茂明安三部陆续向西南迁移至乌兰察布草原,阿鲁科尔沁部前往赤峰市。
[[ 顺治 ]] 年间(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中国 [[ 黑龙江 ]] 流域的广大地区,世代居住在那里的 [[ 达斡尔 ]] [[ 鄂温克 ]] [[ 鄂伦春 ]] 等族人民被迫迁至黑龙江南岸的 [[ 嫩江 ]] 流域居住。为了加强管理, [[ 康熙 ]] 年间,清政府将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将鄂温克人编为5个“阿巴”,直属清中央政府藩院。
[[ 康熙 ]] 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在嫩江西岸宜卧奇后屯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设副都统总管。《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确定额尔古纳河东岸属中国,西岸属 [[ 俄国 ]]
[[ 雍正 ]] 五年(1727年),沿 [[ 额尔古纳河 ]] 设置18座卡伦,管理边务和内政。雍正年间设 [[ 呼伦贝尔 ]] 副都统府。  [[ 光绪 ]] 三十四年(1908年),设吉拉林设治局,管理境内行政、边务事宜,1912年废。
1920年,设 [[ 室韦县 ]] 和奇乾设治局。
1921年,奇乾设治局改 [[ 奇乾县 ]]
1930年,室韦县府由吉拉林迁至河坞(今苏沁乡)。
1932年12月,“ 满洲国”民政部将室韦、奇乾二县划归伪兴安北省管辖。
1933年1月1日,“满洲国”取消室韦县和 [[ 奇乾县 ]] ,改为办事处。同年7月12日,将原室韦县境划为 [[ 额尔古纳左翼旗 ]] (习称东额旗),旗公署设于 [[ 奈勒穆图 ]] (今三河镇);将原奇乾县境划为额尔古纳右翼旗,旗公署设于吉儒穆图(今奇乾乡)。
1945年8月9日,伪满政权垮台。8月10日, [[ 苏联 ]] 红军进驻三河街并成立了维持会。
1946年,经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批准,成立了 [[ 额尔古纳左翼旗 ]] 公署和 [[ 额尔古纳右翼旗 ]] 公署。
1947年11月, [[ 中国共产党 ]] 派呼伦贝尔工作团进驻三河街。
1948年2月16日,经内蒙古自治政府批准,将额尔古纳左、右翼两旗合并为 [[ 额尔古纳旗 ]] 。旗政府设在三河街(今 [[ 额尔古纳市 ]] 三河镇)。
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根河镇、好里堡镇、得耳布尔镇、金河镇、牛耳河镇于1955~1959年相继成立,1961年8月以前由喜桂图旗代管。1961年8月, [[ 额尔古纳旗 ]] 政府迁至根河镇,接收了原喜桂图旗代管的根河、好里堡、得耳布尔、金河、牛耳河5个镇和阿龙山、满归2个地区。
1966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旗,设额尔古纳右旗和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左旗政府设在根河镇。
1969年8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入 [[ 黑龙江省 ]] 。1979年7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又划归 [[ 内蒙古自治区 ]]
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 额尔古纳左旗,设立根河市。
全市辖4个街道、4个镇、1个民族乡。
河东街道、河西街道、森工路街道、金河镇、阿龙山镇、满归镇、得耳布尔镇和 [[ 敖鲁古雅 ]][[ 鄂温克族 ]] 乡。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根河市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和得耳布干成矿带交汇处,是得耳布干成矿带核心区,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铁、银、钼、铜、 铀等10余种;非金属矿产有 [[ 石灰石 ]] [[ 莹石 ]] [[ 大理石 ]] [[ 珍珠岩 ]] [[ 石墨 ]] [[ 冰洲岩 ]] [[ 白云石 ]] 矿等。截至2013年,根河市矿产普查勘探尚处于初始阶段,初步掌握铅锌储量约为2000万吨,石灰石和白云石储量约为1.7亿吨。
==林业资源==
根河市林木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木材主要产区,森林覆盖率91.7%,森林面积174.5万公顷,主要树种有兴安 [[ 落叶松 ]] [[ 樟子松 ]] [[ 阔叶树 ]][[ 白桦 ]] [[ 山杨 ]] 等。
