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50
次編輯
變更
莆仙戏
,無編輯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莆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3 <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141 莆仙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
2019年11月,莆仙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戏曲简介==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它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其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2011年底,仙游鲤声剧团带着《[[白兔记]]》惊艳[[法国]],作为“巴黎中国戏曲节”受邀的唯一县级剧团,获“最佳传统剧目奖” <ref>[http://www.xijucn.com/html/difangxi/20150707/70087.html 带你走近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莆仙戏],戏剧网,作者:陈荣富 卞军凯 林剑冰 2015-07-07 09:08 </ref> 。2013年5月11日,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
==历史渊源==
行当
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两生、两旦、靓妆、末、丑7个角色,俗称“七子班”。清末增添了老旦一角,故称为“八仙子弟”。后来逐渐又增添了不少角色,但“靓妆”即“净”一角至今保留了宋代杂剧的称谓 <ref>[http://www.xi-qu.com/pxx/zs/8261.html 莆仙戏的角色],中国戏曲网</ref> 。
在莆仙戏的行当分类中,旦角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上说,旦角指莆仙戏中的一切女性角色,包括正旦、贴旦、老旦等;狭义上说,旦角指正旦,即青衣和闺门旦,通常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例如称为“七班”的“生、旦、贴生、贴旦、靓妆(净)、末、丑”中的“旦”就是指正旦,与贴旦分属两类。正旦通常扮演的是端庄典雅的正派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美与德的典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审视的眼光与价值观。
代表剧目
莆仙戏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截止到2012年,莆仙戏现存的剧目有5000多出 <ref>[http://www.xi-qu.com/pxx/qm/8265.html 莆仙戏剧目], 中国戏曲网</ref> ,包括《[[活捉王魁]]》《[[蔡伯喈]]》《[[张洽]]》(即《[[张协状元]]》)《[[朱文]]》《[[刘文龙]]》《[[郭华]]》《[[王十朋]]》《[[刘知远]]》等。
传承保护