[[File:白鹤2.jpg|缩略图|左| 150px |白鹤[http://file.cbcgdf.org/T18/O125/image/20170515/20170515102511_7095.jpg 原图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2206.html 来自中国基金会网图片]]]
==生物资源==
根河市有“天然药库”之称,野生植物资源3000多种,中草药420种,野生浆果30多种,天然菌类114种。药用植物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野果有8科20属30种,主要有 [[ 越桔 ]] [[ 笃斯越桔 ]] [[ 山荆子 ]] [[ 稠李 ]] 等。野生动物有 [[ 中华泥沙鸭 ]] [[ 白鹤 ]] [[ 马鹿 ]] [[ 棕熊 ]] 等60余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ref>[https://www.douban.com/trip/place/1021891/review/1007275/ 关于根河], 豆瓣 2006-12-20 01:28:51</ref>
==少数民族==
2011年,根河有17个民族,包括汉、 [[ 蒙古 ]] 、回、藏、苗、彝、壮、 [[ 朝鲜 ]] 、满、土、 [[ 锡伯 ]] [[ 达斡尔 ]] 、 鄂温克、鄂伦春、 [[ 俄罗斯 ]] 等民族。其中 [[ 鄂温克 ]] 民族主要分布在敖鲁古雅乡。2011年,少数民族人口18834人,比上年减少286人,其中, [[ 蒙古 族9605 族]]9605 人,比上年减少284人; [[ 族3035 族]]3035 人,比上年减少136人; [[ 族3980 族]]3980 人,比上年增加179人;达斡尔族964人,比上年增加19人;朝鲜族448人,比上年减少61人; [[ 鄂温克 族463 族]]463 人,比上年减少5人<ref>[https://new.qq.com/omn/20180910/20180910G1G0ZT.html 鄂大兴安岭深处的少数民族],腾讯网 2018-09-10 17:52</ref>。
==旅游景区==
根河主要景观区(点)有 [[ 伊克萨玛 ]] 国家森林公园(AAA)、 [[ 奥科里堆山 ]] [[ 犴玛 ]] 自然保护区、平顶山原始森林旅游区、景观路原始森林景观区、 [[ 乌力库玛森林 ]] 风景区、约安里观鸟区、鹿鸣山风景区、碧波山风景区、激流河河谷、姑子庙景观区等<ref>[https://new.qq.com/rain/a/20190319A0APPH 根河],腾讯网 2019-03-19 12:08 </ref>
==文化习俗==
===斯特若衣查节===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6月10日。历史上,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移居到额尔古纳河对岸的普克罗夫村才过这个节日。以后改在珠尔干屯的阿巴河旁。每年过节前的六七天,召开鄂温克猎民大会,由各氏族的头人汇报本氏族的人员及狩猎情况。节日期间,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交换猎品,有的氏族之间还会联姻,很多安达喜欢这时候来到阿巴河边,用马队带来枪支,子弹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待猎民换取。有的时候,乌力楞与乌力楞之间,也会进行猎品交换,比如驯鹿少的部落,会用自己的猎品换取驯鹿多的部落的驯鹿。
[[File:瑟宾节.png|缩略图|右|200px |[http://n.sinaimg.cn/hlj/transform/20170619/6U17-fyhfxph3543810.png 原图链接][http://hlj.sina.com.cn/city/csgz/2017-06-19/city-ifyhfnrf9335374.s 来自新浪网图片]]]
 
===瑟宾节===
[[ 鄂温克旗 ]] 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意为欢乐和祥和。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努力创造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了振奋精神,鼓舞斗志,逐渐形成了一些集会活动的形式,如"瑟宾节"就是其中的一个<ref>[https://new.qq.com/rain/a/20190522A0EKXD 鄂温克瑟宾节- [[ 呼伦贝尔草原 ]] 那达慕大会],腾讯网 2019-05-22 15:42</ref>。
===驯鹿文化节===
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